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今日正逢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湊巧又是牛年開工的第一天。風水學中講:“山管人丁,水管財”。古人認為:有水才能留住生氣、吉氣,才會為居住者提供健康、安定的生活,更能為人們帶來幸福和財富。先祝大家開工大吉、財運亨通!

回到正題,據說傳統二十四節氣,是從黃帝時期開始建立,根據星象和傳統的五行原理推演而來的。從周朝直至漢代初期,“驚蟄”叫做“啟蟄”,而且是排在“雨水”之前的。也就是: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那什麼時候改的呢?

漢武改歷

到了漢武帝時期,尊儒術、平匈奴,文治武功樣樣拿得出手。幹了這麼多業績,不能只是在凡世顯名,怎麼才能讓老天也知道呢?

那就改曆法!之前用的《顓頊歷》太老套了,正準備改太初曆,那就順手把二十四節氣一起改了吧!藉口也是有的。老爹漢景帝名字叫“劉啟”,就是“啟蟄”的“啟”,堂堂皇帝,怎麼能讓天下的老百姓每天“啟”來“啟”去的叫,必須要避諱!於是命令手下的儒士開動腦筋。

有聰明人,出主意叫“驚蟄”,取“春雷滾滾,驚醒地下的小蟲”之意,眾人點頭叫好!

又有人說,“驚”字雖然不錯,且很符合節令的物候特徵。不過,要仔細推敲起來,“驚”字顯被動,是被驚醒,而“啟”字是主動,有主動開啟,從容開啟的含義。

古人相信龍是和蛇一樣,都是需要冬眠的,雲從龍,風從虎,待到春天來臨,龍神一番行雲之後,才可能有雨水從天而降,也就是說龍先要醒來,才能“乘雲行雨”。估計這是遠古的祖先為何要將“啟蟄”放在“雨水”之前的重要原因了。但是如果叫做“驚蟄”的話,放在雨水的前面就非常不恰當了,因為正月裡天氣還比較寒涼,百蟲和冬眠的動物都不可能醒來,怎麼可能驚蟄呢?只能是天氣逐漸暖和、春雷乍響之時。

於是漢武帝大筆一揮,決定將雨水和驚蟄調換位置。這下不光名字變了,次序也也了。變成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改節氣,漢武帝在位期間還創造了六個第一,每一個都影響重大。

漢武帝的六個第一

一、太初改歷

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沿用下來。 中國漢初以前,主要採用“古六歷”(黃帝、顓頊、夏、殷、周、魯)中的《顓頊歷》。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尚黃。《太初曆》的制訂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一次曆法大改革,是中國文明在世界天文學上的不朽貢獻。

二、獨尊儒術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儒家思想統治國家的皇帝。儒家在春秋的時候由孔子創立,雖然後來發展迅速,不過儒家思想並沒成統治思想。秦朝的時候使用法家思想治國,漢朝初期用的是黃老思想治國。漢武帝時期,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一直到清朝滅亡,儒家思想都是主流思想。

三、創立太學

漢武帝是首創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為了培養人才,便於國家使用,漢武帝創立太學,並從中挑選人才。太學從創立之後影響整個封建社會,之後歷朝歷代都會創立相應的機構來培養人才。這都是和漢武帝學習的。

四、開疆拓土

漢武帝是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漢朝的面積得到了很大的擴張。這些疆域擴張為後世王朝奠定了基礎。

五、鑿通西域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從西域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

六、使用年號

漢武帝是第一個使用年號的人。在漢武帝之前,帝王是沒有年號的。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漢武帝開始掌權。他創立了第一個年號“建元”。之後年號一直伴隨著我國所有的皇帝,並輻射到亞洲漢文化圈的朝鮮、日本、越南等地。

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劉邦身為大漢開國之君,比秦始皇差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