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三國的朋友,對於三國的文臣謀士,自然有著一定程度的瞭解。戰場廝殺靠的是武將的拼殺,但是謀臣的話,更多的則是運籌帷幄。但是縱觀魏蜀吳三國之中,厲害角色數不勝數,能夠排得上號的頂尖謀士,也就只有幾個。不過在三國的圈子中,流傳這麼一句話,那就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難道說諸葛亮對於郭嘉的才能十分忌憚嗎?個人認為這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誤會。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郭嘉與諸葛亮的巧合
其實郭嘉和諸葛亮兩個人根本沒有多少交集,更不用說誰怕誰了。我們可以對比兩個人的出山時間,郭嘉的出山時間,早在公元196年,郭嘉的去世時間是在公元207年。這當中又存在一個巧合,那就是諸葛亮的出山時間,正好是郭嘉的去世時間。或許是因為這個巧合,讓很多人對於兩個人產生各種誤解。
還有一點便是,郭嘉在年齡上面比諸葛亮整整大11歲,郭嘉去世的時間是在公元207年,此時的郭嘉已經37歲的年紀,但是這個時候的諸葛亮才僅僅只有26歲。巨大的年齡差距,讓兩個人根本就沒有誰怕誰這個問題的存在。更何況郭嘉的出山,並且跟隨曹操上面,是因為公元196年的戲志才的去世,荀彧給曹操推薦的人才。而諸葛亮是因為劉備的三顧茅廬之後,最終才選擇跟隨劉備下山,去匡扶漢室,拯救大漢王朝的。
諸葛亮選擇出山的原因
有關諸葛亮的出山,想必很多人都有所瞭解,那就是劉備的三顧茅廬。並且在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十分的年輕。因為諸葛亮在當時,有著“臥龍”的稱呼,並且還是荊州名士水鏡先生的徒弟。再加上當時的諸葛亮也有著一定的聲望,那就是自比於管仲樂毅一輩的大才。
劉備因為身處在荊州,並且身邊就缺少一個可以替自己謀劃全域性的人才。所以說急於需要一個人來幫助自己。剛好徐庶在這個時候,推薦了諸葛亮。劉備才有了這個心思,這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的典故。這也表明當時的劉備也是相當的窘迫的,尤其是在人才方面,猶如孤懸海島找到明燈一般。
諸葛亮選擇出山,並非是郭嘉的死亡。郭嘉在曹魏擔任謀臣的時候,諸葛亮還在自己的茅草屋與一些名士進行談天說地的講故事。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自然也有著遠大的抱負,並且也有著一腔熱血。但是此時的諸葛亮並沒有找到一個可以投靠的君主。劉備的來訪,給了諸葛亮一定程度的想法。
劉備才是最佳選擇
劉備有著大漢皇叔的稱呼,並且在東漢末年的諸侯的群體中,雖然幾乎沒有實力,但是能夠在各諸侯間遊刃有餘地遊走,自然有著自己的一番實力存在的。一個很鮮明的對比,曹操身邊從荀彧開始,到後來的司馬懿,可以說,在曹操身邊,諸葛亮雖然有著自己的名氣,但是甘居人下,而且十分傲氣額年輕人,在曹魏很明顯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東吳就更不可能了,龐統也是同樣自稱為鳳雛一般的人物,依然沒有得到重用,可見諸葛亮的名氣顯然靠不住。不管是孫策還是孫權,對於荊州的人才,自然也是十分的熟悉的。為什麼這麼近的距離,都沒有選擇前來拜訪,對於這個年輕人,東吳自然也是看不上眼的。剩下估計也就只有劉備這麼上心了,並且還多次登門拜訪,同時在隆中對當中,對於劉備分析天下局勢,透過聊天,諸葛亮對於劉備的野心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郭嘉實力不如諸葛亮
我們從兩個人在三國中的地位而言,顯然就不在一個檔次上面。郭嘉來說的話,官至軍師祭酒,通俗來講只是一個長官身邊的幕僚,地位說高也高,並沒有什麼實權。並且從他的所有的戰績來說,說得出口的也就在官渡之戰當中所展現的《十勝十敗》的策論,用來鼓舞曹操。其他的一些小建議,本身就是一個謀臣的本分,並沒有多少出彩的成績了。
然而諸葛亮就不同,一出道便是巔峰。在劉備前期的時候,作為劉備身邊的軍師,同時也是劉備的後勤部長以及看家人。並且在劉備去世之後,將整個蜀漢都託付給了諸葛亮。單論這種信任度和重視程度,以及諸葛亮的政績而言,郭嘉根本不夠給諸葛亮提鞋。
結語:
郭嘉和諸葛亮兩個人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兩個人在政治和軍事上有著天壤之別。就看兩個人的成就來說的話,諸葛亮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害怕郭嘉。同時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兩個人在年齡上面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就單純這一點來說的話,諸葛亮根本就不怕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