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約前1136年-約前1036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姜子牙是商末周初一位武能決勝千里,文能治國安邦的特殊人才,《史記》、《呂氏春秋》等典籍對姜子牙的生平事蹟有記載,《史記》載:"周姬昌之脫羑里,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詩經》等唐朝以前的史料及文學作品中有較多頌文,特別是《搜神記》、《封神榜》等神話小說把姜子牙“神化”了,神化姜子牙是那個時代的需要。
姜子牙的主要歷史活動: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姬昌被拜為"太師",稱太公望,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 ,併成為周的軍事統帥。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西周;周初大分封姜子牙因功封於齊(諸侯國),都營丘,鎮守東方;輔佐周公平定叛亂,穩定東方。周康王六年(約前1036年),姜子牙病逝於鎬京。為什麼要神化他呢?神化姜子牙主要有以下原因:
1、生產力水平低,需要戰天鬥地的神(或者英雄)。原始社會末期以來,由於生產力低下,生存環境惡劣,人們在自然災害面前束手無策,便產生了超自然的幻想,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的同時,希望有戰天鬥地的神,於是就有了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神話傳說。商末周初,雖然青銅工藝已經十分先進,但是目前考古學界一般認為生產工具仍以石鏟、石斧、石刀等石器為主。已有鐵和青銅器的記載,用於生產的金屬農具考古發現甚微,這說明用於農業生產的金屬工具是很少的,沒有變成先進的生產力,因此需要神來戰勝各種災害,生活中的能人強人的突出作用往往被誇大。
2、周滅商需要“神”一樣的人物。商王朝自武丁以後的商王,多數荒淫腐朽,奢侈享樂,大興土木,加深了奴隸和奴隸主兩大階級的對抗。從祖甲開始,社會矛盾日益複雜,到商紂時,王權與貴族的矛盾尖銳化,商紂眾叛親離,在統治階級內部,由於紂的暴政,許多官吏逃離,最後,連掌管文獻典籍和樂器的大師、少師也逃跑了。在《封神榜》裡各種亂政的人被描寫成了妖魔。
在各種社會矛盾中階級矛盾仍然是商末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被看作是會說話的工具,可以任意屠殺、買賣或用來賞賜,尤其悲慘的是他們常被當作犧牲,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等名目繁多的祭祀,“人殉人祭”用奴隸作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在已著錄的一部分甲骨文資料中,有關人祭的辭有1992條,其中武丁時期為最多,一次少則幾十上百,多則上千。奴隸逃亡是反抗的主要方式,在卜辭中有不少“喪眾”,“不喪”之類的記錄,說明奴隸經常逃亡,逃亡現象嚴重。
正當商王朝階級矛盾尖銳的時期,地處西方的周族強盛起來。商王朝雖然出現了衰亡的跡象,但是其青銅兵器先進,軍隊數量龐大,要取而代之並不容易,仍然需要足智多謀的奇才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戰勝它。強大的周族經過姜子牙的運籌帷幄,決戰在武王的率領之下,於武王十一年正月初五的黎明時期,與商紂軍隊會戰於牧野。商王朝奴隸兵陣倒戈,商軍崩潰,倒戈的奴隸引周族軍隊攻入朝歌,商紂王見大勢已去,自焚身死,商朝滅亡,這一年大約是公元前1057年。姜子牙對滅商的事業可謂功勞卓著,經過《搜神記》、《封神榜》等作品的渲染和包裝,姜子牙就超凡脫俗成為了神。
3、神化姜子牙是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統治者的需要,歷來統治者認為奪取天下是天(神)意,忠臣良輔是神助。西周統治者為了加強王權,把父系氏族時期以血緣為基礎的宗法關係發展演變為宗法制度,以“封國建藩”的形式建立起周族的血緣親族統治體系,輔之以周禮強化宗法觀念,維護等級名分。其統治力量主要依靠本族人,周王稱天子,即天子元子(長子),是受命於天而統治天下的,他又是全姬姓各族的總族長,所以他既代表國家,又代表家族,代表國家就頒發政令,代表宗族就主管祭祀,主持全族的祭司。
天子的權位是必須穩定的,根據宗法原則,確定嫡長子繼位,世代相傳。如果嫡長子死了就由其子繼位。確定周王和諸侯的繼統法,用以鞏固周王和諸侯的統治地位。商王朝是把天和帝分開的,他們敬帝而不是畏天。稱王為“天子”,是周人開始的,周王認為受著上天的特殊保護,且受命於天才打敗了殷(周人對商的貶稱)人,於是周王就成為君臨天下的“天子”。
那麼“天子”的含義是什麼呢?
郭沫若說“上天子者,上帝也”,即上天帝王稱上天子。可見,天子不能稱為“天的兒子”。到了漢代,“天子”進一步解釋為“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這樣一來,天子的血統裡,就不再是父精母血,而是天意和母體的結合。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天子,已經和天有了血統關係,變成具有上天血統的“天子”。古代君王神天觀念的形成需要輔之以各種各樣的神秘色彩點綴其間,姜子牙恰逢其時,後世統治階級推崇姜子牙是必然的,帝王將相和一些文史資料尊他為兵家鼻祖、武聖、韜略家等,如唐肅宗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追諡昭烈。
綜上所述,姜子牙是人不是神,神化他,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