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約在公元前221年,在秦王政的帶領下秦國經歷了十餘載的征戰,實現了秦王政畢生的願望,天下最終凝聚成一。

秦王政奮鬥十餘載帶領秦國實現了秦國曆代君主的夢想,並且開出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君主集權制帝國。

然而秦王政所走的道路簡單的來說可以概括為兩個字“武統”,秦國所實施的各種政令並沒有徹底的融入六國人民的心中。

換句話來說,就是六國子民並沒有真正地成為“老秦人”。所以天下雖然一統,但是秦王政並沒有得到人心。六國貴族時刻都想著復仇,針對秦始皇的刺殺也時有發生。

中國盡力了短暫數十載的統一,又陷入了征戰中,劉邦在這個亂世站穩了就跟,最終打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只是這個時候“老秦人”並沒有選擇像六國貴族一樣忙於奔走,伺機復國。

一、秦始皇的苛政讓“老秦人”失去了家的感覺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並沒有選擇仁政治國,依舊依照著秦國戰時狀態釋出的行政令在全國範圍推廣。

與此同時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大修馳道,當時我們稱之為“馳道”,於現在而言不亞於在全國大修國道。在當時那個並不發達的社會而言,這簡直是一件巨大無比的工程,又要面臨著工期。

修長城、修驪山陵墓、修築宮殿阿房宮,這些工程都是大專案。修長城動用了幾十萬上百萬的勞動力,驪山陵墓這項工程從秦始皇登基一直到他去世兩年後才徹底完成,耗資之巨可想而知。

這些勞動力,這些錢財從何而來?還不是在老百姓那裡搜刮而來,秦國的老百姓不僅要承擔繁重的賦稅,還要承受著隨時被徵走當勞役的差事。

這也就造成大量的農田荒廢,再加之秦法苛刻,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也就註定了秦國的命運,也就致使“老秦人”不像六國士人一般老想著“復國”。

二、廢分封行郡縣讓秦國的貴族越來越少

對於那個時代的資產階級所支援的必定是對自己有益處的君主,只要君主對自己好,至於換不換主人對自己的影響並不大。

要說行郡縣制度對誰最沒有益處,首屈一指的就要說貴族。秦始皇行郡縣制,讓貴族原本應該享受到的豐厚待遇化為烏有。如果自己不爭氣隨時可能從高高在上的貴族,成為一介平民。

這種內心的差距感令貴族難以接受,然而天下士人都在盼望著秦始皇行分封制的時候,秦始皇卻堅持實行了郡縣制。對於六國貴族而言,為了保全自己的勢力只有想方設法的復國,只有這樣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廢除了因循守舊的老制度,開始施行軍功制,憑藉軍功封爵豐侯。並且商鞅在秦國開始實施小範圍的郡縣制,從而逐漸代替分封制。

分封制有利有弊,廢分封也就相當於把原來的貴族給徹底的廢了,自己原有的封地也沒了,只留了一個空蕩蕩的名號。

新貴族也不是這麼好當的,因戰功成功走向貴族的人少之又少,經過連年的征戰大多數人都客死他鄉。老貴族又在不斷地被廢除,新貴族也寥寥無幾,秦國的貴族也就變得越來越少。

所謂的:復國運動,在老百姓眼裡基本上沒什麼概念,在老百姓的眼裡,只要能吃飽飯就是天大的喜事了。所以即便是秦國亡了,他們也絲毫不在意。

三、被清洗或者被戰爭摧殘的秦國貴族階級

在秦國的成長曆史中,或者說在歷朝歷代的朝代更迭中,皇位的傳承在交替過程中都是伴著宗親貴族的鮮血。

就比如秦二世即位之後,就對秦國的宗親進行了一場大清洗運動。為了隱瞞自己王位取之不正的事實和保證王位的穩定,許多與自己是兄弟姐妹的的族人,被秦二世安上了莫須有的罪名,使得始皇帝原本不多的宗親血脈少的可憐。

然而亡秦戰爭將要結束的時候,項羽進入咸陽城之後,將已經投降的秦國王室血脈子嬰等一眾貴族斬殺殆盡,並一把火把耗資巨大的阿房宮給燒了。

秦國的貴族在項羽的屠刀之下少有活命,秦國的貴族在此時已經所剩無幾,也就達不到掀起一番驚濤駭浪的先天條件。

此時的他們不得不選擇隱退,即便是楚漢戰爭結束,劉邦建立了大漢秦國貴族也沒有鹹魚翻身。

在漢朝一系列於民休養生息的政令之後,這些貴族便沒了機會。

“老秦人”在安逸的生活也不會選擇去反對一個新的王朝,即便是其中有一些少量的秦國王室宗親也掀不起什麼大浪。漢朝推行的一系列政令使得漢朝贏得了天下的“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隨著大漢朝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令,“老秦人”也逐漸改變著自己的想法。在他們的眼裡大漢就是曾經秦,甚至比當初的秦國還要好,也就沒了“老秦人”復辟這一說了。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 義大利是真的來“搞笑”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