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雜說》
公元7世紀,宗教勢力經過大肆擴張,歐洲大部分國家都在以各自的利益進行戰爭,國王為了獲得上帝的保護和宗教界的支援,甘願把一部分特權和土地贈於教會和修道院,使身份地位的高的教士也成為了封建領主,這便是宗教貴族的開端。
然而世俗貴族則則起源於軍事民主制時期,靠著軍事領導演變而成,這也被稱為軍事貴族,除此之外,還有廣義貴族,狹義貴族。提到貴族,就不得不提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侍從。我國曆史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封建王朝,雖說明君常有,但是由於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這些侍從的榮華富貴和生死大權往往都是君主和主子的一句話。再看中世紀晚期的英國,那時的家僕文化滲透進了整個英國,貴族和家僕幾乎成為了英國的“特徵”,要不是自己是貴族,要不自己是家僕,工業革命前夕,有四分之一到一半的英國人都曾做過家僕,可見家僕在英國社會中多麼重要。
跟我國封建王朝中的家僕一樣,他們在貴族家裡都各司其職,在英國貴族家裡,家僕主要被分為五大類,第一類是負責管理貴族的地產和財務的財政類的家僕,這類家僕大多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的培訓,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總管和管家。第二類是主要舞會大廳和接待人員的侍奉類,第三類則是後勤類,以廚子為主,主要負責的就是貴族家裡的物資運作正常,不會出現食物短缺的問題,最後兩類就是貼身的家僕以及為貴族的娛樂提供服務的人,前者是每日照顧貴族的作息,後者是貴族在進行狩獵或騎馬等活動才會專門侍奉的人。
一個完整的貴族家庭是完全沒有辦法脫離這五類家僕,並且在中世紀晚期,英國人形成了非常明顯的“等級意識”,甚至也有相關的法律來規定人們的著重與消費場合等社會活動,從而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和別人是在什麼的一個階層中。在這樣的社會影響力下,家僕就成了貴族家裡的“門面擔當”,貴族們用家僕的數量和“質量”來展現自己的地位,優秀的家僕在那時也成為了貴族們的“軟實力”,帶著他們進行設計活動,會得到別人不少的好感。
中世紀晚期的英國,貴族家庭早已表現得像一個微型“國家”,毫無疑問,貴族便是君王,家僕就是臣民,不光是君王領導著這個“國家”,出於衷心和力求獲得提拔,家僕們會找著機會提出對整個家庭有益的建議,並且積極配合貴族吩咐的“改革”。與我國封建社會不同的是,那時的英國家僕並不像我國古代僕人沒有地位,一般來說,貴族並沒有權力對府中僕人進行私刑處罰。
實際上,貴族的家僕由於貴族的身份地位不同,在生活中獲得的好處也各有不同,他們代表著貴族們的體面,貴族們也需要他們衣著體面,談吐得體,所以他們在衣食住行上面與平民相比也會優越很多,除了生活的質量上面有保障以外,還有額外的報酬,並且由於自己的職位不同還會獲得不同的額外收入,所以他們也並不會因為自己是家僕就覺得低人一等。
在英國的家僕文化中,還有一類特別的家僕,他們是所謂的侍僮,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貴族提供服務。而是在貴族家獲得知識,要知道有明確等級劃分的利益,學到了金融和社交禮儀和各位知識,就意味著掌握了通往上流社會的鑰匙,這類情況在中世紀晚期也十分常見,這展現了家僕也有獲得教育的權力。這一情況與我國古代大不相同,中國古代的僕人更多的是受到壓迫和奴役,出頭之日遙遙無期,身份從出生那一刻就註定,然而英國的家僕就算不想學,貴族們都會“強制”他們學,因為貴族們需要他們去掌握這些生活技能,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維持貴族家裡的基本運作,而家僕在貴族家更像是得到了一份工作,為了力爭上游獲得出頭之日,他們也會拼命學習,掌握各種知識。
結語如今英國家僕文化的影子依然存在於國家社會體系中,但是早已不像中世紀晚期那樣誇張,如今大部分國家也已邁入了新時代,人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成為的社會角色,英國以紳士文化享譽全球,雖然貴族與家僕的關係隨著時代發展逐漸退出了英國的歷史舞臺,但是它深深影響了英國的時代發展並且對英國人的影響延續至今,而我們也已實現了每個人都成為了自己的主人,中國的國土上也不再有僕人。
參考文獻:《雜說》
《英國貴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