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二戰風雲“:納粹主義的精神中心與反納粹的聖地

柏林是行政中心,貝希特加登是副中心和納粹高官的休閒中心,狼穴是軍事指揮中心,紐倫堡是納粹集會中心。只有慕尼黑才是納粹主義的中心,因為追根溯源,納粹黨誕生、壯大與此,全國納粹黨總部也在此。而其核心區域就在慕尼黑的兩個廣場: 音樂廳廣場與國王廣場。

一、音樂廳廣場(Odeonsplatz.)

統帥堂(Feldherrnhalle)

統帥堂模仿了佛羅倫薩的傭兵涼廊(它旁邊的教堂也是義大利巴洛克風格,旁邊的皇宮的外牆也是模彷彿羅倫薩的皮蒂宮)。

統帥堂正中是1870-1871年普法戰爭巴伐利亞軍隊紀念雕像,兩側的獅子雕像是獅王亨利(König Löwe Henrry)的象徵,他於1158年下令建造慕尼黑城。

這是納粹的聖地,1923年11月9日的啤酒館暴動中,14個參加暴動的納粹在統帥堂旁被軍警射殺,戈林也在此受傷。德國統一後,一些團體抗議將11月9日柏林牆倒塌的日子定為國定假日,因為這一天同時是啤酒館政變和水晶之夜的日子,所以後來德國統一紀念日定在東德加入西德的10月3日。

希特勒在1932年選舉上臺後,這裡不僅派駐衛兵,每年也舉行紀念儀式悼念納粹死者。

令人奇怪的是,除了紀念納粹的16個烈士的銘牌之外,裙牆上還有一個小牌子,紀念1923年11月9日在此鎮壓他們而死去的4個警察。這是出於什麼考慮吶?是標榜納粹的仁愛?還是表明對因為他們的信仰而對給恪盡職守的少數人造成的傷害表示內疚?

1939年11月11日希特勒向3天前啤酒館爆炸案中死去的人致敬

黨衛隊入職儀式每年深夜在此舉行。

統帥堂作為第三帝國的聖地,常舉行各種莊嚴盛大的儀式。

1914年8月2日,興奮的流浪奧地利青年在統帥堂前聽到一戰爆發的訊息後大喜過望。

希特勒描繪音樂廳廣場的畫作。

納粹執政後,所有經過統帥堂的人都要敬納粹禮。

一些不想敬禮的人,就會從統帥堂後的一條小路繞著走。

啤酒館暴動就被鎮壓處。

在強權的淫威下獨立思考的精神永遠在無限的時空中永存

二、國王廣場

這是納粹建築風格最集中體現的地方,廣場成對稱狀態。廣場西北端是仿希臘雅典衛城的普羅皮來門,東南端通向卡洛林廣場的方尖碑。東北和西南端是州立文物博物館。

1.普羅皮來門

這個山門照原型無論是規模還是美感都是差很遠。

普羅皮來門是衛城的山門(Propylaea)。山門規模相當浩大,包括了一百多公尺的階梯、24根大型廊柱。它始建於公元前437年,但是到了公元前431年還未全部完工,就因為和 斯巴達 開戰而擱置了。幸好大部分的結構已經建好,許多也倖存至今。

希特勒帥眾正在國王廣場上走向普羅皮來門。

2. 方尖碑

國王廣場東南端是卡洛林廣場的方尖碑,是紀念跟隨拿破崙入侵俄羅斯的巴伐利亞軍隊的。

3.榮譽聖殿 (Ehrentempel)

榮譽聖殿是兩個一樣的亭子,在元首官邸(Führerbau) 和納粹黨行政中心(Verwaltungsbau)之間,1935年建造,安葬著啤酒館政變中死去的十六名黨員的石棺。似乎是模仿雅典娜神廟而建,其實在建築美學上看也是失敗的作品,毫無希臘原型的美感。

圖中的左側樓體是元首官邸(Führerbau),右側是納粹黨行政中心(Verwaltungsbau)。圖中左側聖殿後面的是希特勒的辦公室所在地Braunes Haus。

除了14名黨徒死在統帥堂旁外,另兩個黨徒啤酒館政變時死在了戰爭部。一個亭子放8個石棺材(sarcophagi)。

納粹聖殿只剩荒蕪的地基在了。想必每個走進它的德國人都會想起那段荒謬而邪惡的德國曆史。盛出哲學家,以理智思辨著稱的德國人怎麼會讓瘋狂的希特勒上臺呢?看來上世紀30-40年代,大多數德國人做出了錯誤選擇。

4. 元首行館(Führerbau)

元首行宮是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作來與國內外政治要員的宴會場所,臭名遠揚的慕尼黑協定在此簽訂。1937年落成, 1938年用來舉辦慕尼黑會議。

今為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元首官邸本身也是對稱的,那麼哪一個窗戶和涼臺是希特勒的呢?我參觀時以為這個涼臺後的房間是希特勒的,因為這個大門可以進入樓內。

很多人都言之鑿鑿地說希特勒的辦公室是由此上到二樓的一個房間。多年之後,我發現希特勒的辦公室不在這一側,即便現在大樓的大門在南側,其實希特勒的辦公室和涼臺在北側。

在北側的露臺上,他正等著英法客人的到來(French Prime Minister Édouard Deladier and British Prime Minister Neville Chamberlain)。

南側露臺上則掛著德國和義大利的旗幟,因為墨索里尼也要來。

這個臺階才通向希特勒二樓的辦公室, 105房間。

慕尼黑協定的簽字頁。“多雲”二字還是有藝術創造力的。 Adolf Hitler, Neville Chamberlain, Edouard Daladier and Benito Mussolini。

5. 褐宮

褐宮(Braunes Haus)是納粹黨(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全國總部。1931年1月建成,是希特勒的納粹黨辦公室所在地。

希特勒在二樓的辦公室

“褐宮“”聖殿“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褐宮亦是放置血旗(啤酒館政變中使用的旗幟)的地方

褐宮的位置現在建造了“慕尼黑國家社會主義歷史檔案館”。

6. 納粹黨行政中心(Verwaltungsbau)

此樓同元首行宮外表一樣。只是內部沒有氣派的上二樓的大臺階。現在是慕尼黑國家形象藝術展覽館。

三、紹爾兄妹/胡貝爾教授廣場

同前兩個曾經被邪惡壓抑得讓人窒息的廣場比起來,慕尼黑大學前的廣場是一個會讓你感到激憤並敬仰的地方,這是因為,除了更接近凱旋門,這個廣場是紀念白玫瑰運動而命名的紹爾兄妹廣場和胡貝爾教授廣場。如果你剛走過前面的兩個廣場,那麼在這個廣場上你一定會深吸一口自由的空氣,你,無論是德國人還是他國遊客,一定會放慢你的匆匆腳步,懷著沉重敬仰的心在此多駐足一會。這個廣場沒有聖殿、沒有紀念碑,這個廣場卻可以讓我們每一個知道這段歷史的銘記,並非所有的德國人當時都沉默而膽怯地成為了音樂廳廣場和國王廣場上納粹的盲從者。置身這個廣場你一定會感受到代表著良知與勇氣的白玫瑰的芬芳!

白玫瑰這個慕尼黑大學的由學生和教授組成的反納粹組織曾陸續在德國主要城市散發了6期反納粹的傳單。1943年2月18日,與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在總體戰演講同一天,24歲的慕尼黑大學醫學系的學生漢斯與妹妹22歲的生物與哲學系的學生索菲帶著一手提箱的傳單到了慕尼黑大學,在大學的中庭拋灑傳單時被遭到蓋世太保逮捕,2月22日受審宣判死刑,數小時後便被送上斷頭臺。

慕尼黑大學校園。審判官對索菲產生了同情,他向索菲建議,只需承認錯誤,就可以避開重罰。索菲表示,這和她所追求的理念相悖,她拒絕開啟這一違背道義原則的逃生門。後來,他們散發的第六份傳單的副本被運到英國。1943年中,盟軍向德國空投了幾百萬份傳單,改名叫「慕尼黑學生宣言」。

在電影《索菲.紹爾,最後的日子》訣別場面裡,母親說:「你再也不會從那扇門走進來了。」父親說:「你們做的是對的。我為你們驕傲。」索菲含淚安慰二老:「我們將在永恆處重逢。」一個獄卒破例允許索菲、漢斯斯和克里斯托弗短暫會面。三個年青人微笑相擁後相繼走上斷頭臺,成為白玫瑰運動第一批赴死者。後來,胡貝爾教授和另外兩位慕尼黑大學的學生也被送上斷頭臺。

當代德國曾經評選十大偉人,分別為阿登納、馬丁·路德、馬克思、巴赫、愛因斯坦、歌德、古滕貝格、索菲·朔爾、勃蘭特、俾斯麥。其中最年輕的索菲·朔爾,死時年僅22歲,而且她是十人之中唯一的女性。

戰後的凱旋門。

慕尼黑凱旋門風格類似於羅馬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巴黎的凱旋門。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建造,完成於1852年。頂部有雙輪戰車和獅子。使用獅子,是因為獅子是統治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標誌。

在歲月的時空變幻中,歷史最終只會選擇正義與理智穿越凱旋門,我們似乎看到胡貝爾教授和五個年輕人正每人手拿一枝白玫瑰,微笑著,緩步從慕尼黑大學向凱旋門走來。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相輔相成的依賴,看中世紀的英國社會,貴族與家僕之間如何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