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同樣是儒家文化圈,同樣閉關鎖國,為什麼明治維新能夠成功?而中國百日維新夭亡?
第一,中央不同。
日本中央權力機構特殊二元制。日本的起源來自天照大神下凡,天皇是神道教的核心,萬世一系,屬於精神領袖,一直是理論上的最高權力擁有者。實際掌權者屬於幕府將軍,槍桿子裡出政權嘛。幕府操控一切,包括皇室經濟來源。甚至天皇窮的連好東西都沒的用,明治前的幾百年,天皇除了年號,沒有存在感。但日本從未有幕府將軍試圖取而代之。雖然要這麼做很簡單,但就是沒這麼做過。這就給維新勢力可乘的大義名分,名正言順倒慕。
中國一直皇權獨大,相權在與皇權的較量中一敗塗地。秦漢丞相權還蠻大,但李斯被輕鬆族滅,蕭何自汙以求生,周亞夫被誣陰間謀反。隋唐採取中書門下平章三權分立幹宰相,明朱元璋取消相權,但留了個內閣班子,清集大成,成立軍機處,皇權乾綱獨斷。注意的是,皇權的代表不一定是皇帝本人。雖然理論上歸政光緒了,慈禧太后是真正的掌權人。維新派找不到旗號,只能搞宮廷政變,企圖圍園殺後。
第二,地方不同。
日本幕府將軍下面是大名。按親疏遠近就藩。藩是獨立政治經濟軍事實體。幕府將軍相當於武林盟主,管不進去藩內部事務。倒幕的主力軍長洲藩陸軍很強,薩摩藩海軍很強。
中國從秦後地方都是流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紙調令便成無本之木。地方沒有可用的維新力量。只能幻想袁世凱帶小站新軍支援政變。
第三,風氣不同。
日本一直注重學習先進,中國強派遣唐使,全盤漢化。從大航海時代以來,葡萄牙首到日本帶來火繩槍,日本就學種子島統。後雖因抵制傳教,閉關鎖國。但與荷蘭一直保持通商,並形成一門“蘭學”,有大群知識分子都是對國外很感興趣。
中國因兩千年東亞無敵手,天朝上國思想很重。儒家經典被指定為讀書人必讀科目。科舉就是知識分子的終極目標。連經世致用的奇才左宗棠當上了總督都還是要免不了俗的參加科舉。公車上書的秀才們只是受不了被印象中的蠻夷日本打敗而已,沒有幾個人真正懂什麼是維新,什麼是變法。
第四,骨幹不同。
日本維新變法人士,上層如島津久光,西鄉隆盛,伊藤博文。是體制內的藩主和幕僚,熟悉政府運作,懂策略,自身還與西方人士有深入接觸,思想和操作層面都很強。下層有大批搞天誅的武士,幕府將軍的幾個大佬都是被刺殺的,負責鎮壓的治安人員也大批被刺殺。
中國的維新變法人士,雖然同情人士很多,但真正參與進來,沒有上層提供軍隊財源,沒有下層群眾支援。只有一群書生,被光緒授予軍機章京的低層官員。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下了一堆空文法令,實務不通。康有為實沒有系統體系,最後。倒是譚嗣同,作為官二代,走南闖北,很有見地,也很有血性,但獨木難支,最後成了遺老,只能,各國變法無不留血,流血請自嗣同始。另,梁啟超百日維新後,出國後,才真正成為大家。
百日維新雖然敗了,但英雄的血並沒有白流。
更多仁人志士開始踏上變法強國的道路。
中國,必將實現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