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晉國公室,即為“三家分晉”。這件事不僅僅意味著中國歷史由“春秋”進入“戰國”,也意味著,經過春秋的諸侯兼併,“戰國七雄”至此正式出現。

到秦王政繼位時,山東六國已經被秦國或互相放過幾輪血了,如果六國此時聯合起來也許能擋住秦國東出統一天下,奈何這些諸侯自己也勾心鬥角——畢竟形勢並不明朗,誰都不知道到底誰能一統天下,合縱抗秦也就成了無稽之談。等到公元前230年秦軍滅韓後,各國才意識到,秦國這是真的要消滅六國,一統天下了。

而對秦國來說,獨力消滅六國也不是件輕鬆的事,一不小心可能讓六國同仇敵愾,到時候萬一反推一波,那秦國之前六世君王的勵精圖治不就白費了?所以秦國一邊“遠交近攻”,一邊“柿子挑軟的捏”。

南韓滅亡後,依次是趙、魏、楚、燕、齊,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最讓秦國費勁的國家是哪個?

從戰國末期的各國實力來看,南韓因為離天堂太遠離秦國太近,早就被打得沒了脾氣;魏國只剩下一個架子,也不足為慮;燕國的實力本來就不算強,被齊趙兩國輪流摩擦,所以才有刺秦這等下策;齊國雖是大國,但多年文恬武嬉,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早已不堪一擊。秦國滅這四國都沒費什麼勁。

真的要說有威脅,也只有趙國和楚國算是讓秦國動了元氣。

說起來趙國與秦國的王室還是沾親帶故的,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愈發強盛,雖然武靈王自己沒什麼好下場,但為趙國留下一支強軍,儘管在長平之戰趙國大傷元氣,不過趙國根基尚在,更兼有廉頗李牧二名將,如果善加運用,秦國一定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滅趙。

奈何趙國後期的君王一個不如一個,孝成王之後的悼襄王昏庸無道,還廢長立幼,讓幼子趙遷代替太子趙嘉,即為末代趙王幽繆王。幽繆王聽信郭開讒言,不但沒有迎回廉頗,還冤殺李牧,致使趙國迅速滅亡。

從滅趙的過程來看,與其說是靠武力,不如說是靠計謀,但在滅楚時,可真算得上硬碰硬了。

楚國自從立國以來就是南方大國,現在的長江以南基本都屬於楚國範圍,地廣民眾,國力可觀,可惜楚國昏君不斷,或空有氣節卻無謀略,或多謀而不善斷,或忠奸不分,儘管不乏屈原、項燕等名臣名將,依然免不了身死國滅的下場。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遣李信和蒙武率軍二十萬滅楚,不料在城父遭項燕伏擊,秦軍大敗,十名都尉戰死七人,李信率殘兵歸秦。

經此一戰秦王意識到楚國實力依然可觀,並非韓魏之流,故親赴頻陽請老將王翦出征滅楚,並按其要求將六十萬大軍調歸王翦指揮。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軍六十萬攻楚,項燕亦率五十萬楚軍迎戰,雙方在平輿對峙一年有餘,楚軍求戰不得,日漸鬆懈,項燕只能率軍東撤。王翦抓住時機在追擊楚軍並將其大敗,奪佔楚國大部。

第二年即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進攻楚國縱深,攻破楚國首都壽春,俘楚王負芻。昌平君熊啟在淮南一帶召集殘餘勢力繼續抗秦,亦被王翦、蒙武消滅,昌平君自裁。

從整個滅六國的戰局來看,只有楚國打敗過秦國,雖然難逃滅國厄運,但城父一戰,是山東六國唯一一次給予秦軍主力重大殺傷的戰役,迫使其延後統一時間表,打亂了秦國一統六國的計劃。

最重要的是,楚國雖滅但楚人不滅,更有楚國歌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日後滅秦的項羽,便是楚人,算是應驗了讖語。

最新評論
  • 1 #

    “戰國七雄”沒有一個是“軟骨頭”,到秦王嬴政時,短短二、三十年卻“滅了六國”,然後短短二、三十年後,大秦帝國“土崩瓦解”,大漢帝國興起,賈誼的《過秦論》做了精闢的解析。六國因秦而滅,秦因六國而亡。漢高祖劉邦,總結歷史,實行了“仁政”,“休養生息”,穩固了大漢帝國的江山……

  • 2 #

    趙國末代幽繆王沒迎回廉頗還冤殺了李牧。天吶,廉頗從武靈王時就是將軍了,即使當時三十歲,那經過五世到趙國即將滅亡,那他到底活了多大

  • 3 #

    趙國也幹翻過秦國,所以才有了後面反間計除李牧

  • 4 #

    肯定是趙國,秦滅六國損失的兵力有一半都是趙國一家乾的

  • 5 #

    楚國才是最難啃的骨頭

  • 6 #

    秦國最厲害的是代代是雄主!

  • 7 #

    楚國一直以來不論是滅國前亦或是復國後都是反抗暴秦的主力軍

  • 8 #

    抗日戰爭楚國人最牛!

  • 9 #

    滅國大戰,跟冤不冤有什麼關係,又不是法庭審判,莫名其妙。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英國第一次武裝入侵西藏的戰略構想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