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朝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

64歲的朱棣已經垂垂老矣,平日政務都已交給太子朱高熾打理,文武百官難得見到一次皇帝。然而就在此時,一場宮廷政變正在悄無聲息地策劃著。這場政變的中心就是朱棣第三子,趙王朱高燧。

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生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高熾(即明仁宗)、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

在朱棣登基後,就面臨著立儲的難題。長子朱高熾身體肥胖,性格儒雅溫和,朱高煦英武類已,性格卻暴躁跋扈。

漢王和太子的奪嫡之爭是永樂時期最激烈的政治鬥爭,而朱高燧在這場奪嫡之爭中沒少幫助漢王排擠太子。

趙王朱高燧出生於洪武十六年,永樂二年受封趙王。朱高燧是朱棣的么子,朱棣對這個小兒子平時就頗為寵愛,自己在南京當皇帝,讓小兒子留守北京,北京日常政務都要向趙王請示,才可以執行。

趙王每年都要回南京一次,每次回北京時,太子都要親自送行。相比大哥在南京和二哥鬥得焦頭爛額,趙王在北京天高皇帝遠,再加上朱棣寵愛,不免有些得意忘形。

永樂七年,朱棣聽說趙王在北京胡作非為,大為惱怒,處死了趙王長史顧晟,還扒了趙王的親王冠服,因太子求情,朱棣才網開一面,放過了趙王。

永樂十五年,朱棣勒令漢王朱高煦前往樂安就藩。朱高煦在這場奪嫡之爭中出局,但趙王卻並沒有安分下來。

永樂二十一年五月,朱棣病重,深居簡出,身邊只有太監服侍。朱棣身邊的太監黃儼一向和趙王關係不錯,於是向宮外傳遞訊息,稱皇帝有意廢掉太子,改立趙王。

趙王府的護衛指揮孟賢等人在知道這個密報後,企圖買通朱棣身邊的太監,密謀下毒。等到老皇帝一嚥氣,就發兵搶奪內庫兵器和玉璽,然後分兵去抓公侯伯勳戚以及五府六部大臣,最後一步就是偽造遺詔,立趙王為皇帝。

這樣看似步步為營的密謀,細看之下卻處處都是漏洞。

皇帝的日常飲食都是要經過多人嚴格檢查的,要給皇帝下毒,首先要控制這些人才行。內庫兵器是存放於兵仗局,有重兵把守,趙王府那點有限的兵力是不足以控制內庫的。明代的玉璽在使用流程上有著嚴格的規定,必須要尚寶司的官員和尚寶監的太監共同辦理手續,再去司寶女官那裡拿到玉璽,而趙王是很難做到同時控制這三方人拿到玉璽,在偽造的遺詔上蓋上大印。

幾十年後的奪門之變可以成功,也是因為有孫太后在背後支援,石亨等人才能在內宮暢行無阻。而趙王府的護衛軍官卻根本沒有這樣的後臺,就連自由出入皇宮的令牌都沒有。

正當孟賢等人在磨刀霍霍、準備造反之際,一個叫王瑜的總旗卻突然向朱棣告密,讓這場陰謀徹底成為泡影。

這王瑜本不是參與者,他的外甥高以正卻是參與其中,高以正將此事告訴王瑜。王瑜大驚,這分明就是滅族的禍事!於是連夜向朱棣上報此事。

朱棣當機立斷,派兵抓捕了孟賢等人,還把太子、趙王、文武百官都召集起來,當眾問趙王:“爾為之耶?”

趙王戰慄之下,不敢回答。這時太子又一次向朱棣求情,“高燧必不與謀,此下所為耳。”

朱棣沒有再追究趙王,只是處死了孟賢等人,趙王又一次逃過一劫。

朱棣駕崩後,太子朱高熾即位,給趙王加了兩萬石年俸,第二年,趙王離開北京,前往彰德就藩,上交了王府護衛。

宣德時,漢王造反失敗,明宣宗朱瞻基在平叛以後,想起三叔趙王,有大臣建議一併問罪趙王,宣宗卻顧念到趙王沒有反跡,不願再同室操戈,放過了趙王。

宣德六年,趙王朱高燧去世,享年49歲,諡號“簡”。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趙王看見兩個哥哥爭鬥,想的是坐收漁翁之利,可無論是黃雀還是漁翁,實力總是大於爭鬥的任何一方的,而趙王論能力不如大哥,論實力不如二哥,又怎能收到魚翁之利呢?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嬪妃戴護甲套 竟是為了方便皇帝臨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