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在國人耳邊時時響起,充滿對漢唐時期的崇拜之情,彰顯著中華民族的自豪感。這句話原文出自(東漢)班固《漢書》卷七十:"宜懸頭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關於天之驕子出自《漢書·匈奴傳上》,其中也有一個典故:公元前90年,匈奴入侵中原,漢武帝一聲令下,李廣利、商丘成、莽通三路大軍齊上,面對強大的匈奴,漢武帝也沒少吃虧,這一仗出師不利,李廣利一路大軍戰敗投降,打了勝仗囂張的匈奴單于給漢武帝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因此天之驕子本意是老天爺的寵兒,匈奴單于寓意為自己就是老天爺的寵兒。後世人使用後泛指為父母溺愛、放肆不受管束的兒子。
後期漢武帝積極從事於反擊匈奴的戰爭準備。在軍事上健全軍制,為了對抗匈奴輕騎兵機動靈活,善於騎射的特點,著重加強騎兵部隊的建設,選拔適應指揮騎兵作戰的年輕將領,修築軍事要道。在衛青,霍去病等優秀將領的領導下,經過河南、漠南、河西三次戰略反擊。打通了與中亞連線的河西走廊,使西北各少數民族不再受匈奴威脅,促進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來,推動了邊疆少數民族的發展和民族間的融合,同時帶去了漢族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和文化成就,道路的暢通也使中國和中亞、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便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