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三國是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很多士族、寒族的英雄在此時風雲際會。各路諸侯之中,劉備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的起點很低,最初只是個“織蓆販履”的平民,後來卻透過自己的奮鬥,成為了一方霸主。一開始起兵時,他沒有任何戰略規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瞎闖蕩,雖然小有名氣卻始終難成大事。後來有了諸葛亮的輔佐,才讓劉備步入正軌。所以說,能夠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是劉備一生最大的幸運。

但是福兮禍所依,得到諸葛亮的同時,劉備也很遺憾地錯過了好幾個天下大才。如果真的把這些人全部收在自己門下,蜀漢的情況將是另一個樣子。

首先就是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是荊州外鄉氏族的代表,常年受本地豪強蔡瑁的排擠,沒有機會施展才華,只能無奈地當一個隱士。可實際上,他的才能,世人難以窺項背。水鏡先生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博學多才,強如諸葛亮,便是出自他門下;大名鼎鼎的鳳雛龐統,也曾走路兩千裡來專程拜訪他。水鏡先生有識人之明,對荊州的才能之士心知肚明。如果他肯傾力相助劉備,完全可以幫他打造一個更強的人才團隊。恐怕盛極一時的曹操幕府,也未必能夠與之相抗衡。

這麼一個神仙級的人,劉備確實也曾傾力相邀。但是水鏡先生心性清高拔俗,不想捲入世間的紛爭。他對劉備的幫助,終究停留在了推薦人才的層面上,沒能從根本上改變東漢末年的格局。這不僅是劉備的遺憾,也是歷史的遺憾。

其次就是所謂的“諸葛四友”:博陵人崔鈞崔州平、潁川人石韜石廣元和徐庶徐元直、汝南人孟建孟公威。這四人都是諸葛亮的摯友,每個人都有著很高的才能。如果能得到他們輔佐,劉備必會如虎添翼。

崔鈞崔州平,出仕比較早,曾在袁紹的賬下做過謀士。董卓進京廢立皇帝之後,袁紹和他交惡。於是董卓想要殺袁紹,可是袁紹跑得快,早已不見蹤影。董卓為了洩憤,就把崔鈞的父親殺了。崔鈞聽聞此事後悲痛欲絕,他認為是自己害死了父親,所以執意回家鄉務農,不再出山惹禍。他走的時候,袁紹極為捨不得,可無奈崔鈞去意義絕,最後袁紹只能放行。

石韜石廣元、徐庶徐元直二人,都是出身人才扎堆兒的潁川郡。徐庶曾經幫過劉備,效果還不錯。在《三國演義》中,徐庶用計擊敗過曹將呂曠、呂翔,鬥陣戰勝曹仁,取得樊城,表現不輸於後來的諸葛亮。而曹操的謀士程昱,甚至說徐庶的才能十倍於自己。石韜石廣元的能力,則與徐庶不相上下。按照諸葛亮的點評,這二人都可以勝任刺史、郡守的職位,但實際上,諸葛亮有些低估了二人。在諸葛亮歸附劉備之後,這二人都北上去了曹操那裡,徐庶在西北任職,石廣元則任典農校尉。諸葛亮北伐時,聽說了兩位老友的情況,不禁感嘆說:“曹魏是人才太多了嗎?怎麼這兩個人不被重用?”可見二人,絕非是刺史、郡守之才那麼簡單。

至於孟建孟公威,史書的記載更為簡略。只知道這個人在諸葛亮出山後,也選擇了到北方為官。後來孟公威確實做到了涼州刺史,徵東將軍,並且“有治名”,是個不錯的官員。想想他能和諸葛亮、徐庶、崔鈞等人為友,水平必然也不在幾人之下。

很可惜的是,這些人各有各的無奈,都和劉備擦肩而過。三顧茅廬之時,劉備先遇到崔鈞崔州平,攀談之下覺得是個大才,便誠邀加盟。可崔鈞想起老爸的慘死,百般推脫,最終仍然留在荊州鄉下;而石韜和孟建,也受到劉備的傾力邀請,可估計是壓根看不上他,所以就沒答應。對這些人,如果劉備也拿出對待諸葛亮一樣的毅力,死纏爛打,也未必不能請他們出山。而徐庶確實是不可能了,他的母親被曹操所抓,只能選擇離開劉備。

失去了這一干神人的扶持,劉備的人才隊伍只能用“捉襟見肘”來形容。為了奪取益州,諸葛亮、法正、龐統三大謀主全部隨劉備入川,荊州只能交給關羽一個人去防守。如果此時崔鈞、石韜、孟建三人有一個人在,能夠幫助關羽出謀劃策,也就未必會有日後的“走麥城”,諸葛亮的《隆中對》就還有實現的可能。而三國的歷史,肯定會是另一番景象了。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精羅落淚:打敗匈奴,被譽為最後一個羅馬人的他,晚年卻如此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