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28日是蔣介石的60週歲生日。不過這一天的蔣介石心情可不是特別好,蔣介石為了“避壽”,在10月27日攜宋美齡飛往廬山。但是,風景如畫的廬山美景絲毫不能掩蓋他內心對戰場失利的憂慮。
他在日記中寫道:“青山綠葉水聲鵬音,到處優雅,風光景色引人入勝,尤其夕陽照身。森林,更見滿山金色一片純精,無異仙境矣,惟榆林軍事與各處匪狀不能使心安樂無慮耳。”面對著戰局的變化,部分國民黨高階將領主張收縮兵力,放棄一些堅守不住的城市。以便能夠固守重點城市,集中兵力。
11月7日,蔣介石見白崇禧。在國民黨高階軍事主官中白崇禧素來以善於用兵,有戰略眼光著稱。白以長春、石家莊等戰略要地正受共軍圍攻,主張撤守。蔣介石則堅持主張“繼
續增援,保守要地不失。固執的拒絕了白崇禧的意見。他又在當日的日記牛寫道:“召集情報會議,檢討時局,嚴重日甚,共匪騷亂煽動,無所不用其極,江南社會,千瘡百孔,行政空虛腐化,匪乃乘隙踏虛,無孔不入,思之心悸。而內部軍閥封建,竟有觀望形勢與攜貳意向,更足憂慮,加之辭修(陳誠)多病,舊部不力,未知上帝將如何挽此危局矣。”
此後,戰局繼續朝著對蔣不利的方面發展下去,並未因他堅持固守被包圍的城市而發生好轉,不但在軍事上,在政治上國民黨內部一些元老級官員也體現了對蔣介石的不滿。在11月30日的日記中,蔣介石寫道:“全國各戰場皆陷於惡劣被動之危境,尤以榆林(陝西)、運城(山西)被圍日久,無兵增援;十二日,石家莊陷落後,北方之民心士氣完全動搖;加之,陳毅股匪威脅徐州(江蘇),拆毀黃口(江蘇)至內黃(河南)鐵路,而後進逼徐、宿(安徽)。陳賡股匪竄擾豫西、南陽、安康震動,而無兵鎮守。江南各省幾乎遍呈風聲鶴唳之象。兩廣、湘、豫、浙、閩伏匪蠢動,李濟深、馮玉祥且與之遙遙相應,公然宣告叛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在軍事不斷失利的情況下,蔣介石仍決定召開行憲國民大會。1948年1月1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軍民同胞書,訓勉完成“勘亂”與“建國”雙重使命,“今年是行憲元年,希望全國同胞體念先烈締造民國的艱難,擁護憲法,實施憲政”。朱德對此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政治上,蔣介石召開了偽國大,做了偽總統,這就更孤立了自己。袁世凱做皇帝改元只八十三天,不久就一命嗚呼了。蔣介石做總統恐怕同袁世凱差不多,也不會長久了”。
事實果如朱德所料,國民黨的不利戰局並未因實施憲政而有所改變。反而在開放憲政的過程中,戰局的危機更加加深。
綜觀1947年下半年之後的解放戰爭局勢,我軍開始逐漸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國民黨方面開始失去戰略主動權。
參考資料
【1】蔣中正日記.未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