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古代人普遍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自己的身體和頭髮不完整了,那就是對父母的大不敬,也因此不敢對於自己的身體有任何的毀傷。因此,古人對頭髮都十分重視。古人無論男女,都會留著長頭髮,一生都幾乎不剪頭髮,這是隨著中國古代無論朝代怎樣變遷都不會改變的習俗。
而也因此,古代人對他們的頭髮也極為重視,並有了"割發代首"的說法。可見古人對於頭髮的重視。
然而到了清朝滿人入京時,便被迫改了起來。因為清朝統治者出身於遊牧民族,他們為了方便狩獵以及行動,因此並沒有蓄髮的傳統。
而在崇禎十七年,清朝就曾頒發《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而頒佈這一條令的目的,也是想借此打擊漢人的自尊心,並宣揚滿族的統治。也正是如此,到了清朝時期,男子幾乎人人都是一條大辮子。
而這種辮子形狀大小跟清朝銅錢般,且可以把辮子從銅錢孔內穿過去,故此被民間成為"金錢鼠尾"。隨著歷史的發展,百姓發頭越來越長,發線逐漸變粗,加上一些人不喜歡經常洗頭髮就使得辮子變成了粗辮子。時間來到晚清,當初的細辮子已經基本在老百姓中很難看見,取而代之的是粗辮子,加上百姓每天都要務農幹粗活,沒有時間去洗刷,故此要很久才拆開辮子清洗一次。所以想必他們的頭髮一定是不乾淨的,那麼究竟有多不乾淨?我們首先來看看清朝人多久洗一次頭髮。
他們編一次髮辮的時間並不短,在那個社會,男人們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梳妝打扮"。因此,清朝的普通百姓只有在天氣暖和的時候,才會一個月洗一次頭髮。他們將髮辮解開,選擇一些皁角、首烏等材料,用熱水把頭髮沖洗乾淨,擦乾之後再馬上編成辮子,如果被人看見披頭散髮的模樣,就會被官府治罪。
另外,冬天寒冷的時候,普通百姓的洗頭頻率就會大大降低,他們往往會等到來年開春才會再次洗頭。但是那些王公貴族也不是那麼幸運的,遇上國喪這樣的大事,他們要守孝百日,100天之內都不能洗頭髮。我們依照現在三天不洗頭,頭髮就會出油發癢的情況來看,他們的辮子有多髒可想而知。
據說當時有一個英國籍的女人,出於好奇去欣賞清朝人洗辮子。根據她的回憶稱,那人的辮子剛一拆開一股臭味就撲鼻而來,差點把自己薰得嘔吐出來,然後還發現辮子裡爬出來許多蟲子以及掉下很多汙垢,簡直不堪入目!這一幕令英國女子印象十分深刻,導致她當天噁心得吃不下飯,甚至連續幾天都沒有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