經學家馬融的出身很好,他的從祖是東漢開國功臣馬援。有這樣的先天條件,馬融想要從事自己的學術研究自然不會太難。
雖然馬融不想入仕途,卻有人想要他做官。公元108年,大將軍鄧騭就請馬融到自己身邊做官。世家出身的馬融可不在乎一官半職,因此,他直接拒絕了任命。
然而,馬融也並沒閒著,他住在涼州的武都、漢陽二郡間,每天潛心研究經學,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正當馬融在一心研究經學時,外面卻傳來羌亂的訊息。此時的馬融,不僅每天要忙著逃難,還要忍受飢餓和寒冷。
這時候,馬融對他的朋友說:“古人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割其喉,這種以名害生的事,愚夫也不幹’。這是為什麼呢?生是最可貴的。
現在為了怕鄉曲之士恥笑,使無價的身體受到摧殘,這不符合老莊的道理。”馬融發完了牢騷,就寫信給鄧騭表示自己想要為朝廷效力。鄧騭仍然珍惜馬融這個人才,便答應了他。
馬融剛入朝廷的時候,由於沒有政治經歷,而被任命為校書郎,被派到東觀典校秘藏書籍。但是馬融在看到朝廷重文輕武時生了很久的悶氣。
時間久了,馬融的直性子就再也藏不住了。面對日益衰敗的朝政,馬融寫了一篇諷刺朝廷的《廣成頌》,這可得罪了當朝的鄧太后。這件事直接導致馬融被調到東觀,十年不得升遷。
可是馬融的性子哪裡是一次被貶就能夠改變的。在他侄子去世時,馬融請罪回家。鄧太后知道後,再次大怒,痛斥馬融不守朝廷的法度,下令禁止馬融做官。
馬融只能再次回家研究他的經學。直到公元121年鄧太后去世,他才被召回京城繼續做官。
馬融重新回到朝廷後,並沒有改掉自己的毛病,這令他的仕途浮浮沉沉。
大將軍梁冀掌權時,派相關部門以貪汙罪將馬融抓了起來,把他的頭髮剃光,發配到邊疆去服刑。
馬融這次被梁冀整治了一番,心裡雖然委屈,卻無處申冤,想到自己流落至此,一時想不開竟然選擇自殺。好在被人救回,馬融才得以保命。
不過馬融也因為自殺一事被梁冀原諒了。等再次回到朝廷,馬融再也沒有昔日的個性了,他不敢觸怒權貴,面對梁冀的跋扈行為,還討好地寫了一篇《西第頌》來歌頌梁冀。因此經學家馬融成了士人們的笑柄。
好了,本期古史講到這裡就結束了,承蒙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