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420年—479年)是南朝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一個朝代,後世將南北朝統一認定為正統王朝。共傳四世,歷經十帝,享國59年。因國君姓劉,為與趙匡胤建立的宋相區別,又稱為劉宋;按五德終始之說,其為水德,又稱水宋。
劉裕在東晉末期的亂世中趁勢崛起,先後平定孫恩、桓玄、劉毅、盧循、譙縱、司馬休之等勢力,又滅南燕、後秦。這不僅統一了中國南方,同時也奪取了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最終代晉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南朝宋前期,社會安定,劉裕即位前後,大力推行改革,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併,實施土斷,打擊豪強士族;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輕徭薄賦。劉裕死後,宋文帝劉義隆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史稱“元嘉之治”。
宋武帝劉裕原為東晉北府軍的將領,在桓玄之亂後掌握朝廷。他為了獲得聲望來篡晉,發動了兩次北伐,收復了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關中地區被夏佔領)。之後劉裕殺晉安帝,改立晉恭帝並在兩年後(420年)篡奪東晉的帝位,以宋為國號,改元永初,史稱劉宋。而北魏直到439年統一北方後,方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
宋武帝出身于軍旅,為人剛毅儉樸,稱帝后仍力行節儉,一時政風甚佳 。但是他似乎不重視皇室教育,以至於所託非人,釀成鉅變 。他察覺當時世族權勢盛重,君主威權移墜,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族掌握機要,軍權重鎮則託付給宗室皇族。宗室掌握軍權及政區,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與宗室之間發生了多次骨肉相殘的慘劇。
宋武帝去世後,宋少帝繼立,因為嬉戲失德 ,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及謝晦所殺 ,改立宜都王劉義隆,是為宋文帝。 他後來與北府名將檀道濟剷除把持國政的徐羨之等人,又使宗室掌管朝政大權,同時任用士族和寒人共同參與朝政,使文帝一朝出現了宗室、士族、寒門相互制衡的政治平衡局面,至此政局穩定。在此基礎上,宋文帝提倡節儉並澄清吏治,開創了元嘉之治。
430年起,宋文帝屢次北伐,由於準備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錯誤指揮,以致“兵荒財單”,國力大減。名將檀道濟、裴方明因軍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剷除。到450年時,宋文帝再次伐魏,卻“北伐敗辱,數州淪破” ,長江以北的廣大國土飽受北魏遠征軍的踐踏 。劉宋的國力遭到了重挫。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劉邵所殺,三子劉駿趁機率軍奪位,即孝武帝。宋孝武帝在位前期在政治、經濟、軍制、戶籍、禮制、稅制等領域等領域均推行了系列改革 ;其統治時期“寒人掌機要”(士族擔任的高階官職的權力下移,成榮譽職銜,寒人以低階官職掌控實權)的政治局面全面形成;軍事上,先後在458年於青州地區“四戰四捷”、“破七城”擊潰魏軍侵犯 ;460年於梁州的北陰平地區再次擊退北魏侵犯 ;一時“民戶繁育,將曩時一矣” 。然其統治末年,一改前期的息兵簡政的風格,開始居傲自滿,大興土木、窮奢極欲乃至恣意妄為,加重了百姓負擔,以致原本在他在位前期逐漸出現好轉的劉宋,在他統治末年走向衰敗。 其統治時期,發生了兩起宗室戰事,最後還屠廣陵城。當時民謠言道:“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繞,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即表示這段歷史。公元464年,孝武帝病逝。
孝武帝子前廢帝劉子業繼立後又大殺宗室,後為湘東王劉彧所殺,是為宋明帝。然而他亦大殺宗室,使孝武帝的子孫盡亡。明帝晚年因為政失誤,造成劉宋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兗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全面陷於北魏,國力大大衰退。 明帝之後廢帝劉昱繼立後政局動盪,屢有叛變,將軍蕭道成漸漸掌握軍權。
後廢帝去世後,蕭道成擁立宋順帝劉準,獨攬朝政。在消滅政敵袁粲與沈攸之後,蕭道成於479年篡位,建國號大齊,改元建元,史稱齊高帝,南朝宋亡 。
劉宋雖然國祚不長,但是有多種行政體系延續下來,宋文帝時期政府設定了太醫博士、太醫助教等醫官,專門負責醫學教育工作。醫學就是從宋朝起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在曆法方面,元嘉二十年(443年),何承天製成《元嘉歷》,此曆法比以前的歷法更加精密,推動了中國曆法的發展。宋大明六年(462年),由祖沖之製成的《大明曆》首次引入了“歲差”的概念,大大提高了曆法計算的精度,被稱為“甲子元歷”,是我國曆法史上第二次大改革。
還有就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宋末著名科學家祖沖之。他經過艱苦的研究,終於將圓周率推演到小數點後7位,這一傑出成就領先了歐洲1000年之久。成為中國數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祖沖之製造了指南車、發明了使用機械開動的“千里船”,還有他發明的“水碓磨”極大地提高了農民舂米和磨粉的效率,推動了江南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