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經過多年征戰、招募人才、精心經營,劉備終於得以以漢中、益州為核心地帶稱王,號“漢中王”,匡扶漢室。兩年後,劉備在魏國曹丕之後稱帝,封劉禪為太子,國號“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建“東吳”,三國局面由此形成。
建國之後的蜀漢,國力還是很強盛的,諸葛亮五次“北伐”,最後病逝五丈原,未能完成先帝“復興漢室”的使命。三代宰輔姜維上任,掌握軍事大權,繼續北伐,但朝內已無人管內政,蜀國國力下降,就這樣,蜀國國力在沒有提升的情況下,多次“北伐”,耗盡了國力,終於在263年,被滅國。但蜀漢二代君主“扶不起的阿斗”蜀漢懷帝劉禪投降曹魏,到271年才逝世。
《三國演義》裡的劉禪被描述成愚鈍、沒有鬥志、樂不思蜀的廢君,但是實際上的劉禪是個我們古人所說的“大智若愚”者。劉禪一生命運多舛,劉備被圍,棄甘夫人和他而逃,幸好得到趙雲“單騎救主”,才又活了下來。蜀漢建立後,他學習《韓非子》、《申子》在,光獵群書,實際上是個博學廣識的人。
公元223年繼位登基,成為蜀國新任君主。這時候的他,還未能親政,因為有比他更有能力的丞相諸葛亮在管理國家。後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他才開始展示他的才華。在蜀漢末期的30年,蜀國雖國力未大增,但是也沒有降很多,至少平穩。直到魏滅蜀鍾會、鄧艾的大軍到達蜀國都城城門下,他想都沒想直接投降了。
他知道他當時所面對的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多疑司馬昭,如果此時有任何復興漢室的想法,必遭消滅。投降魏國之後,被封安樂公,和蜀國原大臣們遷往洛陽,上演一出“樂不思蜀”。為了讓司馬家族更放下心,親自寫下的“中山寨”牌放在自己的房子,司馬昭看到後笑了笑,免他死,就再也不懷疑他了,眾官不解問為什麼?他說,你們倒過來唸。因為倒過來就是“在山中”,表明自己決心歸降,沒有任何匡扶漢室的想法。
這才是他“大智若愚”的地方,蜀國國力太差,根本無力抵抗,抵抗也是徒勞。只有假意投降,才能延續漢室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