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時期,周王室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是已經名存實亡,以往依附周王室的一百多位諸侯互相攻伐,戰爭不斷,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戰爭,周王朝名義下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到了戰國時期,只剩下二十幾個諸侯國。其中就以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最為強大,被統稱為“戰國七雄”。相比於戰國七雄,其他的國家實力都不如它們,不過,其中有幾個國家還是具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力。
東周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無道,被眾諸侯討伐,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史稱周平王,其將國都遷至洛陽,建立了東周。因為周幽王的原因,周王朝實力已經衰落,在周平王時,尚且有一定的威信,但是在周平王去世後,繼任周王對其名下的諸侯國則沒有了威懾力,周王也成為了諸侯手中的政治旗號。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背叛秦國,被秦國出兵滅亡,至此,東周一共歷經二十五位君主,歷時五百一十五年。
越國
越國是夏王朝君主少康分封給其庶子無餘的封國,封地處於揚州東南。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出兵討伐吞併了吳國,越國勢力逐漸走上頂峰。當時,越國雄踞東南,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都承認越王勾踐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3年,越王無疆北上伐齊,途中誤信齊國說客所言,回兵攻打楚國,結果兵敗身亡。越國國土要麼被楚國吞併,要麼被各家王族自立為王,昔日的春秋霸主,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宋國
宋國是周成王分封給商紂王兄長微子啟的封國,其國都是商丘。宋國經濟發達,商業文化繁榮昌盛,商丘、陶丘、彭城這三座宋國城池,在當時是極為繁榮的商業城市。春秋時期,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幫助齊公子昭復國,代齊為盟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聯合楚國、魏國攻打宋國,宋國戰敗,齊軍殺死宋康王,宋國就此滅亡,三國共同瓜分宋國的土地。
魯國
魯國是周成王分封給周公旦的封國,其國都是曲阜。魯國疆域起初較小,領土不過百里,經過數代君主的努力,魯國陸續吞併了周邊的極、項、須句等小國,並奪取了曹、莒、宋等國的部分土地,勢力範圍達到五百里,強盛無比,曾一度與齊國爭奪霸主之位。直到戰國初期,仍然有數個諸侯國向魯國進貢。後來,魯國發生長久的內亂,國力逐漸衰弱。公元前255年,楚考烈王攻打魯國,魯國被其所滅。
蜀國
蜀國是一個從氏族制度發展到封建制度的國家。商王朝末年,武王伐紂,蜀國以盟軍的身份參與了戰爭,為“牧誓八國”之一。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冊封蜀國君主杜宇為蜀王,准許其建都立國,蜀國由此從氏族制度的部落成為封建制度的國家。戰國時期,蜀國北據漢中,南入西南夷,東至嘉陵江,成為西南大國。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張儀、司馬錯領兵討伐蜀國,蜀王杜蘆戰敗被殺,蜀國就此滅亡。
巴國
巴國是周王分封給王室子弟的封國,其國都是巫山。在戰國時期,巴國勢力到達頂峰,其領土北接漢中,南及涪陵,東至魚復,西達僰道,成為西南大國。不過,巴國緊鄰楚國,兩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由於巴國實力不及楚國,在戰爭中敗多勝少,其國土不斷被楚國吞併,實力由此逐漸衰弱。公元前316年,秦國出兵滅掉了蜀、苴兩國,同年,秦軍順手滅掉了與兩國相鄰的巴國,一方大國就此滅亡。
中山國
中山國是由鮮虞人建立的國家,公元前506年,鮮虞在中人城建國,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國。在春秋末到戰國初這個時期,中山國勢力急劇擴張,其領土範圍達到五百里,並且兵馬眾多,號稱千乘之國。據《司馬法》記載,古代一乘有七十六兵士,那麼千乘的兵力就有七萬六千人。不過,由於中山國的領土處於趙國和燕國的包圍之中,導致其只強盛一時,自立國以來,多次被滅國,期間雖然多次復國,但是最終難逃被徹底滅亡的命運。
除了以上幾個大國外,尚有衛國、滕國、鄭國、許國、邾國、任國、邳國、費國等小國,但是其實力和影響力過於弱小,只能依附大國生存,並且最終也難逃被大國吞併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