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歷朝歷代人們的服飾都是“裡三層外三層”地將人裹得嚴嚴實實。在女性服飾方面,這種“保守”更是極端,一旦女性的腳不慎被其他異性看到,女子便不得不下嫁他人。
這不僅是對女性的束縛,同時也是“保守”風氣盛行的表現。然而在千年歷史中,唐朝卻是一個例外。
每當談論起中國歷史時,海內外的人都知道唐朝。這不僅是因為唐朝時期昌盛繁榮,還因為那個時候的唐朝是中國整個古代史之中社會風氣最為開放、開明的朝代,那個時候女性的社會地位也遠遠高出其他朝代的女性。
正因為唐朝社會風氣開化,統治者實施的政治政策相對開明,世界上的其他很多國家,特別是中國周圍的一些小國比如日本、韓國等都前來中國學習中原文化,並將他們在中原習得的知識、學問帶回自己家鄉,他們藉助唐朝文化的力量推動了自己國家的發展。
在某些方面來說,現在的日本以及韓國,他們所保持的一些傳統都與古代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實際上,除了從我國已有的史冊、文物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女性的服飾非常保守,還可以參考日本或者韓國的傳統服飾,都可以證明古代服裝的嚴密性。
從文化的角度出發,古代女性為了保護自己的“貞潔”,服裝必須將自己嚴密地包裹起來。但是從實際出發,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天、秋天、冬天的時候,天氣並不炎熱,就算穿厚一些也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但是到了夏天,特別是豔陽高照的三伏天,如果還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人們總是會感覺身體不適,甚至中暑、休克。雖然古代的人們沒有現代科技,無法發明冰箱、空調、電扇等來降溫,但是他們依舊有自己的方法。
最簡單的“制風機”便是扇子,那些扇子大多是竹製,竹製扇子扇風時風力較大,能夠較為有效地為人們帶來涼爽之氣,因此人們還為扇子起了一個有趣的別名——“涼友”。
雖然扇子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更多地被作為“風雅之物”,但是卻不可否認它最初的用處便是扇風製冷。
當然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並不可能止步於此,他們還有很多其他的避暑方法。比如富有一些的人已經獲取“製冰”技術,他們將冰塊裝進金屬容器,這便是最為簡單、原始的冰箱。
之後人們會在冰箱裡放一些酒水,每當炎熱難耐之際,拿出來一些解暑。而大部分生活困苦的老百姓並沒有冰塊解暑,但是他們會在天氣炎熱之際跑去有山泉的地方沖涼,或者找一些背陰的大山處避暑等。
到了唐朝時期,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發展,大家開始改良服裝,改良後的服裝面料輕薄、透氣,可以改善原來服裝悶熱的缺點。
除了服裝面料的改良,女性服裝的款式還有了明顯的改變——衣服手臂裁去了一半,胸口處的衣料也減去一部分,當時的人們稱其為“半臂裝”或者“袒胸裝”。
對於現代的人來說,這樣設計的服裝很常見,而且非常實用,但是對於當時的唐朝人來說,雖然他們的民風開化,不過當他們在看到女性穿著這樣的衣服在大街上走動時,也覺得有傷風化、不得體統。
甚至還有一些文人墨客為了維護封建世俗禮儀,專門寫文章來抨擊這種服裝。這些民間言論後來傳入了當時的統治者——李治的耳中,李治之前受到的教育也非常傳統,他也接受不了這樣的服飾。另外還有人指出如果婦人穿成這樣上街,很容易誘惑歹人作惡,造成社會的混亂。
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李治便下令嚴禁婦人穿這種衣服。但是“天高皇帝遠”,特別是南方的一些女性,為了自己更加涼爽、舒適,她們並不遵守李治的禁令,依舊我行我素。
創新的事物在剛開始發展的時候,總是不被人看好,甚至還會遭到牴觸。但是隻要這個新事物能夠真正造福百姓,大家總會慢慢接受它。
“半臂裝”(“袒胸裝”)之後傳入了宮廷,當時的武則天也因炎熱的天氣苦惱不已,在嘗試這樣設計的衣服之後便喜歡上了它。
另外“半臂裝”(“袒胸裝”)穿上之後,可以極大地發揮女性的魅力,李治看到之後也覺得好看,所以便默認了“半臂裝”(“袒胸裝”)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