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4年,鄭武公死了,鄭武公死的時候,他的長子鄭莊公只有13歲;次子叔段只有10歲。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這樣年幼的鄭莊公,為什麼能順利繼承自己老爸的家產呢?
幼小的君主,可以順利的繼承自己老爸的家產,主要是因為幼小君主上位,舊的權力格局可以完整的保留。
一切是顯然的,幼小君主上位,無非就是換個君主,大家該幹嘛,還都幹嘛。而且前排就坐的大哥們,權力還會相對增加一些。一切是顯然的,君主幼小,就暫時無法行使許多權力,這些權力,暫時就得由前排就坐的大哥行使。
而強勢大佬篡了位,就會引發舊的權力格局動盪。
一切是顯然的,有能力窺視君權的大佬,通常都有著自己強大的嫡系班底。如果他篡了位,跟在他身後的嫡系小弟,就會大批接管頂層的權力。這自然會讓前排就坐的大佬,產生起集體性的恐慌。
在這種背景下,哪個強勢大佬敢窺視君權,通常很容易受到大家的共同抵制。除非他控制的股權,已擁有了壓倒性的優勢。否則,就只能乖乖忠於後主、幼主。
這是幼小君權力可以維持的主要原因。
[注]:為了行文簡潔,我們後面用“小皇帝”來代替“幼小君主”;用“皇位”來代替“君主之位”。希望大家不要動不動就和我說,XX沒有當過皇帝,這個我知道,皇帝是秦始皇之後才有的東西。
如果皇位被異姓大佬搶走,老皇帝的叔伯兄弟子侄,以後都算什麼身份啊?
如果皇位被異性大佬搶走了,老皇帝的媽,以後算什麼身份啊?
如果皇位被異姓大佬搶了,老皇帝的老婆,以後算什麼身份啊?老皇帝的幾個弟弟、幾個兒子的媳婦,以後都算什麼身份啊?
所以,一個異姓大佬想篡位,並不是簡單的威脅小皇帝的利益,而是會威脅眾多皇族成員的利益,也會威脅眾多外戚成員的利益。
如果皇帝在生前,讓皇族成員、外戚擁有巨大的權力,就算自己兒子年齡非常幼小,異姓大佬,也沒有機會篡位的。
而且,與小皇帝有天然利益關係的人,並不只限於皇族、外戚,還有老皇帝的私人親信。
如果小皇帝順利上位,老皇帝私人親信的權力就會順延下來,他們就會繼續坐在權力舞臺的最前排。
如果一個強勢的大佬上位,必然會帶著他們私人的親信進入頂層,老皇帝的私人親信,就有可能被擠到邊緣位置。
如果老皇帝生前,擁有強大的私人親信團隊,就算自己兒子的年齡非常幼小,強勢大佬也沒有機會篡位的。
現在的問題是,皇族的核心成員,有沒有機會篡位呢?從普遍意義上,應該也是沒有機會的。
皇叔一系,通常是沒有機會的。
一切是顯然的,因為小皇帝上位,皇弟就順延成了皇叔;皇子就順延成了皇弟;皇后就順延成了太后;太子妃,就會順延為皇后;幾大皇子的妃子,還是親王妃。
如果皇叔上位,這些人的身份,就都會降低好一大格的。
皇弟一系,通常也是沒有機會的。
一切是顯然的,小皇帝上位,皇子都會順延成皇弟;皇后就會順延成太后;如果皇弟上位了,皇后、皇子的身份,就都比較尷尬了。
所以,皇弟想篡位,他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小皇帝,而是小皇帝的母親、兄弟。
當然了,我上面所說的一切,只是從普遍意義上,因為特殊的時候,永遠存在。事實上,正是因為特殊原因存在,所以亂臣賊子才會存在,才會有機會成功。
鄭武公死的時候。
鄭國最有權力的三個人,鄭武公的兩個兒子(鄭莊公、叔段)、鄭武公的老婆。這三個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在鄭國幾乎是無敵的。
這三個人的利益,在對外的時候,那是一致的。因為關起來門,他們就是一家人。
因為類似的原因,鄭武公雖然死了,也沒有人敢欺負他們孤兒寡母。
老皇帝死後,他的孩子老婆會變成孤兒寡母,任人欺負。通常是因為他自己沒有設定好足夠的權力制約。
在這種背景下,指望臣子的忠心,把他的孤兒寡母當盤菜看,那還不如指望母豬上樹呢。
在這種時刻,臣子的忠心,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忠心多少錢一斤,恐怕沒有人知道。如果君主靠臣子的忠心維持二世三世萬世,那還不如指望母豬能上樹。
許多人對我的歷史觀點,之所以深惡痛絕,就是因為我總髮表這種觀點。因為在他們看來,我這純粹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對此,我就納悶了。
一個人對忠於二世三世萬世不屑一顧,怎麼就小人了?
一個人認為,大家內心深處,其實都對於忠於二世三世萬世不屑一顧,怎麼就叫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看到許多自命專業的歷史愛好者、學者,總是因為這種原因對我的觀點深惡痛絕,我通常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這些人讀古書讀多了,讀的腦子都糊住了。
就這種歷史愛好者、學者,放到民國,看到人們欺負大清皇帝的孤兒寡母,還不愁跪在大街上哭得死去活來,總而言之,亂臣賊子袁大頭、孫大炮,這樣欺負孤兒寡母,世人竟然拍手來稱讚,真是叔能忍嬸也不能忍啊。
也許有人會說,我這是以現代人的思維思考古代人。
其實呢,這就叫扯淡。古代人的觀點,和現在人並沒有什麼區別。
孔子孟子,難道也都是現代人穿越過去的?
始皇帝風光無限。
劉邦說了,自古皇帝輪著作,不想當皇帝的人,就不是有理想的人。“大丈夫生當如是也!”
項羽說了,自古皇帝輪著坐,我也想爬上皇位。“彼可取而代之”
陳勝說了,自古皇帝輪著坐,窮人只要有夢想,也有機會當皇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蒯通說了,自古皇帝輪著坐,誰有德、誰有才就可以當皇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這些人,難道也是現代穿越回去的,所以才會對二世三世萬世的思想不屑一顧。
只是類似的觀點,在皇權時代,絕不會成為主流。它只會在特定的時刻,閃亮登場一會兒。比如,曹丕、司馬炎、劉裕上位的那一剎那,自然會說禪讓真是一種偉大的思想。
但是禪讓的思想,為什麼在皇權時代,不能成為主流呢?
原因非常簡單,除非亂臣賊子當道,否則,誰敢扯這種觀點,那就是不想活了。在這種背景下,你可千萬不要以為扛出孔子曰、孟子曰;扛出鳥參魚湯,就可以躲過一劫。
有一個皇帝看到孟子竟然說什麼,君主幹得不好,臣民就可以造他的反,當時就火了,總而言之,這個老家為要是活到現在,我非砍了他的頭。再總而言之,誰敢駕著聖人的名義傳播這種歪理邪說,一律殺無赦。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能者居之、有德者居之;古今都是一樣的。
只是因為君主的力量太強大,所以就用暴力壓制了這種觀點的流傳。
世襲制的存在、延續。通常是因為只有小皇帝上位,既有的利益格局,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維持。
而在既有權力格局中獲利的人,自然都會希望小皇帝上位。
在這種背景下,誰敢試圖篡位,通常都會死得很難看。
這種事實,對皇權的神聖性,多少是一種說不出的褻瀆。
在這種背景下,皇權政治下的御用文人,就會透過各種似是而非的內容證明,道德高尚的人,都會支援世襲制,哪怕小皇帝是個嬰兒、是弱智、是變態,道德高尚的人,也會忠於他們;而一些道德敗壞的人,總會蔑視世襲制,並且總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像沒有利害關係制約,全天下的人都會蔑視世襲制。
其實呢,如果足夠的利害關係制約,世襲制根本就無法維持。
所謂的思想,無非是現實利害關係強化出來的。
這就好像,劉備死了,應該讓劉阿斗繼承他的位置嗎?
如果言者無罪,我相信各種大逆不道的言論肯定滿天飛。問題是,在這種問題上,一個人敢胡說八道,肯定是交出自己的腦袋都不夠贖罪。因為這樣喜歡胡說八道,你們家人知道嗎?
我們知道,春秋時代亂臣賊子滿天飛。把君主當傀儡玩的人,沒事廢君主、殺君人的成群結隊。
進入大秦帝國時代呢,也是一樣一樣的。
秦始皇老爸留下的權力局比較好,所以秦始皇13歲上位,也能穩坐這個位置。
秦始皇留下的權力格局有問題,所以秦始皇剛死,李斯、趙高就把秦始皇的兒子、女兒殺了個一塌糊塗,在這種背景下,年幼的胡亥自然就孤立無援了。然後呢,他被趙高廢殺了。臨死前,秦二世希望可以當個富貴翁,甚至是當個平民;說一千道一萬,他不想死啊。問題是,他還是被殺了。
西漢諸王、外戚專權的格局,看起來很失敗,處於皇權的角度上,它是很成功的。
東漢時代,外戚宦官輪流坐莊的格局,看起來比較失敗,處於皇權的角度上,它實際上是很成功的。
我們總覺得,西漢讓諸王、外戚專權有問題;東漢讓太監、外戚輪流坐莊有問題;無非是因為我們相信,世襲制度可以靠臣子的忠心維持。問題是,世襲制度如果靠人們的忠心維持,還不如指望母豬能上樹。
總的來說,皇帝想讓天下一世二世的傳下去,總得玩各種力量的平衡、利害關係的制約;但是這一切,說出來多少是有損皇權神聖性的,所以皇帝寧願讓人們相信,諸王、外戚、太監專權,就是皇帝腦袋有問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