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劉邦被項羽一箭射中胸口,他摸著腳趾頭大聲喊:“哎呀不好了!這傢伙射中我的腳趾頭了。”他用這種方法來穩定軍心,也用這種方法來蒙項羽。但傷痛卻蒙不了他自己。真是疼啊!疼的受不了,疼得他呲牙咧嘴,面目猙獰。

劉邦躺在中軍大帳臥內直聲喚,老頭50多歲了,有點耐不住疼痛。

張良進來了。張良是劉邦的重要謀士,以聰明多智和冷靜著稱。劉邦一直把張良當做老師一樣,對他言聽計從。

——還疼不疼?

——疼!當然疼,簡直要疼死人了。他的媽媽的,怎麼形成這樣子!

——疼,你也得起來,咱們到軍中走一圈。

——啥?

——起來到軍中走一圈,臉上要掛著微笑,態度要平易近人。

——啥?

——別讓人知道你受了重傷,給楚軍有可乘之機。

於是劉邦將創傷裹緊,咬著牙起來到軍中去。沒辦法,為了穩定軍心,拼了。

但不是任何事情,能是一句“拼了”就能解決的。決心在還是一種想法的時候是很好的,但是在實踐中卻未必能實現,否則夢想就不可能那麼難實現了。劉邦想強忍著痛苦,而痛苦卻讓他實在忍不下來。還沒等他在軍中走一圈兒,就痛苦得實在受不了,跑進成皋去養傷。

劉邦的傷一直過養了一個多月,才漸漸恢復。

這時候,彭越和韓信已經分別在梁地和齊國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楚軍的處境日漸緊蹙,漢軍卻舒坦多了。照這樣計算,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實現天下一統了。

這天,韓信派人來到廣武面見劉邦,說:“齊人比較奸詐狡猾,反覆無常,而且距離楚國比較近,如果沒有一個為高權重的人震懾著,他們不一定會臣服。不如讓我先自立為假王,權且彈壓住他們,等天下太平以後,再重新安排。”

就在不久前,劉邦剛剛任命張耳為趙王。劉邦思忖:韓信這小子是不是羨慕嫉妒恨了?

年輕時候,張耳曾經做過信陵君魏公子無忌的門客,這一點就讓劉邦羨慕不已,因為劉邦是魏公子無忌的忠實信徒。直到晚年,劉邦還對公子無忌念念不忘,為他安排了守墓人。一同被安排的有秦始皇、楚隱王、魏安釐王、齊愍王、趙悼襄王。戰國四公子以及戰國時期數不清的名臣名相中,信陵君是唯一一個與其他幾位王同時被安排守墓人的臣子。

劉邦年輕的時候就曾經跟隨張耳,這種跟隨不是求商,不是求財,而是當時的一種風氣,是基於道義上的跟隨,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歷練,提高自己的名聲,所以也可以說張耳是劉邦的引路人和人生導師。

現在,張耳已經是劉邦的親家,而且他發跡之地就是趙國,鉅鹿之戰前他就是趙國的丞相,後來項羽分封時,他是常山王,如今被封為趙王,應該是很合情,也很合理的。

然而如果有人反對,對劉邦的任命提出質疑,應該也能站住腳。只要問一個問題,就能難住劉邦,且讓所有人心悅誠服:趙國是誰打下來的?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沒有韓信創造性地運用兵法,僅憑張耳是根本不可能平復趙國的。要知道,論軍事才能,陳餘顯然要比他高明,否則當初他也不可能被陳餘擊敗。

假如韓信要對劉邦的人事安排有點憤憤不平,那他完全是有資格的。憑什麼我在前面立功,你在後面受賞?憑什麼?

但此事韓信也有無可奈何的地方,首先就是張耳同劉邦的關係親密,其次,張耳在秦末義軍出中的地位很高。當劉邦還是沛公的時候,張耳就已經是趙國的丞相了,此時的燕王臧荼,也不過是張耳部下的部下。若關係和地位,張耳也是完全有資格承受這個趙王的。

好在齊國現在也被拿下了,一個趙國,一個齊國,一個張耳,一個韓信,不用爭,不用搶,人人有份兒。劉邦沒有下發委任狀,韓信便想自己爭取。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韓信有點太著急了。這個時候的職位是左丞相,如果封他為齊王,豈不是要和漢王平起平坐?張耳是有資格這樣的,韓信卻沒有,因為他是劉邦的部下。功勞再大,也只能讓你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若想跟最上邊的那個人平起平坐,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再說,天下是我的,有些東西我給你,你才能要,我不給你,你絕不能自己伸手要。

韓信這一伸手,劉邦惱了:娘希匹!我在成皋這邊差點兒死了!整天望眼欲穿,盼著你派兵趕來支援我,都快成望夫石了!你倒好,居然想裂地封王!劉邦是個熱血中年,一怒之下就要派兵去攻打韓信。

此時張良和陳平也在劉邦身後,他倆趕緊偷偷碰觸了一下劉邦的腳,湊到耳邊提醒他:“現在這種情況,能阻攔韓信稱王嗎?不如先遂了他的心願,讓他趕緊來幫忙。要不然萬一他跟楚國聯合起來,那就劇終了。”劉邦反應快,馬上醒悟過來,趕緊改口:“男子漢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還做什麼假王!”於是派張良去立韓信為齊王,同時徵兵前來支援。

這件事情,劉邦能高興嗎?肯定不能。在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竟然要挾功自重,這不就是趁火打劫嗎?大概這也讓劉邦看出,韓信對他,並不是像蕭曹樊噲那幫老鄉,效忠是發自靈魂深處的。

在張良和陳平的建議下,劉邦答應了韓信的要求,但那是迫於形勢。凡迫於形式而提出的要求,那就是要挾。這就算是韓信要挾劉邦了,劉邦豈能願意!

風起於青萍之末,劉邦是什麼時候對韓信起了殺心呢?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何曹丕娶庶母遭千古唾罵,而王昭君嫁父子二人卻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