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嘴角的2紅點除了是臉部裝飾之外,還是嬪妃和皇帝之間的神秘暗號。(示意圖)
唐代的古裝劇中,經常看到嬪妃在臉頰兩邊靠近嘴角的位置點2個紅點,據瞭解,這樣的妝容叫做「面厴」,除了是讓女子更加美麗的裝飾,實際上還是和皇上之間的神秘暗號,在夜裡侍寢有很大的作用。
唐代女子的化妝步驟大致分為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厴、描斜紅、塗唇脂。而面厴點通常都是用胭脂點染,具體形狀則因時代各有不同,盛唐以前,一般都是如黃豆般的兩顆圓點;盛唐以後,面靨的範圍變大了,樣式也更加豐富,例如形狀像錢幣一樣的「錢點」、如杏桃的「杏厴」。更講究的還會在面厴的周圍,飾以各種花卉裝飾,俗稱「花厴」。
其實面厴這個妝容就是在模仿酒窩,古人覺得女子臉上有酒窩會使面部表情更生動,看起來更加活潑可愛,嫵媚動人。但事實上面厴在當時還有另一個特別功能,就是嬪妃和皇帝之間的「神秘暗號」。
根據史料記載,嬪妃在月事來的時候絕對不能侍寢,萬一讓皇帝「見血」,可能會影響國運,引來殺頭之罪,在難以啟齒的狀況下,嬪妃就會在臉上點上面厴,代表不能接駕,而負責管理的女史看到之後就不會在當晚將該名妃子的名字列出來。之後流傳到民間也意外成了女子流行的妝容,成了當代美麗的象徵。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