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洪門
韋小寶入的天地會,也叫做洪門,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天地會,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名洪門 ,俗稱洪幫。
洪門起源於“漢留”,是由抗清義士殷洪盛起始,殷洪盛抗清犧牲後其子投奔鄭成功,漢留構想流傳至鄭成功所部,旨在反抗滿清迫害統治,留存漢族文化,故後人尊其為洪門始祖。
後經由南明東寧總制使陳近南先生大力發展,進而由“漢留”轉化為洪門,故陳近南被尊為洪門創始人。
1925年10月10日,洪門致公堂轉型為中國致公黨,陳炯明首任該黨總理。司徒美堂是愛國華僑領袖,也是世界洪門昆仲景仰的洪門元老。抗日戰爭期間,司徒美堂發動海外華僑以捐款捐物等各種方式積極支援祖國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不朽貢獻。
足陽明胃經,足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十二經脈武俠小說離不開點穴,點穴離不開經脈,這裡先說一下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又名十二正經,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其命名是根據其陰陽屬性,所屬臟腑、循行部位綜合而定的。它們分別隸屬於十二臟腑,各經用其所屬臟腑的名稱,結合循行於手足、內外、前中後的不同部位,並依據陰陽學說,給予不同的名稱。
十二經脈的名稱依次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
髒為陰,腑為陽,一髒一腑,一陰一陽。
大宛馬大宛是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幹納盆地。據《史記》記載,大宛馬“其先天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慢慢鼓起,並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寶馬”。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漢使開始頻繁來往於西域諸國,他們在貳師城見到了強健的大宛馬,於是奏知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後大喜,便於公元前104年命車令為使,帶千金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換一匹汗血寶馬,結果被大宛國王拒絕,漢使也在歸途中被殺。漢武帝大怒,派大將李廣利率大軍遠征大宛國。大宛國人難以抵擋,於是殺了國王,與漢軍議和,並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漢軍挑選了3000匹良馬運回中原,但這些馬經過長途跋涉後損失慘重,到達玉門關時僅餘1000多匹。得到汗血寶馬的漢武帝十分高興,將“天馬”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
漢武帝還讓汗血寶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在河西走廊的山丹軍馬場培育出山丹軍馬。從此,中原的馬種得到改良,漢代的生產力和軍隊的裝備也因此大幅增強。
唐朝時,中原與西域諸國的關係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將義和公主嫁給了寧遠(大宛)國王,寧遠國王則向玄宗獻了兩匹“胡種馬”(即“汗血寶馬”),玄宗為兩馬取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它們還被畫進了唐代名畫《照夜白圖》。
在古代,馬是戰爭的利器。汗血寶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於長途行軍,在遊牧民族的征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時代,汗血寶馬成為蒙古大軍發動“閃電戰”,橫掃歐亞大陸的重要工具。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裡,汗血寶馬代表著勇氣和力量,蘊涵著人們的理想和幻想,被人們稱之為“龍之友”和“龍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賦詩填詞,撰寫傳奇故事來描寫“汗血寶馬”。唐代李白有《天馬歌》:“天馬出來月氏窟,背為虎紋龍翼骨,嘶青雲,振綠髮,蘭筋權奇走滅沒。”宋代司馬光也有《天馬歌》:“大宛馬,汗血古共知,青海龍種骨更奇,網絲舊畫昔嘗見,不意人間今見之。”
汗血寶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來,史料中已很難見到汗血寶馬的名字,汗血寶馬在我國幾近絕跡。
如此好馬,難怪韋小寶一眼就喜歡上了。
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並不是金庸先生所杜撰的,而是真有其書,這是一部佛經。
漢明帝永平年間,金人入夢而浮屠之教始傳,白馬馱經至洛陽。攝摩騰以及竺法蘭尊者在佛教祖庭白馬寺,譯出了《四十二章經》,存放於漢朝的官方圖書館“蘭臺石室”,這就是《四十二章經》的來歷。
《四十二章經》既不是獨立的佛經,也不是漢人自己的編纂,而是從梵本佛經中摘抄部分句子,整理成為了一部佛經。
拂塵宮裡的太監們拿的拂塵又是個什麼東西呢?
拂塵,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蚊蠅之用。
拂塵起源於漢朝時期,最早用於驅蚊掃灰,在漢魏時期深受士大夫階層喜愛。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佛教傳入中國後,拂塵也被漢傳佛教收為法器,象徵掃去煩惱。
那太監手裡拿著拂塵,有何作用呢?
太監拿著拂塵是為了給皇帝趕蚊蟲,撣拭塵埃。皇帝身為天之驕子,是天下最尊貴的人,也是天下最忙的人。他身邊的宮女太監,主要職責就是伺候好皇帝,讓他沒有後顧之憂,不會被蚊蟲之類的影響心情和睡眠。所以,太監就拿著拂塵給皇帝趕趕蚊蟲和灰塵。再說了,伴君如伴虎,要是皇帝被蚊蟲惹得心煩了,說不定身邊的宮女太監的小命都沒了,故需要太監們盡心盡力地為皇帝趕蚊蟲。
當皇帝想要去一個地方之後,太監就拿著拂塵先給他掃掃座位,然後皇帝才會坐下。有時候,皇帝身上沾了灰塵時,太監也可以用拂塵幫其撣灰。皇帝身份尊貴,太監用手直接接觸其身體是大不敬。
古人有嚴重的三六九等之分,太監亦是。只有在皇帝或者妃嬪身邊的大太監,才有資格拿拂塵。身份低賤的小太監,為了方便幹活,他們是不能或者說沒有資格拿拂塵。而大太監,身份比他們高,跑腿、幹活的事兒,吩咐他們就行了,自己就幫皇帝除除塵,端茶倒水,貼身伺候皇帝和和後宮的各位主子就行了。後來,拂塵成了封建時代皇室鹵簿儀仗之一。
迎神賽會舊俗把神像抬出廟來遊行,並舉行祭會,以求消災賜福。
迎神賽會最早的源頭可追溯到遠古,《周禮夏司馬》就記載了這種性質的“大儺”活動。隨著歷史的演變,這種載歌載舞的祭祀禮儀,逐漸變化為迎神、敬香等不同主題、內容豐富的活動。
迎神賽會一般都是都是邊行進,邊表演,名為娛神而成會,實際上是集娛樂觀賞於一體的群眾性的文化聚會。這種文化聚會在明清達到了極盛。
現在,在韋小寶的老家,迎神賽會依然流行。
青木堂、赤火堂、西金堂、玄水堂、黃土堂……五行風水風水學中,五行與方位的關係為:東方青木,西方白金,南方赤火,北方玄水,中央黃土。
鹿鼎記中,天地會後五房的堂名,正好是按照五行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