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商代青銅鉞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換個話題,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商湯伐夏的故事。商湯是商朝開國之君,歷史上的商湯一直都是仁君的代名詞。孟子曰:商湯弔民伐罪,民大悅。真知堂對此也曾經深信不疑。然而最近的研究過程中,張光直先生《中國青銅時代》裡的幾句話,卻引起真知堂的深思。原來,商湯伐夏的真實意圖可能並不是拯救夏民,而是奪取銅礦!如果這事成立,商湯伐夏的歷史真相就要改寫了。

仁義的商湯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先給大家講個故事。戰國時代,燕王學習禪讓,讓位於大臣子之,燕國大亂。齊宣王乘機伐燕,佔領了燕國大片領土。燕國即將滅亡,諸侯們坐不住了,準備起兵救燕。宣王急了,問孟子:大師,諸侯將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於是給齊宣王講了商湯伐夏的歷史故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十一徵,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徵,西夷怨。南面而徵,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我後,後來其蘇!”《孟子梁惠王下》

啥意思呢?真知堂為您說道說道。

孟子

孟子的意思是:

商湯以七十里之地得了天下,因為商湯仁義,所以民眾盼望商湯做自己的王,如久旱盼大雨。所以,大王你派兵驅逐篡位的子之,是弔民伐罪,是仁義之師。您地廣千里,何懼之有?

商湯的仁義,在春秋戰國時期是頗為有名的。

據說商湯一生,征討過十一國。他在亳地(河南杞縣鹿臺崗遺址)定居後,鄰國葛國國君不耕種,他派人送糧食,還派人替他耕種。誰知葛伯這人不識好歹,把商湯送糧食的人殺了。因此商湯滅了葛國,卻得到民眾擁護。

商湯捕鳥,網開三面。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史記-殷本紀》

商湯滅夏後,五年不下雨。商湯以自身為祭品,供奉於上帝。在即將點火的時候,大雨傾盆而至,史稱“桑林禱雨”。

“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於是翦其發,磿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民乃甚悅,雨乃大至。”《呂氏春秋-順民》

商湯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當然,這裡的商湯以自身為犧牲的故事,真知堂是有懷疑的。

商湯滅夏之後,貴為天子,號稱餘一人,怎麼會犧牲自己的生命去祈求上帝降雨呢?

真相,極有可能是和後世曹操割發代首一樣,商湯剪下自己的頭髮和指甲,作為犧牲的祭品。

當然,在古人心目中,割發和斬首的意義差別不大。上古大舜時代,皋陶做刑法,就有“象以典刑”的做法。也就是畫像代刑。

《墨子》佚文:“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犯。”(見《墨子間詁》,據《文選·永明策秀才文》注引)是為畫象義。

而商湯自己對民眾所說的伐夏的目的則是: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書 -湯誓》

真知堂按:商湯之所以放著自己的土地不耕種,要 勞 使費糧去討伐夏朝,難道真的是因為鄰國夏桀對自己的民眾過於殘暴的原因嗎?這,有點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維邏輯呀。

商的青銅文明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說實話,在研究上古史過程中,商代歷史是非常關鍵的。關於商代歷史,胡厚宣先生的《殷商史》,王玉哲先生的《中華遠古史》,張光直先生的《商文明》,郭靜雲先生的《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還有王國維等民國大師的論著,給了真知堂非常多的知識和啟發。

張光直先生

青銅,是銅錫合金或銅錫鉛的合金。銅的熔點高達1083攝氏度,加入一定數量(一般不超過15%)的錫之後,熔點就下降到了800度左右。鉛的作用則是加大青銅溶液的流動性,使青銅器的花紋更加清晰。

商代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器含鉛量非常高,這一點或許也是後來殷商亡國的原因之一。

真知堂按:商人好酒,鉛對人體有毒,慢性鉛中毒會使人產生運動和感覺障礙、神經衰弱、貧血和中毒性腎病。商代青銅器多為酒器,長期飲用含金屬鉛成分的酒,使得商王神經衰弱,產生運動和感覺障礙,因此無法做出正常合理的判斷,行為異常。特別是商紂王晚年更是如此。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在夏商時代,特別是夏商更替的那個年代,青銅器作為剛剛出現不久的奢侈品,無疑是當時各個大小國君主最喜愛的寶物。

張光直先生研究表明,青銅不但是用來鑄造兵器征伐其他方國的戰略物資,也是用來祭祀上帝和祖先,溝通鬼神的重要物資。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在那個極為相信上帝,信仰鬼神的年代,自己可以不吃不喝,但一定要以最珍貴的祭品(包括人類自身和牛)祭祀上帝和鬼神。

青銅外表金光燦燦,是人類第一次創造出的合金,在夏商交替之際,無疑比奴隸和牛羊更為珍貴,更是祭祀上帝,溝通神靈必不可少的貴重物品。

最初的青銅器是金色的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夏商交替之際,一般認為是公元前十七世紀之初。

位於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第三期和第四期,已經發現了70多件青銅器,其中主要還是爵一類的青銅禮器,兵器很少。偃師二里頭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年代,已經進入了公元前十七世紀了。

中國最早的青銅器,一般認為是甘肅發現的馬廠文化和馬家窯文化時代的青銅刀,距今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國內不少距今4000年以上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也都發現了極少量的青銅器。

青銅器真正有大發展,進入後世所謂的青銅時代,還是夏末商初的事情。河南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兩件青銅大方鼎,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巨型青銅器。但這已經是商湯滅夏後幾十、上百年的事情了。

鄭州出土早商青銅杜嶺方鼎86.4千克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青銅器作為武器,不但容易生產,而且極為鋒利。據研究表明:

純銅硬度:35度(博林氏硬度計)5~7%錫青銅硬度:50~60度9~11%錫青銅硬度:70~80度

商代創造了世界歷史上最璀璨的青銅文明,到了殷商後期安陽,僅武丁時期一箇中等規模的貴族婦好墓出土的青銅器重量,據統計已經達到1625公斤。一座後母戊鼎,重達833公斤,武丁時期商朝的富庶由此可見一斑。

而《中國古代冶金史》上說,“在古代即使選用最富的礦石,每煉一百斤銅恐怕也要用三四百斤或更多的礦石”,那麼殷墟十幾座被盜的王陵所用的青銅數量,就更不可計算了。

安陽殷都的青銅器來自哪裡?學者研究 多數認為來自遙遠的南方。

湖北的銅綠山,江西的大洋洲,這都是今天還在開採的著名的銅礦。但這些地方都是殷商滅夏之後才逐步佔領的地方,商湯時期的青銅礦產又來自何方呢?

換句話說,商湯滅夏的第一批戰略物資青銅來自何方呢?商湯為什麼要伐夏呢?

別急,真相即將揭曉。

商湯伐夏的真實目的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張光直先生《中國青銅時代》第36頁引用了石璋如 先生的一項研究成果,原文如下:

“石璋如曾根據古代的地方誌和近代礦業地誌查出,全國124縣有出過銅礦的記錄。其中位於中原的,山西有12處,河南有7處,河北有4處,山東有3處。如以安陽為中心,則在距安陽200公里之內的銅礦,山東有一處(濟南),河南有3處(魯山,禹縣,登封),山西有7處(垣曲、聞喜、夏縣、絳縣、曲沃、翼城、太原)”

紅圈地方為銅礦產地和安陽,杞縣

可惜張,石二位先生沒有繼續進行深度研究。

透過查詢河南,山西地形圖,真知堂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

商部落世居之地的河南安陽(下七垣文化中心)地區本來就沒有銅礦!

整個安陽周邊方圓200公里範圍內,除了濟南以外,只有夏族統治的地方(河南二里頭文化,山西東下馮文化)才有銅礦。而夏末時代的山東濟南屬於東夷嶽石文化的範圍,其文化發達程度遠遠低於夏族,極有可能還沒有發現自身銅礦的存在!

真相就在我們面前!

在商湯(大乙)的七世祖上甲時期,上甲透過向河伯借兵的方式伐滅了有易氏,從此走向了建國建軍的路程。經過上甲,報乙,報丙,報丁,示壬,示癸六代人的努力,到了第七代大乙湯時代,和夏同時期共存的先商下七垣文化的勢力範圍已經統一了海河流域,到達了今天的永定河流域-北京地區。

商湯帶領族人越過黃河,來到河南杞縣的鹿臺崗地區和東夷,夏族共同生息,其目的就是為了奪取夏王國手中的銅礦資源!

因為只有夏王國中心區域的嵩山地區和山西汾河平原的那些地方才有戰爭和祭祀所需要的戰略資源-銅礦!

佔領了這些地方,商湯才不用忍飢挨餓,用嘴裡省下的糧食和牛羊去換取作戰必須的金屬!有了自己可控制的礦產,就再也不用 聽命 於任何人,可以 成為名副其實的王!

小結

得出商湯伐夏是為了奪取夏朝的銅礦資源的結論並不讓人開心,因為這和真知堂對於堯舜禹湯都是古代聖人的認知相違背。

這個結論也無法被真正證明,因為歷史上沒有留下一個字的相關記載。被視為夏晚期都城的二里頭遺址發現的青銅器數量少得可憐,其深層次的原因應該就是被商族和東夷聯軍掠奪。

二里頭出土夏代青銅爵

然而,從殷商後來極為發達的青銅文明和青銅在那個時期極為關鍵的戰略地位來看,沒有銅礦資源的商國鋌而走險,犯險冒難,前去征伐一個和自己相安無事的超級大國,其驅動力來自對青銅(吉金)極度的渴望!這或許才是商湯伐夏目的最接近於真相的答案。

以此小文,致敬張光直,石璋如兩位先行者。

參考資料:《中國青銅時代》《中古考古學 夏商卷》《殷商史》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馮學榮:吳三桂投降滿清之後,為何又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