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個褒貶不一的人,也是個有點複雜的帝王,他沒有父親曹操的英雄氣概,卻親手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朝代。沒有兒子曹叡對政治的掌控手段,卻能讓各種人才為自己所用,讓國家正常、平穩發展。他對門閥豪族拉攏重用,對兄弟打壓疏遠。他文無兄弟曹植的“才高八斗”,武無曹彰的軍事能力,但最後接曹操班的反而是他。曹操也沒看錯人,曹丕文武不如兩位弟弟,但是他是個政治高手,世家大族和朝廷重臣都是向著曹丕的。
曹丕能接班也是曹操經過深思熟慮,拿他和曹植做了反覆對比才最終下定決心的。篡漢自立這是遲早的事情,曹操是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只能留給兒子去做。曹操要做的就是先把路鋪好,先逼著漢獻帝封自己為魏公,再封魏王,這一切非常明瞭,就是在為篡位鋪路。這些舉動逼得被曹操譽為自己的“子房”的荀彧自盡,荀彧侄子首席大謀士荀攸憂懼而終。荀彧叔侄是曹操創業陣營裡最重要的謀士,但荀彧有個底線,你曹操可以做權臣,但不能篡位。曹操已經不滿足只做權臣了,當初最重要的人此時已經成為絆腳石,天下和荀彧只能選一樣,曹操選擇犧牲荀彧。
還有一點,荀彧是豪門大族,都認為曹操一直打壓世家大族,提拔寒門,其實這只是其一。曹操再厲害也不可能完全不用世家大族吧?全打壓了,誰幫他辦事?世家大族有著極大的聲望和資源,像蔡瑁那種荊州的豪門望族他就拉攏,幫他管理地方。司馬懿、陳群他們也是,曹操重用他們就是要他們家族的聲望。曹操殺死孔融和楊修那是因為他們本身犯錯,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曹植的絕對支持者,孔融是孔子的六十四世嫡孫,楊修的家族累世三公,比袁紹家的身份還尊貴,他們兩家就是龐然大物。當初曹操在立曹丕和曹植誰為儲的時候就是因為兩邊都有大族支援,讓曹操難以選擇。既然選擇了曹丕,那曹植那邊的黨羽就必須清除,不然到時兩邊幹起來要起內訌。
為什麼曹操在世的時候世家大族,包括朝廷大臣幾乎反對他,而到了曹丕接班做魏王的時候,一邊倒的支援曹丕篡位?那是因為曹丕跟門閥、世家大族妥協,意見達成一致,各自的目的都達到了。曹丕剛當上魏王就迫不及待的要自立,剛登基做皇帝,於黃初元年(220年),就在陳群的建議下建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什麼意思?就是將官員分為九個品級,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叫九品官人法。這個選官制度影響了幾百年,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基本延續下去了,直到科舉制度誕生後才改變。尤其在晉朝影響最大,真正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曹丕想要篡漢改朝換代就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援,兩漢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歷史,已經深入民心,不做足功夫隨便就篡位會有很大隱患。曹操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他一直預設陳群、司馬懿他們圍在曹丕身邊,沒有他們支援是做不成的。他們可以不喜歡曹操,但是喜歡曹丕,因為曹操給不了的東西曹丕能給他們。九品中正制建立以來,國家是建立了,也正常平穩發展,但是有個弊端,世家大族的聲望和資源佈滿朝野,皇族要是衰敗了那就危險了。門閥在朝廷,世家大族那是世世代代都壟斷地方,換誰做皇帝也要用世家大族。皇帝和皇族強勢,他們會聽你的,要是衰敗就不好說,司馬懿能輕鬆搞定曹爽,獨攬大權就是其中這個道理,司馬懿本身就是世家大族,他一樣會學曹丕的。
要是說曹丕改朝換代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援,這是必然條件還說的過去,那麼,疏遠手足打壓宗室,就留下非常大的隱患了。兩個弟弟一個天下大儒,一個是領兵打仗的悍將,一文一武,本來可以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結果曹丕一登基就不給他們臉上看,全部棄之不用,怕鎮不住。曹植被貶到外地監控起來,曹彰鬱鬱而終。曹丕還是留了一手,重用其他旁支宗室。對夏侯氏還是重用,曹操的義子曹真和侄子草休還是很看重,朝野軍政大權還是在他們手上。可惜的曹魏頂樑柱曹真和草休都是英年早逝,到了下一代青黃不接。這點曹丕和曹叡都有責任,他們對直系宗室打壓太厲害,才導致宗室雖多,沒有用武之地。
曹魏衰敗和大權旁落跟曹丕、曹叡父子早逝有很大關係,曹丕活了四十,曹叡三十六都是英年早逝,再加上曹真、草休這四個人全部英年早逝,但還是把曹魏江山給扛起來了。到下一代就不如意了。曹叡早逝就算了,還沒有繼承人,只能選旁支曹芳做接班人,曹芳接班的時候還是個孩子,又在選託孤大臣上選錯人了,若是堅持用燕王宇做託孤重臣也要比曹爽要好。曹叡絕對算得上是雄主,當時還是三分天下,選繼承人上應該選一個成年的,可能曹叡也想不到自己會早逝,但託孤大臣一定要選忠心耿耿,老成持重的,天下形勢那麼複雜,稍有不慎曹魏江山就有危險。曹叡自己確實有本事,不代表後人有他那個能力掌控大局,曹丕留給他的託孤大臣曹真和曹休完全勝任,曹丕選曹叡做繼承人也是完全正確。朝廷在他們君臣齊心協力治理下還是很成功的,世家大族也是比較本分。
然而,一切都在高平陵之變後發生逆轉,曹爽的所作所為引起了整個朝廷不滿,甚至引起了公憤,要是曹爽能力強一點還好,可偏偏能力平庸,德不配位。這正好讓氏族領袖司馬懿找著機會了,而且還是送上門的機會。司馬懿的優勢有兩點:第一,他是氏族代表人物,不僅有文才,還立有戰功;第二,他活的久,能隱忍。雖然有忠於曹魏的封疆大吏王陵,毋丘儉和文欽起兵討伐司馬氏,但終究鬥不過大多數世家大族支援的司馬氏。隨著曹叡的早亡,曹魏人才的斷代和對直系宗室的打壓下,曹魏敗亡只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