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的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男權執政,而慈禧太后作為中國歷史上鮮有的女性代為執政者,也同樣把控著大清王朝的命運長達四十七年之久。
那麼她究竟憑藉何種特殊本事能在血雨腥風的宮廷中,穩坐釣魚臺如此之久?以及為什麼她的權力在清朝後期幾乎無人可以動搖?
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長期的過度中,母系氏族所起到的作用也逐漸衰弱,到了封建時代以後,也就被父系社會所取代。然而歷史的烙印卻還一直無法抹去,"母憑子貴"的這一說法,哪怕是到了帝王家也依舊盛行。
兒子的尊榮處處影響著自己的母親,兒子受到皇帝的寵愛,那麼母親的寵幸自然也不會少到哪裡去。歷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則天,唐中宗之妻韋皇后,西遼第四任皇帝耶律普速完等人的大權都不同上程度上受到了子嗣的影響。
作為同治皇帝生母的慈禧也同樣如此,這個與眾不同的身份也是她後期把控政權的關鍵因素。公元1861年,年僅30歲的咸豐皇帝就因兒時沾染的種種陋習英年早逝,留下了同治和慈禧兩個孤兒寡母(單從慈禧的角度而言,畢竟咸豐皇帝的後宮不止一個),所以為了她唯一的兒子能夠順利接管大清王朝,身為母親的慈禧就選擇親自"操刀上陣",好為兒子搭建一個政治框架。
在經歷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後,與孝貞皇后共同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自此一腳踏入了"謀權篡位"的大門。
嚐到掌權甜頭後的慈禧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她以載淳"典學未成"為由,拖延載淳親政時間。縱然慈禧再怎麼貪戀權力,但是這肥水也不可能流到外人田裡,沒辦法,只好騰出龍椅,讓兒子坐好了,自己也準備"退休"在慈寧宮抱抱孫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這可憐的同治竟然比他爹還短命,一個19歲的大小夥子,說沒就沒了。悲傷之餘,那隻好再坐坐皇位平復一下難過的心情嘍。
於是,沒了子嗣的慈禧將目光鎖定在醇親王府,在那裡她抱養了一個孩子,也就是後來的光緒帝。不得不說,慈禧走出悲傷的方式實在是與眾不同啊,任誰只能說高明!
當然,慈禧對待光緒帝的方式和同治也差不多,光緒尚且年幼的時候,她選擇執政,等光緒大點的時候,她默默聽政,等光緒不聽話的時候,她就狠下毒手(近些年來公佈的一系列資料中,學者們已將光緒的死因直指慈禧下毒),如此一來,倚仗"母憑子貴",她的執政生涯豈不圓滿?
接下來,我們還是要再談談慈禧穩坐釣魚臺的原因。從最初的垂簾聽政,到最終實際意義上的掌握攝政大權,慈禧一路走來而不倒,歸根結底而言,在於她的處理政務的能力。慈禧這個人能從後宮眾多佳麗中脫穎而出,已能體現她的一些手段,為什麼這麼說呢,不妨設想如果她真的是一個養在深閨的普通女人,單純想做一個賢妻良母,那就算有一天皇位砸在她的頭上恐怕也會無動於衷吧。
在咸豐皇帝還在位的時候慈禧太后就憑藉姿色和才華在眾妃子中深得寵幸,後來時常幫咸豐皇帝處理政務批閱奏摺,長久以來就鍛煉出來了處理朝前政務的能力,可以說慈禧太后在這方面的能力不會比武則天差。因此這就可能會顛覆我們傳統理解中對於後宮女子的認識。
當年洪秀全創立太平天國,還只知道和慈禧小打小鬧的咸豐皇帝當然傻了眼,慈禧這時道:"皇帝啊,你只需要把軍權給曾國藩就好了。"
開始的咸豐並不信,心想你一介女流之輩又能懂什麼。後來沒辦法啊,也只有試試看,不曾想曾國藩真立下不世奇功。這下慈禧的能力也就顯現出來了。實際上慈禧太后真的才華出眾,有自己個人的見解,以至於咸豐皇帝一死慈禧馬上就能接手軍國大事而毫不慌亂,這基礎還是很重要的。
不得不說,才華確實是慈禧的一大優勢。然而在那個內憂外患,圖謀不軌的時代,空有才華也是站不住腳的。
慈禧在清末地位不可動搖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她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為什麼這麼說?晚清皇統缺乏繼承人,慈禧太后的特殊身份卻得以實際坐擁皇位,關鍵是她處理好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關係,保證了皇位與皇權的平穩過渡。處理人際關係,收買人心,慈禧太后這手段可以說極為高明,這也是她當初扳倒八大臣,恭親王,贏得其他皇族支援的重要原因。
這同樣也是為什麼後世評價說慈禧太后狠毒的原因,那時的慈禧太后確實是心狠手辣,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佔領了私慾的制高點。任何的風吹草動、不軌行為她都容不下,都要趕盡殺絕。
至於那個時候有誰支援她?那多了,她心狠手辣地幹掉那些阻擋她野心的人以後,北洋大臣李鴻章、慶密親王愛新覺羅·奕劻、恭忠親王愛新覺羅·奕訢、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以及很多皇族宗室及一些守舊派大臣基本上全部歸順,在中央基本都是她的人,無人想反;在地方也是無人敢反。權力越來越大,她混的是如日中天,也就沒有人能夠動搖了!
還有一點,也是慈禧太后統治晚清如此之久的原因,那就是當時的皇權思想深厚,其他人根本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力量。眾所周知在封建王朝一直強調的一點是中央集權,長久以來的中央思想早已經是根深蒂固,更何況清朝是在封建王朝的最末期。這種思想經過一代又一代君王的不斷完善,造成的結果必然是中央的權力一支獨大。
在慈禧太后執政時期,中央集權空前完善,導致地方勢力比較小。那是就是下面有想反的心,也沒有想反的膽子吧。光緒七年,慈禧太后真正意義上的走向權力巔峰,慈安太后暴斃身亡,她一手遮天,獨掌朝政。
執政一時爽,一直執政一直爽,在慈禧的身上體現地可謂是淋漓盡致,大清國得一如此居心叵測的女政客,實屬無奈,也屬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