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其實中國有不少個故宮,像是南京故宮,歷時26年完工,佈局用的是《周禮·考工記》中記載的: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南京故宮作為中國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它的建築形制也在後來成為了北京故宮的形制。除此之外還有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但最出名的應該還要數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在這裡,居住過24位皇帝。從明成祖朱棣到後來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宣統帝溥儀。任外面世事翻湧,故宮都巍然不動的在這裡觀望著。

它見證了當年朱棣、康熙是如何在這裡開創大明的盛世,也見證了大明和清朝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衰敗的。現在能看到的故宮彷彿跟當年沒什麼太大的變化,時間在故宮身上留下的痕跡甚淺,其實,只是沒有看到“真正”的故宮,沒有開放的地方才是故宮真實的一面。

中國古代向來講究天人合一,這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狀態。都城修建的時候也會考慮這一點,往往他們都會用天上的星辰來跟都城的規劃相關聯。在後漢書有記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用天上的星辰相關聯是為了突出皇權的至高性,皇帝作為天子自然是要用紫薇宮跟天帝對應。所以紫微、紫垣、紫宮這些詞語就成為了皇帝宮殿的代稱,因為在以前的社會,皇宮是不允許進入的,因此稱之為紫禁城。

在故宮上,能見到中國建築的多姿多彩。首先是屋頂,光是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十多種,比如說三大殿。它們的屋頂都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綠色的就是皇子居住的區域,而五顏六色的琉璃則多是用在花園這類區域。最開始在永樂四年(1406年)修建宮殿的時候人們常常傳出一句: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這是形容為採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皇宮要修建就要用最好的材料,而珍貴的楠木多是在崇山峻嶺裡,採木的時候許多人不幸遇難。正是因為種種工序製作精良,所以故宮歷經六百多年安然無恙。可它真的就如外表那樣光鮮亮麗?其實現在人們所見到的開放區域都是經過了修復的,在故宮存在的六百多年,它多多少少也受到了朝代更迭的影響。

光是經歷的大火就有數十次,更何況地震,河北、北京一帶時常有地震波及。這麼些年下來,故宮沒受到損壞是不可能的。不說未開放區域的破舊、陰冷潮溼,光是行人多就會使得原本不夠牢固的地方發生坍塌,為了保護故宮,也是為了遊人的安全起見。就只開放了一些修復好,尚且完好的區域,所以才說現在人們看到的故宮都不是“真”故宮。

沒開放也只是因為它是危房,還需要進行修復,故宮這麼大,修復也不是短時間的事。2012年的5月,故宮官方就提出了開展平安故宮的建議,打算徹底解決故宮的一些活在隱患還有損害隱患等等安全問題。2016年8月22日,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修復專案已經全面啟動。只有保護好了,將來的子孫才能有機會看到依然輝煌的它。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73年前,這個湖北人以跑死一匹馬的代價,獲取了一場河北殲滅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