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末年,日耳曼蠻族入侵。
帝國,風雨飄搖。
公元418年,第一個打進羅馬城的蠻族部落西哥特,在羅馬帝國的阿基坦高盧行省(Gallia Aquitania)宣佈獨立建國,定都圖盧茲(Toulouse,今法國西南部)。巔峰時期的西哥特王國,向南翻越比利牛斯山,幾乎佔領了整個西班牙。
西羅馬帝國範圍內,第一個蠻族政權西哥特王國( Visigothic Kingdom)的掛牌成立,讓帝國元老院無可奈何也無計可施,這件事情極大鼓舞了蠻族人民的革命幹勁。
公元439年,阿蘭人與汪達爾人的聯合政權汪達爾王國(Vandals Kingdom)在北非宣佈獨立,定都迦太基。汪達爾王國的獨立,讓西羅馬帝國既沒了面子,也沒了裡子,因為作為西帝國財政的重要來源,北非的丟失給了西帝國沉重一擊。並且與此同時,汪達爾王國再接再厲,組建強大的海軍,拿下了整個西地中海地區的幾個重要島嶼——西西里島,科西嘉島,撒丁島等等。
由此,西哥特王國和汪達爾王國,一北一南,一陸一海,消耗著西羅馬殘存的最後一點能量。與此同時,匈人帝國則更加肆無忌憚,用焦土政策洗劫著越來越多的羅馬城市,讓很多城市成為無人區,甚至有些城市到今天都沒有緩過來。
當然,羅馬人也不是全然沒有翻盤的機會。
西羅馬名將埃蒂烏斯(Flavius Aetius)的橫空出世,堪稱上帝賜予羅馬人的最後一個禮物。
就埃蒂烏斯的身世來講,他很可能又是一個蠻族出身。有據可查的,是他的母親,是貨真價實的義大利人。而他的父親,則被懷疑是日耳曼蠻族後裔。埃蒂烏斯出生後,西羅馬帝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在埃蒂烏斯19歲這一年,他親身經歷了羅馬淪陷這一標誌性事件,這件事情在普通羅馬公民心中,毫無疑問就是一個古羅馬版本的“靖康恥”。
埃蒂烏斯的父親,是並不多見的精明強幹的北方戰線上的忠臣良將。在父親的安排之下,埃蒂烏斯早年曾經作為人質被送入匈人部落,這段經歷讓他十分熟悉匈人戰法,同時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當時西羅馬帝國所面對的複雜的內外局面。
更加機緣巧合的是,埃蒂烏斯在匈人大營中,結識了尚在少年時代的阿提拉(Attila)。阿提拉比埃蒂烏斯小十五歲,兩個人堪稱忘年交。阿提拉作為交換的人質,也曾經到羅馬帝國學習和生活。
多年以後,埃蒂烏斯子承父業,深刻領會了前輩們“以蠻制蠻”的帝國戰爭總方略,利用匈人帝國的大軍,多次平定了帝國內外危局;而年輕的阿提拉,則在公元436年,自己30歲的年紀,登上了匈人之王的寶座。
在此後的十幾年中,埃蒂烏斯與阿提拉,這對當年相識於微末的忘年之交,一直保持著一種十分奇特的默契。埃蒂烏斯在西帝國縱橫捭闔,北擊西哥特,南和汪達爾,保持了西帝國在高盧,西班牙以及北非地區的最後的尊嚴;而阿提拉這一邊,他依然發揚了匈人留城不留人,搶掠不佔地的作戰方針,對東帝國以及東帝國北方的大片日耳曼部落,採取了十分殘酷的征服。阿提拉的兇殘,勝過以往的任何一位匈人領袖,他被當時的歐洲各族人民認為是上帝派來懲罰歐洲人的代理人,從而被稱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
埃蒂烏斯與阿提拉的戰爭交集,出現在公元450年。
這一年的阿提拉渡過了萊茵河,上帝之鞭的鞭稍,指向了西方的西哥特王國。
而對於埃蒂烏斯來講,他並不想讓阿提拉的部隊在義大利本土的西邊和東邊同時陳兵百萬。東邊的潘諾尼亞草原既然已經無險可守,那麼阿爾卑斯山西北的高盧,則不能有失。至少對於當時的西帝國來講,保持匈人帝國,西哥特王國與西羅馬帝國的三國鼎立,才是埃蒂烏斯的最基本的軍事戰略指導思想。多年以來,一直在互相試探著各自底線的兩個人,終於知道了對方的戰略意圖。
在阿提拉的軍中,有匈人,也有東哥特人,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日耳曼部落的僕從軍,比如格皮德人(Gepids);而埃蒂烏斯,則動員了幾乎所有的可以團結的盟友,建立了最廣泛的西歐人民革命統一戰線。其中包括羅馬人,西哥特人,也包括老牌蠻族阿蘭人,勃艮第人以及新崛起的日耳曼部落法蘭克人(Frank)。
兩派力量,在高盧香檳的沙隆(Chalons)這個地方遭遇。毫無疑問,這是一場事關歐洲各民族,各政治勢力命運的一次大會戰。
會戰之中,儘管羅馬軍團不出意外地彰顯著自己的頹勢,然而勇猛善戰的西哥特人,卻讓匈人兵團吃盡了苦頭。西帝國聯軍的統帥雖然是羅馬人埃蒂烏斯,但決定戰爭走向的力量,卻是西哥特人。為了戰爭的勝利,西哥特人甚至損失了自己的國王,特奧多里克(Theoderic)。
最終,西帝國聯軍完勝匈人部隊,且將阿提拉團團困在了包圍圈。
戰鬥的千鈞一髮之際,埃蒂烏斯命令西哥特人撤出了戰鬥,阿提拉雖然敗局已定,但他本人卻逃出生天。
後世的很多學者,對於戰場上的這個細節,感到難以解釋。然而從中國人的角度理解,卻並不難讀懂當年埃蒂烏斯的良苦用心。這其實算是一個歐洲版本的“華容道”。而對於志在維護三國鼎立的西帝國來講,捉放曹才是保持這個局面的最好選擇。而如果採取不同的方式處理,阿提拉死於沙隆會戰,那麼很有可能西哥特王國將會聲威大振,甚至會借沙隆會戰的餘威,一舉蕩平西羅馬帝國。
這事,確實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