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撰稿:王小五
大英帝國是世界上曾經存在過的、唯一的全球性帝國,由於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在它的領土上,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這種空前絕後的龐大版圖,得益於它300多年的海外擴張。
但是,如果站在1494年的歐洲,你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小小島國英國,會發跡成全球大帝國。
因為它南面不遠的兩個鄰居——西班牙和葡萄牙,剛剛在教皇的主持下,瓜分了地球。
圖片
他們簽了一份《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以維德角群島西1700公里處,正南正北劃一條線,這條線以西歸西班牙,以東歸葡萄牙。意思是“地球是咱倆的了,一人一半”。
天下已定。
圖片
二十年後,西班牙消滅了墨西哥地區的阿茲特克文明,緊接著挖出了銀礦,又過了十幾年,消滅了統治南美洲的印加帝國。
葡萄牙航海事業起步更早,壟斷了非洲西海岸和東方的香料貿易。
兩個國家海外殖民地都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
此時的英國,幾乎為0。
距離它真正醒來,還要等三十多年,伊麗莎白女王即位。
即使已經落後,但航海是大勢所趨,自怨自艾是無用的,先上牌桌。
1
紐芬蘭漁場與全民食魚日
1496年英國也派出了海外探險隊,南面強鄰阻礙,只能向北拓展。他們意圖穿過冰雪覆蓋的北冰洋,與中國進行貿易。結果當然失敗了。
不過也取得了兩個成果,一是意外地與莫斯科取得了聯絡,為日後建立第一家海外貿易公司打下了基礎。另外則是在西北線航行中,發現了紐芬蘭漁場。
圖片
雖然與西班牙挖出20萬公斤黃金1860萬公斤白銀,以及葡萄牙壟斷香料貿易相比,發現紐芬蘭漁場簡直微不足道,但對英國來講,這太重要了。
英國是島國,以往卻沒有與海洋發生緊密聯絡,其航海技術、海員數量,遠落後於西班牙、葡萄牙。
而紐芬蘭漁場改變了這一切。
由於距離英國路途遠,一路上風大浪急,去紐芬蘭漁場捕魚,成為對海員最好的訓練,漁場也成了英國天然的航海技術學校。
後來進行美洲殖民、新航路開拓、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海軍人員或海盜,大多是紐芬蘭漁場的優秀畢業生。
紐芬蘭漁場能夠為英國提供大量鱈魚,但是,英國百姓傳統飲食,是糧食和肉類,很少吃魚。這就使得國內的鱈魚市場很難開啟,出海捕魚的人也少,英國仍沒有和海洋發生緊密聯絡。
1560年代,伊麗莎白女王即位,下決心追趕西葡,發展航海事業。
圖片
為了刺激魚類市場,議會設立“全民食魚日”。規定老百姓每週有一天,必須吃魚。
吃魚的人多了,自然帶動了大批出海打魚的海員,一代又一代優秀水手被訓練出來了。
難怪英國人西萊,在其權威著作《英格蘭的擴張》中說,英國人是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時候,才變成航海民族的。
英國的航海事業,雖然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它看清了未來大勢,用盡全力追趕,即使晚了幾步也沒關係。儘早參與進去,也能獲得趨勢動能。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一個是十年前,一個是現在。
2
大三角貿易:搭建複雜協作網路
西班牙起步早,收穫大,但與世界互動的模式,極其簡單:一個搶,一個被搶,幾乎沒有投入任何再生產和貿易。
這種模式類似於“資源詛咒”,讓一個國家不願意花笨功夫,投資發展其他產業,喪失未來競爭力。
相比之下,英國海外殖民,很快就突破了單向模式,建立起了複雜的貿易網路——大三角貿易。
1614年,一個在弗吉尼亞殖民據點的英國小夥羅爾夫,和一個印第安公主結婚,成功移植了菸葉。菸草便成為英國人在美洲的支柱產業。40年後,這裡的切薩皮克灣成了菸草海岸。
不過,購買菸草的白銀,並不多,英國雖然有布匹和朗姆酒出口,但白銀仍不夠。
1620年,一個荷蘭海盜船,拉來幾十個黑奴。英國人正在擴張菸草種植,看到這些黑奴,就像瞌睡遇到了枕頭,馬上把他們買下來。
從此,大三角貿易的最後一環也連上了。
大三角貿易用今天的話說,叫“協作網路”,它的路線是:
英國商船(海盜船)從利物浦出海,拉著工業品如布匹、朗姆酒,運到非洲西海岸賣掉,那裡有人抓好奴隸等著賣,黑人自己也會加入奴隸販賣;
把奴隸從西非運到美洲賣掉,購買美洲的菸草、糖;
拉著菸草、糖等商品運回歐洲賣掉。
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迴圈協作貿易鏈條。
圖片
英國透過大三角貿易,開發了美洲,打造了完整的跨洋經濟圈。
到19世紀初,大三角貿易出口額,佔到英國總出口的60%以上,每年獲利200萬英鎊,在當時是天文數字,名副其實的血賺。
大三角貿易的繁榮,還引發了英國的嬰兒潮,為後來的工業革命打下勞動力基礎。
由於涉及黑奴買賣,大三角貿易也被稱為“黑三角貿易”,是英國發家史上的汙點,他們也很早意識到這一問題,在1807年,率先廢除了奴隸貿易,比美國早了半世紀。
英國在對外擴張中,並沒有簡單的採用前人走過的“搶和被搶”的老路,而是將更多參與者裹挾進來,形成了多向、多方的貿易迴圈,構建了史上第一個跨洋經濟圈,賺到了第一桶金。
在現有協作網路內突圍,困難重重,培養新的合作者,搭建新的網路,才能破局。
3
特許狀制度:殖民美洲的助推劑
英國殖民北美,是通往帝國之路的重要一步,更影響著今天的世界格局。
不過,1607年最初上岸的先民,成功建立第一個據點弗吉尼亞時,狀況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沒有淡水,食物也不夠,沼澤遍地,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隨時來攻。沒有和印第安人交換食物,餓死是十有八九的事。
第一批殖民者一百多人,第一個冬天就凍死、餓死了一半,之後來的人,又死了大半,之後才慢慢站穩腳跟。
圖片
條件如此艱苦,殖民者卻前赴後繼地來到這塊充滿風險的土地尋找機會,並不是因為英國政府撥了很多款。
相反,英國政府既沒出錢也沒出力,只拿出了一張紙——特許狀。
當時21個倫敦商人,拿著這張特許狀,成立了弗吉尼亞公司,就開始了探險。
因為特許狀規定:授權他們成立私人殖民公司,可以去海外拓展殖民地,開發、經營、貿易,掙的錢都歸公司所有。更關鍵的是,只允許他們這麼做,別人不可以。這是一種壟斷權利。
所以,即使有很大的風險,這些私人公司仍然有很強的動力去海外拓殖,因為一旦經營下來,將是長久的利益,而且還受到政府的保護。
在特許狀制度的鼓勵下,大量敢於冒險的窮人甚至士紳,到美洲開拓新生活,逐漸發展起13塊殖民地。
這種特許經營制度、產權明確的制度,對英國在北美殖民地經營,提供了強勁動力。
而對手西班牙、法國政府,並沒有給殖民者提供產權確認,導致他們根本不想紮下根來搞生產,要麼搶金銀,要麼搞皮毛生意。
英國卻不同,他們開荒、種地、捕魚,每一份收穫都是自己的。
這在戰時起到了關鍵作用。英法在北美開戰時,200萬有產權的農民和10萬沒產權的人對壘,英國殖民者拼死也會保護自己的土地。
他們最終大獲全勝,英帝國達到前所未有的海外面積。
圖片
英國靠特許狀這種壟斷性制度的設計,鼓勵了大量敢於冒險的人,去海外拓展殖民地,建立新家園。
相似的壟斷性激勵制度還包括專利制度。英國為了吸引和留住高科技(精紡羊毛、蒸汽機等)人才,大幅提高他們的專利壟斷地位,讓他們賺取高額壟斷收入。專利制度為英國在科技領域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
機制可以阻礙人,也可以激發人,好的機制,可以徹底改變人。
4
股份制公司:海外擴張新動能
英國的海外擴張第一動能,是巨型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在今天已經司空見慣,但在當時,卻是英國破天荒的創舉。
當時英國財富虛弱,沒有人能單獨承擔出海探索的巨大風險。而將更多人的少量資金聚集起來,能大大分散投資風險,不至於一次失敗就破產。
這種無奈之舉,獲得了巨大成功,英國獲得了海外拓殖的新動能。
英國成立的第一家股份公司是莫斯科公司,就是前面提到的與俄羅斯建立聯絡,後來壟斷了對俄貿易的公司。之後,英國人成立了利凡特公司,壟斷了和今天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等地區的貿易。
第三家股份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印度公司。
圖片
東印度公司成立時,資本金6萬英鎊,這在當時已是鉅款,僅僅20年後,便達到了160萬的天文數字。後來它突破貿易範圍,進入殖民行業,發展出徵稅、軍事、外交等功能。
這種巨大的成功,得益於它的制度創新和有效利用當地原有的網路結構。
制度創新
最初的股份制公司,都是出海前聚集資金,一筆生意做成後,按出資額把本金利潤都分掉,這樣很不穩定,公司資本得不到積累。
後來克倫威爾在1657年解決了這個問題,把它變成只分紅,不分家。股份不能退出,只能轉讓,從而演變出了股票交易所。這就保證了公司的資本能夠不斷集聚壯大。
利用原有網路結構
英國人在東南亞做生意,發現在南亞東南亞地區,已經存在一張貿易網路。
他們便藉助已有的貿易網路,建立了大量的沿海貿易據點,以此為支點,逐漸滲入當地貿易結構,編織成了巨大的貿易網。
圖片
東印度公司不僅在貿易上利用當地的網路結構,在後來的殖民征服和統治時,也同樣利用了當地原有的政治結構,而不是推倒重來。
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擴張最快的時期,總督韋爾斯利就叮囑下屬:一定要尊重莫臥爾皇帝,保護好他的財產。
這個時候統治印度的莫臥爾帝國已經搖搖欲墜了,皇帝只剩下象徵意義了。這是英國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僅對皇帝這樣,東印度公司對從上到下的統治者,都採用這種思路。那些王公、總督只要願意合作,都可以保留原來的行政、司法權利,只是軍事和財政權利歸公司。
藉助原有統治結構,大大降低了東印度公司的統治成本,也使得民眾以為仍然是以往的人在統治,減少了公司所遇到的阻力。
在面對不確定的海外世界時,進行制度的創新,藉助原有的貿易、政治結構,疊加特許狀制度,東印度公司崛起為歷史上最強大的公司,為英國稱霸世界注入新的動能。
總結
在與美洲的互動中,英國改變了“搶和被搶”的單一模式,迅速接入大三角貿易,在本國-非洲西海岸-美洲-本國迴圈圈中,建立起復雜的貿易協作網路,形成跨洋經濟圈。
產權和壟斷制度的設計產物——特許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英國人,去北美開拓殖民地,創造新生活,逐漸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海外殖民版圖。
為了應對資金不足的問題,英國開創了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藉助東南亞、南亞已有的貿易結構,建立了大量沿海據點,以此為支點,形成龐大的貿易網路。在其後的殖民時期,同樣藉助原有政治結構,實現了低成本的擴張和統治,發展成史上最牛公司,助推英國登上帝國寶座。
在大勢所趨面前,不怕輸在起跑線上,先趕上車,再找座位。突破現有的協作網路,尋找新的合作者,搭建新的協作網路,擴充套件新的動能,才能實現逆襲。
在草莽江湖,機會與鮮血交織,夢想與滅亡相伴,但落後者,別無選擇,不能作繭自縛,只能破繭成蝶。
“生存還是毀滅,這從來都不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