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6世紀末,原本素有過節的拜占庭與薩珊波斯已保持了多年和平。但長期相安無事並未消除彼此間的刻骨敵意,反而因不少周邊事態的發展而不斷積怨。最終演變為雙方都習以為常的兵戎相見。

不過,與過去的歷次交鋒不同,蛻變中的羅馬軍隊居然選擇以全騎兵陣容出場,並在堪稱大亂斗的索拉孔會戰獲得大勝。

拒絕再用貢金賄賂波斯的 查士丁二世

早在公元572年,由於皇帝查士丁二世拒絕繳納年度貢金,立刻引起波斯方面的極為不滿。這主要是因為萬王之王的私人產業比較有限,無法對帝國全境的基層實施垂直徵稅。因此,來自羅馬的固定收益,就成為其供養王室軍隊的重要保障。經過幾任統治者的不斷效仿,進而演變為歷代君主的一份外交成績單。以至於當對方不願繼續提供,自己在國內貴族圈中的臉面也會受到損傷。

屢次成為兩國交鋒中心的 達拉要塞

不過,亞美尼亞人的大規模叛亂,還是嚴重大亂了薩珊王朝的軍事部署。對此異常關注的拜占庭勢力,也開始同中亞腹地的突厥汗國取得聯絡,完全有可能構建起一個針對波斯的國際聯盟。這迫使霍爾木茲四世採取強硬手段,主動對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拜占庭城鎮發起進攻。甚至很好利用了對方的麻痺大意,將始終擋在自己前進路線前的達拉要塞佔領。此後,雙方的交鋒便趨於停滯,並且都不願意就此接受眼前的現實。

公元6世紀的拜占庭軍隊 幾乎完全依賴騎兵決勝

到了公元582年,莫里斯一世靠兵變登上東羅馬皇位,隨即便開始著手應付邊境問題。在前期的和談嘗試無果後,派自己的妹夫菲利庫克斯擔任前敵指揮,準備對波斯軍隊展開大規模反擊。後者為追求戰術突然性,選擇放棄行動遲緩而戰力每況愈下的步兵,只以純粹的騎兵分隊執行騷擾任務。很快就給兩河平原與亞美尼亞山區的敵軍都造成巨大壓力,並引來對方主力的針對性報復。

薩珊波斯人的精銳具裝騎兵

於是在公元586年春季,波斯大將卡爾達裡幹率領越1-2萬人的部隊出發,由北方的高加索山區進入兩河平原。途徑有本方步兵駐屯的達拉要塞,準備對附近的羅馬對手實施突然打擊。但菲利庫克斯早已預料到他們的可能前進線路,始終停留在城市南部的阿爾扎蒙河邊活動,藉機阻止薩珊人靠近區域內的最大水源。手下斥候更是抓捕到為波斯人引路的阿拉伯附庸,從而掌握了強敵接下去的大部分行動軌跡。

經常在兩國間來回的阿拉伯附庸部落

另一方面,卡爾達裡幹也非常渴望與羅馬人進行大規模會戰。即便清楚對方已控制住水源,也不惜帶全軍穿過乾旱的東敘利亞沙漠。為此,他動員了向薩珊王朝效忠的阿拉伯部落,用對方提供的駝隊轉運補給。這才勉強滿足了麾下那支騎兵大軍的最基本供應,並在毗鄰河道的索拉孔平原上與之相遇。當然,這種艱苦行軍也不允許波斯人帶上數量龐大的步兵。索拉孔會戰就成為雙方唯一隻動用騎兵的大規模碰撞。

一名薩珊波斯軍隊的旗手

由於知曉敵方的大致抵達時間,菲利庫克斯提前在自己精心挑選的高地位置上部署戰陣。來自帝國各省份的騎兵力量,被非常有針對性的整編為三部,且都包括了使用騎槍的重騎兵與更擅長射藝的輕騎兵。其中數量最多的中路分隊,由日後執掌迦太基並輔保護兒子登基的赫拉克利烏斯指揮。攻擊力最強的右翼部分,則交給維塔魯斯負責引領。左翼的腓尼基騎兵雖然相對較弱,但有邊上的丘陵地形提供掩護。指揮官埃利弗達斯麾下還有一些規劃的匈人後裔,被特意安排在後面充當特殊部隊使用。最後還有主帥本人的少量僱傭侍從,在後方的第二線充當總預備隊。

非常類同的兩軍佈陣模式

薩珊軍隊的佈陣與羅馬人大體相當。卡爾達裡乾親自坐鎮中路,指揮來自波斯本土和亞美尼亞的騎兵力量。右翼指揮官是來自蘇倫家族的梅博德斯。由於該家族長期在偏遠的錫斯坦地區經營,所以士卒也基本是來自東方的塞種遊牧民後裔。左翼將領阿佛拉特也是主帥的侄子,屬下多半是來自米底等裡海沿岸平原省份。儘管沒有安排第二線預備兵力,但波斯人後方還存在有不少阿拉伯駝隊。靠他們構成的臨時營地,保護著整支部隊的軍餉與全部私人財產。

拜占庭的右翼很早就形成了突破

戰鬥開始後,薩珊方面的三路人選擇馬齊頭並進,還派大量騎射手用弓箭替重灌精英們開道。由於許多波斯低階貴族都按規定配有頭盔和鎖子甲,因此在理論上要勝於羅馬人的普通輕騎兵同行。但拜占庭士兵已早早的據有高地,使自己的箭矢射程要稍稍超出對方,絲毫沒有因裝備劣勢而直接落入下風。等到敵方終於靠近上坡位置,才允許讓蓄勢待發的重騎兵們俯衝而下。特別是充當先鋒位置的右翼分隊,直接將處於艱難爬坡中的波斯左翼擊破。

公元6世紀的拜占庭騎兵

然而,波斯騎兵大都來自有深厚騎馬傳統的武士階層。所以在充當真正主力的中央分隊趕上後,還是與同步抵達的拜占庭中央軍形成相持態勢。哪怕羅馬人的重甲早已不輸給自己,也沒法靠簡單的地形便利就佔據絕對優勢。更要命的是,許多在右翼獲勝的拜占庭騎兵沒能及時迂迴協助,反而直衝有大量財物的駝隊營地而去。結果不僅是沒能將負責看守物資的阿拉伯人逼退,還給稍稍後撤的薩珊左翼留下了喘息之際。好在身居高地觀察形勢的菲利庫克斯提,也及時目睹了這種自殺行為,並立即派部下趕往現場維持秩序。這才避免了戰線強側位置的樂極生悲。

拜占庭與波斯騎兵的廝殺

同時,強悍的薩珊中路騎兵已逐步向上推進,大有從正面直接形成突破的可怕架勢。菲利庫克斯提也審時度勢的下令採取特殊辦法,讓重騎兵們全部下馬組成步兵方陣,用手中的盾牌和騎槍硬抗波斯具裝。已經及時撤退回來的輕裝弓騎兵,則藉機向停滯不前的敵軍射出密集箭矢,成功將對手的孤注一擲給化解為無形。

拜占庭軍隊的左右兩翼合圍

當然,真正左右戰局發展的轉機,還是來自實力相對最弱的拜占庭左翼。雖然腓尼基騎兵是最晚同當面的錫斯坦人展開交鋒,卻馬上因戰力不及而自動向後撤退。但忙於推進的薩珊部隊也沒精力關心邊上的丘陵情況。一直隱藏在山地後方的匈人部隊,趁機從高處策動側翼強襲,成功幫整個左翼部隊扭轉乾坤。加之右翼人馬在恢復秩序後也重回壓制狀態,逐步將更多的波斯人都驅趕到中路位置。面對三面受敵的不利狀況,許多薩珊騎手還因奮力仰攻而消耗了更多體能。最後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動搖,紛紛調頭朝著下坡位置潰逃而去。羅馬人則乘勢掀起全線追擊,將許多擠在一起的波斯人都斬落馬下。

獲勝後打掃戰場的拜占庭軍隊

卡爾達裡幹僥倖從合圍圈中逃出,帶著少數殘部跑到附近的另一座小山上據守起來。菲利庫克斯也曾下令對那裡發起過幾輪試探性進攻,還是因不清楚對方的具體身份而選擇放棄。但憑藉自己先前的成功指揮,他已暫時消除了薩珊波斯的全域性進攻能力。哪怕戰爭還將時斷時續再進行數年時間,整個敘利亞邊境卻得以暫時解除大部分危機。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呂布為何轅門射戟救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