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長久以來,在人們的意識裡,就是清王朝閉關自守不與西方貿易,無奈,英國殖民者就用洋槍洋炮強行撬開了中國自由貿易的大門,可以說此觀點純屬無稽之談!

實際上大清與西方通商貿易的歷史,絕非自鴉片戰爭開始的。尤其是沙俄,儘管在雅克薩之戰中,康熙帝把沙俄暴揍了一頓,但為睦鄰關係,這邊打完那邊也就握手言和了,當時的北京就是一個國際貿易的城市。

直到老死於中國的法國人白晉在給路易十四的報告中說“北京是皇帝允許莫斯科人自由通商的大城市,在通商過程中,他們無須交稅,更不會受到欺凌。皇帝這樣做是為了使他們有利可圖,以便永遠保持通商的睦鄰關係。”而且“莫斯科人不是惟一因受到中國皇帝的款待而感到滿意的外國人。皇帝也以其特有的偉大胸懷熱情款待了荷蘭、葡萄牙來華的使節。” 這就是康熙時代與西方人自由貿易往來的有力證明。

至於說後來的乾隆帝妄自尊大,當遇到英國人拜見而不下跪的情形時,就不願與英國人通商的說法,完全是痴人說夢。

白晉,這位漢學家、法國科學院院士,自17世紀末以傳教士的身份進入中國,接觸到康熙皇帝,後來成了皇太子的輔導老師兼康熙帝的顧問。至於清政府和西洋人自由貿易的點點滴滴他十分清楚且有不少著述。

而當時的英國人,為什麼會遭到清政府的拒絕呢?

1793年,英國的馬喀爾尼使團在受到清政府盛情的款待之後,竟獅子大開口,提出了與貿易絲毫不扯地的條件:在長江口的舟山劃一不設防之島,作為英國商人的永久居留地,以便貨物的存放週轉及商人的短暫休息;另外,同樣在廣州附近,得一同樣的權利,且允許英國人自由出入,不得干預!這是英國殖民者赤裸裸的割地要求,乾隆斷然拒絕,大怒“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嚴,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此事尤不便準行。” 對於一生沒有割讓過一寸土地的乾隆帝而言,割地遠比割肉要痛。這就是樸實的寧舍金銀不捨地的農民性格,也是我華夏統治者的底線!

說到底,這是乾隆帝的對海上領土的警覺。而絕非是捨不得向英國人開放一個島嶼這麼簡單。歸根結底就是決不讓英殖民者在中國的領土上擁有一個胡作非為的根據地。

眾所周知,早在東南海禁未開之前,大清就開始了通商口岸之舉,最先開放的就是廈門,當時還是與臺灣鄭成功家族對峙期間。自1684年之後又開放了澳門,漳州,寧波,江蘇雲臺山等四個通商口岸,再後來又開闢了廣州和上海(見戴逸《簡明清史》)。

再說這英殖民者。自19世紀初願意與其進行海上貿易的國家不多!先是荷蘭,後來有美國、法國,再後來有德國,儘管他們曾經或仍為世界領袖、霸權豪傑,但對不懷好意的英人仍然懼怕惹火燒身,個個斷然拒絕。而當時的大清還真沒有這樣想,也僅僅是拒絕了他們割讓領土的無理要求而已。

當時大清在陸路上的貿易已相當成功。比方說,恰克圖就是中俄雙方一個巨大的貿易市場。正如白晉所說的“這種貿易稅收非常低,也看得出來,滿清並不是以稅收為主要目的,這樣才使商人在從中得了大頭,從而也活躍了商貿往來”。

由此看來,僅從貿易方面看,說大清在當時的閉關鎖國這個結論不妥當的,說白了,英殖民者發動的鴉片戰爭其目的並非被銷燬鴉片的賠償的問題,其目的主要有兩點:

第一就是擺脫廣州“十三行”的亞洲“關貿總協定”的地位;第二點就是想在中國的領土上,割出一塊歸英國,作為其長期的經濟掠奪和軍事侵略的大本營。

都知道,林則徐的接任者琦善與英簽訂了《穿鼻草約》,僅僅透過“廣州通商”和“割讓香港”就使怒氣衝衝的洋鬼子偃旗息鼓了。後來琦善還美滋滋地對道光說“略施小技就將西洋老毛子解決了”,其實他不過是在英國人的鞭子下,耍了兩個筋頭而已。

在道光帝看到《穿鼻草約》的全文後悲痛欲絕,就差一口老痰噴到琦善臉上了,怒道“尺土一民,莫非國家所有,琦善擅與香港,十惡不赦!”。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魏禁止太后干政,卻有一個太后在政治上非常具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