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何謂名士?

什麼是名士,名士都有哪些做派?

1 名士與名士派

名士原本指名滿天下計程車人。黨錮之禍後,社會輿論以各種名目為士人做排行榜,榜上有名的就是名士。

漢末魏晉對社會影響最大的有兩類人物,一類是英雄,另一類是名士。英雄和名士不乏相通之處,他們內心深處都充滿了驕傲,也都不同於流俗。雖如此,但他們的角色卻不一樣。

英雄是有可能創造歷史的,儘管歷史未必都是由英雄來創造,但英雄往往以此為己任。因此,英雄們大多豪氣沖天,充滿自信,不怕將自己的本色甚至野心展露出來,這就叫英雄氣。

而名士卻多半隻有派頭。因為名士並不能創造歷史,只能書寫或點評,就是這書寫和點評,往往還受政治的約束和侷限,不能自由發揮。因此名士的驕傲和和自信,就只能表現為個人風採和人生態度。比如說,風流倜儻,超凡脫俗,恃才傲物,卓爾不群。這叫作名士派。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這就是英雄和名士的區別。風流不是尋花問柳,它更多的是指一種風度和逼格,因此一定要表現為派頭。

仰天長嘯,便是派頭之一。魏晉之際的名士,不但要嘯,要飲酒,有的還要嗑藥。吃了這種藥後,面板會發熱,容易擦傷,所以只能穿寬鬆的舊衣服,身上會長蝨子。於是,一邊抓蝨子,一邊高談闊論,就成為名士的一種派頭,叫捫蝨而談。

相對於西晉和曹魏,東晉名士派表現有所不同。東晉以後,名士的狂傲逐漸收斂,他們更崇尚的是玄遠的清談,由於清談講究的是喜怒不露於形色,而且絕不涉及時政,也不會觸犯權貴。在這種場合,是聽不到嘯聲,也不會有人發酒瘋。

為何會有這種不同?相對於英雄,名士只能算作弱勢群體,他們沒有公權力,也沒有槍桿子,只有滿腹經綸加上一肚子牢騷,以及自命不凡的唇槍舌戰。

然而批判的武器抵不過武器的批判,帝國也不希望臣民具有獨立的人格和主張。嵇康的死就是教訓,堅持狂傲和不羈,將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2 嵇康之死

嵇康被殺那年剛好四十歲,他在死前還演奏了一曲千古絕響的《廣陵散》。嵇康死後,士人無不為之痛惜,據說連司馬昭也感到後悔。那麼,嵇康又為何會被殺?

直接原因是得罪了權臣鍾會。鍾會出身高階士族,父親鍾繇(yáo)是曹魏開國元勳,位列三公。鍾會機智聰慧,才藝超群,年紀輕輕就聲名鵲起。鍾會因訪問嵇康受到冷遇,懷恨在心,恰好這時發生一樁冤案,嵇康為了證明朋友的清白,仗義執言,結果和朋友一起被捕入獄。鍾會趁機在司馬昭前誣陷嵇康,嵇康終於被殺害。

嵇康的罪名是“非湯武而薄周孔”,意思是說,他非議商湯、周武王,鄙薄周公和孔子。證據就是嵇康的代表作《聲無哀樂論》和《與山巨源絕交書》。表面上看,《聲無哀樂論》只是一篇美學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嵇康提出了音樂只是美的形式,與情感無關的觀點,這與儒家思想相沖突。

儒家美學認為,音樂是情感的表現。透過音樂,可以看出人心的向背,也可以陶冶性情、教化風俗。因此,音樂可以也應該為現實政治服務,統治者可以利用音樂來治理國家,這叫作樂教。

樂教和禮教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禮樂文明。嵇康主張音樂只是一種純粹的藝術形式,就是反對司馬集團的儒家士族路線,當然為司馬昭等人所不容。更不能為司馬昭容忍的是,嵇康竟然公開宣佈不合作。

山濤,就是山巨源,在調離尚書吏部郎職位時,推薦嵇康接替自己。嵇康斷然拒絕,並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絕交原本是朋友之間的事,與政治無關。

然而嵇康宣佈與山濤絕交,卻是為了表明政治態度。事實上,他們之間的友情依然存在,嵇康還在臨死前把兒子託付給山濤。所以,這封信其實是寫給司馬昭看的。

換句話說,與山濤絕交,就是與當局公開決裂。更為嚴重的是,嵇康明確亮出了“非湯武而薄周孔”的旗號,而且聲稱不會改變觀點,只能辭官不做,這是赤裸裸地挑釁。加上鍾會火上澆油,最終導致嵇康的被殺。

對此,嵇康早有思想準備,他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治罪,但他並不打算委曲求全。在他看來,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甚至比生命還要寶貴。一個人,如果活得窩窩囊囊,戰戰兢兢,有話不能說,有屁不能放,還要在權貴面前唯唯諾諾,還不如死了好。

嵇康的死,對士人的震撼非常大,他們開始收斂自己的作為,開始向當局妥協。畢竟,對於大多數士人來說,好死不如賴活著。

3 阮籍之醉

魏晉名士多愛酗酒,這是名士派頭之一。

有個叫畢卓的尚書吏部郎,因晚上聞到隔壁官署有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無聲的殺戮:三國“隱誅”案例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