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793(二)

1793年絕對 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

如果用“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來形容1793的中國失去一個融入世界大潮的機會,著實不為過錯。

1793年的英國使團訪問中華帝國,那是英國對於中國商業開放的迫切要求。而對於閉關自守的天朝來說,這根本算不了什麼。英國之“紅番毛”來訪,彷彿就是衝著帝國的偉大理應如此。於是,天朝的皇帝及至天朝的百姓,都有感於“外夷”的無道而來,其中自豪的情景就像一個貧困之人中了百萬大獎一樣,令人興奮,令人無眠。

而對於“紅番毛”的所謂禮物,在天朝皇帝的眼裡,不過是些“貢品”罷了。好像是從有明一代起,四方來夷進獻寶貝,絕不會空手而歸,只要他們的容器夠大,總會弄個盆滿缽溢。這種長輩送晚輩壓歲錢一樣的手法,在之前實在令人眼熱。

於是,1793年那年,天朝乾隆的皇帝又上演了這樣一幕活劇:只要是來開朝的英國使團,不論尊卑,賞賜人人有分兒。皇帝出手之大方令人咋舌,從英國人登上天朝土地那一刻到離開,國人為之付出了51.9萬兩白銀,摺合現在的人民幣約1億元。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民間一句話:“捨命陪君子。”中華帝國之如此死要面子,不過是現行皇帝拿了其鐵腕統治下的百姓膏腴來自誇其傲,至於老百姓的生死,自然不在其視野之中,否則也就不會出現像“白蓮教”那樣的大規模農民起義了。

這個在百姓看來的天文數字,在天朝皇帝看來不過是毛毛雨而已。在中英貿易之中,中國的茶葉是主打出口產品,而且得到的是貨真價實的沉甸甸的白銀。從1700年到1840年間,從歐洲和美國運到中國的白銀就達17000萬兩。一個區區的51.9萬兩就算得了什麼呢?

英國白銀流入中國的速度和數量如此驚人,以至於其銀礦的產量供不應求,有的銀礦甚至到了枯竭的程度。這不能不引起英國人的恐慌。長期這樣下去,就怕世界上所有的白銀也會被中國這個巨大的黑洞無情地吸光。

面對這種不利情況,英國使團的出訪中國也就再也不過了,1793年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對於英國人來說,他們對當時的中國最為迫切的要求就是爭取更多的通商點,好讓自己的產品大量打入中國市場,以調和這種不利於自己的逆差貿易。但是,令他們遺憾的是,天朝的皇帝對此不屑一顧。

為了打破這種多年來壟斷性的貿易,英國使團的馬戛尼爾在離開天朝的最後時刻,已經不再幻想會有什麼奇蹟發生,但這個生性不屈服於命運的人,還是想到了另一個妙招:能否帶幾粒蠶種和幾棵茶苗回去?

在當今天時代的人看來,這無疑是侵犯他人專利的不法行徑。好在天朝人胸比海闊,拿點區區的小玩意兒算不了什麼。於是,在1793年的次年,即英國大使回家的最後時刻,他們竟然得到了這一切。

這當然是值得英國人高興的事兒。在之前的英國乃至世界使用中國絲綢的人的想象中,中國人有一種技術,那就是從一種神奇的樹上抽下一種神奇的絲,最後以一種他人所不知道且永遠也學不會的方式紡織紡織品,最後加工為各色鮮豔的衣服。而茶葉的神奇也是他們難想象的事情,天知道聰明智慧的中國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所以,對於馬戛爾尼來說,他們的此行並不虛行,就好像沒有打到虎仔,而抓到了虎媽媽一樣,何愁養不下小老虎?

1793年的中國,全國上下以一種傲視的眼神看著這群外夷的到來,又傲視著他們回去。這種高高在上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傲視裡滿浸著顢頇,所有沒有憂患意識的盲目自大,都會為將來埋下隱患,繼之付出慘重代價。

1793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最終會成為中國由“盛世”走向“哀世”的轉折點。這就像一隻沒有了先進探測儀器的鉅艦高速航行在海面上,而根本不去理會前面即將出現的暗礁一樣,隨時都觸礁後船體破裂,進而沉沒的危險。

1840的鴉片戰爭當然是以英國的強盜行徑所發動的,他們的口實在“有理”,其戰爭本身是屬於“非正義”的。然後,回首1793年的現狀,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如果在那時就有一種前瞻性的眼光,後來的“百年恥辱”也就不一定會發生了。

歷史不能虛構,當然也不能穿越,更不會改變。它留給後世的,不過是一面鏡子的功效,後人從中吸收的只能是經驗或教訓。1793已然過去,當我們從歷史中醒來,更應該注意的是下一個類似的年頭,而如何避免這種情形的再度發生,如何以嶄新的姿態奔向未來,這也許就是1793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吧!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末武將毛文龍,到底該不該殺?崇禎到死也沒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