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投降滿清之後,為何又造反?
今天,我和大家談吳三桂。
我們都知道,當年大明崇禎皇帝上吊之後,吳三桂為了打李自成,投降了清兵,並且,引清兵入關,並因此被滿清封作藩王“平西王”,封地在雲南。
不過,29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673年,大清的漢族藩王吳三桂,起兵反清,並在湖南衡陽稱帝,建立他自己的王朝。
然後,康熙皇帝用了整整八年的時間,最後才平定了這件事。
請問,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吳三桂“平西王”這個藩王,不是當得好好的嗎?
榮華富貴。
吳三桂為什麼放著太平日子不過、偏偏要造反呢?
我們有一些歷史愛好者評說吳三桂,說他當初引清兵入關,後來又起兵反清,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請問,這件事,真的是吳三桂的人品問題嗎?
不是的。
作為讀史人,我們應當知道,歷史上絕大多數的人造反,都是由於走投無路。
不把人逼到絕路,人是不會造反的。
造反是風險很大的事情。要殺千刀的。(凌遲)
你不把人逼到“橫也是死,豎也是死”的份上,一般來說,人是不願意造反的。
存在就是合理。
不合理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這個道理,我們讀的史書越多,考察的歷史內幕越多,就越發現是這樣。
吳三桂造反一事的歷史真相,既令人意外,也不令人意外,吳三桂起兵反清,果然也是出於迫不得已,他的苦衷就是:
因為康熙要搞吳三桂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不妨,從吳三桂當年引清兵入關談起。
我們知道,當年吳三桂從山海關啟程回北京勤王,部隊走到半路,北京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了,中原江山被李自成奪走,並且,李自成的部下拷打吳三桂的爸爸,還侮辱了他的小妾陳圓圓。
於是,吳三桂狂怒之下,向清兵投降稱臣,開啟山海關的大門,引清兵入關,大敗李自成,隨後,吳三桂就成為了大清的戰將。
大清在北京立國之後呢,大清帝國論功行賞,封吳三桂為“平西王”,管轄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一時權傾西南大地。
那麼這時的吳三桂,當上平西王,統轄西南三省,也算是做了土皇帝了,走上人生的巔峰了,然而,畢竟好景不長。
1661年,順治皇帝死了,同年,康熙皇帝上臺。
於是,吳三桂的麻煩就來了。
為什麼呢?
因為在從前,攝政王多爾袞、順治皇帝,都是和吳三桂打交道、有交情的人,尤其這個多爾袞,當年吳三桂就是向多爾袞投降的,投降後的榮華富貴,也是多爾袞許諾給吳三桂的。
然而,多爾袞、順治皇帝……等等這些老交情都死了之後,康熙小屁孩上臺,以前的交情,從前的許諾,也就岌岌可危了,因為:
康熙和吳三桂不熟
不熟,也就沒有交情,更沒有恩情,自然也就不信任。
於是,康熙皇帝19歲的時候,也就是1673年,康熙皇帝決定要削藩,也就是說,把以前明朝投誠過來的漢族的藩王,統統都給撤了,剝奪他們的軍權、財權、行政權,把他們降為平民,如果他們做平民還不聽話,那麼就把他們殺了。
康熙皇帝第一個拿誰開刀呢?
答案是:平南王尚可喜。
這個尚可喜,也是當年明朝的軍隊投誠過來的,也是漢人。
康熙皇帝不信任尚可喜。
康熙皇帝認為:
這麼多的漢人藩王,手上有那麼多的兵,統轄那麼大的地盤,有那麼大的財權,將來萬一他們謀反,那我大清,豈不危險?
不得不說,康熙皇帝的擔心,確實是有道理的。
但是,漢人藩王,也有漢人藩王的道理,他們認為:我們這些前明的老將,都是你康熙的叔公多爾袞親口許諾我們榮華富貴,我們才投的清,你大清要講信用,人無信而不立,你不守信用,怎麼在江湖上混?你大清帝國,不能出爾反爾啊!
所以,康熙有康熙的道理,漢人藩王,有漢人藩王的道理。
問題是:
他們講的
不是同一套道理
康熙撤了尚可喜的藩王地位,吳三桂很快就得知了此事。
吳三桂心裡非常忐忑不安。
吳三桂想:唇亡齒寒,尚可喜被撤了,下一個,就是我了。
於是,吳三桂開始和康熙皇帝接觸,打探康熙的口風。
康熙皇帝這時,其實已經嗅到了戰爭的氣息。
於是,康熙皇帝和他的智囊們商量。
“撤藩亦反,不撤藩亦反”
意思是說,依照我們的分析,我們撤吳三桂的藩王地位,他肯定會造反,可是呢,如果我們不撤他的藩王,他養兵自重,和朝廷互不信任,時間久了,出於自衛,他遲早也是會造反。
於是,康熙皇帝宣佈:
撤吳三桂藩王
說到這裡,插個題外話,康熙皇帝撤掉吳三桂的藩王,他除了有大清兵力的底氣之外,此時康熙的手上還有一枚棋子,那就是: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
原來,早在1653年的時候,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和大清的建寧公主(康熙皇帝的姑姑)結婚了,一直留在北京生活。
這其實是大清王朝的慣用手法:和親。
當年大清,就是透過和親搞定的蒙古。
大清也想用這一招,搞定吳三桂。
以“和親”、“一家親”為名,以後大家就是一家人啦,說得好聽,實質是將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留在北京,做人質。
因為女真人在內心深處,始終不相信漢人,他們始終要留一手,你吳三桂的兒子在我手上,我看你造反能造到哪個地步。
然而,康熙小看了吳三桂。
吳三桂是個狠人。
吳三桂雖然也痛惜兒子,但是,吳三桂不是一般的老百姓。
吳三桂是個狠人。
你想用一個兒子去拴住吳三桂,這招對老百姓有用,對於吳三桂這種狠人,是沒用的。
自古做大事的,都是狠人。
好了,為了避免跑題,回到正題。
康熙,就這樣撤掉了吳三桂的藩王地位,收回兵權,收回財權,收回行政權。
吳三桂即將在一夜之間,一無所有,淪為平民。
淪為平民之後,日後吳三桂更是康熙砧板上的肉,康熙說什麼時候剁你,就什麼時候剁你。
你說,這個時候的吳三桂,他甘心坐以待斃嗎?
不。
吳三桂並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他不會坐以待斃。
於是,同年年底,吳三桂以“大明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之名,起兵反清,發表檄文,說要反清復明。
吳三桂起兵之後,另外一個漢人藩王耿精忠,還有尚可喜的兒子,也先後起兵響應,合計三個漢族的藩王,這就是歷史上的“三藩之亂”。
吳三桂起兵之初,戰鬥力強盛,一時攻城掠地,幾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江南六省的地盤。
打了幾年之後,1678年,吳三桂更是在湖南衡陽稱帝,起國號為“周”,自稱皇帝。這個王國,史稱“吳周”。
然而,吳三桂做皇帝短短几個月之後,他就病死在湖南了。
吳三桂死後,他的孫子吳世璠繼位。
為什麼是孫子繼位呢?
因為在吳三桂起兵造反的過程中,他的兒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兒子吳應熊,作為人質,果然後來就被康熙皇帝叫人殺了。
所以,吳三桂只能讓孫子繼位。
吳三桂早已料到會有這個後果。
然而,不狠心的人,何以圖大事。
好了,為免事情越說越複雜,過多的枝節,省略不談。
回到正題。
吳三桂死後,吳家造反大軍計程車氣,大受所挫,短短三年的時間,吳家軍就在戰場上,不敵清軍,結果被清軍反敗為勝。
公元1681年,清兵攻破吳世璠的王府,吳世璠自殺。
吳三桂造反的故事,也就這樣結束了。
那麼,讀史明智,我們要從這件事裡面,學到什麼歷史教訓呢?
首先第一個,兔死狗烹。你幫他打江山,一旦成功了,你反而就成為他的威脅,他就要想辦法搞死你,所以,大家千萬記住,不要做別人的打手,不要替任何人做壞事,因為你一旦幫他做了,那麼以後,他反而會開始防範你,戒備你,時機一到,他就會搞死你。
其次第二個,戰略互信,非常重要。有利益衝突的兩派,無論是公司也好,國家也罷,要建立一套溝通的機制,不斷促進互信,要有一個解決信任危機的體制,這個可以將糾紛和戰爭,消滅於無形之中。其實夫妻相處之道,也是一個道理。
最後一點,天道無常,大家要有應變的心理準備。當年多爾袞許諾給吳三桂的榮華富貴,吳三桂做夢都想不到,到了康熙這一代,他們滿清就翻臉不認賬了,所以,凡事要做好“萬一”的準備,無論你是創業,還是打工,要記住,沒有任何一個飯碗是永恆不變的,在江湖上混,要留一個心眼,想好後路,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尾聲
老馮的電子文集,每集約200頁、每集含文約30篇,PDF格式,下面是書單:
《馮學榮談經濟常識》
《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
《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
《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
《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
《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
《日本為什麼侵華》
《不忍面對的真相》
《隱動力》
《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
《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
《中國歷史的側面Ⅱ》
部分圖書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