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周朝,從武王興周滅商起,分封了大量諸侯。《荀子·儒效》記載: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也就是說:周初一共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姬姓諸侯佔了53個。除此以外,還有功臣、其它勢力所封諸侯國18個。按照分封的物件,總體可以歸為以下四大類:

1、姬姓宗親:即周武王的叔伯兄弟等;

2、功臣:助周伐紂的公卿,如姜子牙等;

3、三恪:前朝王室的子孫,如大禹、商湯的後裔等;

4、同盟部落:就是表面上聽命於周朝的部落,如有蘇氏、東夷九族等。

此後,周朝的諸侯國不斷變化,有新增的,有滅亡的,有分裂的,最多的時候達到了幾百個。難怪《左傳》說周朝有100多個諸侯國,而《晉書》則說有上千個。

事實上,周朝的諸侯國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過程,最後一統,形成了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就像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最後都填到大魚的肚子裡。

那麼,在這個統一的過程中,誰是吃蝦米最多的那條魚呢?秦國?非也;楚國?然也!

秦國雖然是最後勝出的那條魚,但楚國並不是任人宰割的小魚,它一樣有機會笑到最後,只不過不幸敗給了秦國而已。

好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楚國到底吃了多少條小魚和蝦米,它到底配不配得上“滅霸”這個稱號。

按照出身分類,被楚國滅掉的諸侯國有以下幾類:

1、祝融氏的後代:麋、夔、羅、彭、鄖、鄢、已、莒、邾、小邾等國;

2、堯的後代:房國;

3、舜的後代:陳國;

4、禹的後代:杞、繒、越三國;

5、商人後裔:權、桐、潛、宋、蕭等國;

6、姬姓諸侯:胡、道、霍、應、蓼(鄝)、蔡、隨、唐、蔣、息、頓、養、那、魯等國;

7、嬴姓諸侯:江、黃、谷、郯、弦、白、寘、復、淮夷等國;

8、姜姓諸侯:申、東申、呂、東呂、厲、許、巳其、盧戎等國;

9、偃姓諸侯:有舒、舒庸、舒鳩、舒龍、舒鮑、舒龔、舒蓼、宗、州、絞、貳、軫、皖、蓼、英、六、酈等國;

10、允姓諸侯:鄀、陸渾、陰戎等國;

11、曼姓諸侯:鄧、鄾、蠻三國;

12、其他諸侯:柏、庸、鄂國。

註解:楚國始祖也是祝融氏後代,它滅祝融氏其它後代很正常,你不滅它,它就滅你,姬姓諸侯不是同理嗎?當然,這裡的滅指兼併,不是殺屠殺。

和楚國接壤或靠近的這些諸侯國真倒黴,想躲都躲不掉,它們都成為楚國爭霸路上的墊腳石。

被楚國滅掉的諸侯國不乏大國,如陳、宋、魯等。

大家數一數,共有多少國?這還是不完全統計的。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楚國會滅這麼多國呢?秦國和晉國也不小,它們怎麼沒滅這麼多國?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到楚文化了。

楚文化中原文化雖然同源,但又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你說它民風剽悍也好,總之,中原人稱它們不尊王化。為此,周天子還多次征討荊蠻之地(中原人這樣稱呼)。

可能是楚國人運氣太好,或者是地勢優越(漢水和長江天險),周天子始終難以徹底征服楚人,這為楚國的崛起留下了時間和空間。

既然中原人說楚人不尊王化,楚人乾脆就將不要臉進行到底,把中原那套詩書禮儀完全拋諸腦後,軍事、外交也不按常理出牌,這讓遵守貴族禮儀的中原諸侯不知所措。

同時,由於地處南荒,楚國成功避開了中原的大混戰,在秦、晉、齊幾個中原大國紛爭的過程中,楚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機會,楚的崛起,勢在必然。即便不是楚國,也將會有一個其它強國活躍在周朝的南方。

本來楚是有機會統一全國的,可惜周朝還出了一個大BUG——,秦扮演了楚的剋星。即便後來項羽打著楚的旗號推翻了秦,但劉邦還是率著秦人班底滅了西楚。南方戰勝北方的時代還遠沒有到來,即將要登上歷史舞臺的,是北方的遊牧民族,而南方的勝利,則要等到朱元璋的到來。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我命由我——兵敗垓下,項羽能否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