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朝末年,西北一帶連遭百年不遇的大旱災,掙扎在生死邊緣的草民百姓為了生存,拿起刀槍攻城掠縣,一時間呈現燎原之勢。關外八旗滿洲的鐵騎逡巡北疆,日夜窺視著萬里中原大地。來自西北和東北的巨大威脅,象一把鐵鉗緊緊鉗制住崇禎皇帝的咽喉。明王朝陷入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危機之中。

按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朝廷手裡有兵有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了。有明一代的對外方針,在歷史上那是出了名的硬氣,號稱不賠款、不割地、不和親,名號不是吹出來的,是明朝軍隊拿大刀砍出來的。遙想當年萬曆年間,明軍遠征高麗,大破倭寇,真是氣壯山河,想想都過癮。問題是時移世易,如今明王朝手中的軍隊,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吹毛利刃已經變成一把連豆腐都切不齊的鐵片兒。

連續幾十年對遼東用兵,已經使明朝財政收支捉襟見肘,加之明軍諸將貪昧成風,士卒欠發糧餉已是家常便飯,即使關寧前線也不例外。士卒拿著腦袋玩命,卻連肚子都吃不飽,積極性戰鬥力從何而來。大面積欠發糧餉,嚴重破壞明朝朝廷的威信,使朝廷對明軍控制力大為削弱。加之很多人都看出大明朝氣數已盡,暗自各打算盤,也就不怎麼把崇禎號令當回事兒。這也是明末將驕兵惰不服管制的重要原因。

此時的崇禎,僅僅能維持表面上對軍隊的控制。除了孫傳庭、曹文詔、盧象升、洪承疇等少數將帥能做到不折不扣執行命令,很多人都是一種應付敷衍的狀態,一到真要拼命的時候,儲存實力、保命第一,大敵當前不戰而逃的將官比比皆是,已成普遍現象。大將戰場畏死潛逃是死罪,不殺不足以樹立威信警戒後人,然而殺了就更加無人可用,成為一個無解死迴圈,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明朝末年,袁崇煥斬殺毛文龍事件,曾轟動一時。毛文龍是明朝東江鎮總兵。此人是明末武將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一方面他有膽有識,敢在滿清的心腹重地建立一塊割據地盤,嚴重威脅清朝後方安全,牽制住滿清不敢輕易深入內地,時時有後顧之憂。因此他是明朝在遼東的一個有力的戰略支撐點,皇太極恨之入骨又無可奈何。但另一方面此人狡詐貪婪,虛報餉銀,不聽號令都是家常便飯。

袁崇煥督師薊遼,治軍嚴明,容不得他這樣胡作非為,就請出尚方寶劍斬殺了毛文龍。毛文龍之死成為明末著名的爭議事件,孰是孰非至今難有公論。單從軍事角度出發,這樣做顯然是不明智的。直接後果就是皮島數萬明軍群龍無首徹底崩解,皮島這塊戰略要地的意義不復存在,客觀上解除了皇太極的心腹大患,八旗兵從此可以放心大膽長驅直入。

關中明軍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武將賀人龍,他是李自成米脂老鄉,作戰勇猛,剽悍絕倫,在鎮壓農民軍的戰鬥中屢立大功,讓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隊伍大吃苦頭,送給他一個"賀瘋子"的外號。此人早年也堪稱一員良將,軍事才能出眾,且服從命令聽指揮。但是在跟隨楊嗣昌作戰時,楊嗣昌戰前許給他平賊將軍的官職,誰知戰後又說了不算,從此開始消極怠工,與先前判若兩人。

在崇禎十四年、十五年兩次戰役中,賀人龍作為總兵跟隨主帥作戰,兩次陣前率兵潰逃,導致明軍大敗,兩個總督被李闖王殺死。崇禎對他極為不滿。孫傳庭到陝西后,大力整肅紀律,以開會為名,捕殺賀人龍。然而,賀人龍的死,並沒有換來明軍任何實質性改變,反而使義軍大為高興。史載義軍聽聞賀人龍被殺,“酌酒相慶,賀瘋子死,從此取關中如拾芥” 。

就在這種無奈和糾結中,崇禎皇帝統治下的大明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漢武帝金屋藏嬌為什麼變成了冷宮關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