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朱棣作為太祖朱元璋的庶子,以“清君側”的旗號造了侄兒朱允炆的反。朱允炆兵敗後自焚而死,朱棣成了朱元璋在世諸子中最年長的一個,且“勞苦功高”,於是順理成章當上了皇帝,是為明成祖。

有人問,如果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沒有早死,朱棣會不會造反?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回答。若非要給一個答案,那就是:肯定是不會,他哪敢!

朱棣很有能力,這一點不假。但是,朱棣有能力,並不代表朱標沒有能力。恰恰相反,朱標的能力,很可能在朱棣之上。

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生於元順帝至正十五年,而同父異母弟朱棣生於至正二十年,比朱標小了五歲。當朱元璋還是吳王時,朱標就被立為世子。洪武元年,朱標被冊立為太子。而朱棣要到洪武三年他十歲時,才受封為燕王,此時,太子朱標已經十五歲。

朱標為吳王世子時,便師從當代大儒宋濂等名師,接受當時全國最好的教育。立為太子後,朱元璋更是極力愛護,用心培養,令他自己的輔政班子同時兼領東宮。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朱元璋的班子,同時也是朱標的班子,這在中國歷史上都十分罕見。一般而言,皇帝一方面用心培養儲君,另一方面又提防儲君,極力壓制東宮勢力,以保證地位牢固,施政順暢。否則,一不小心就成了唐高祖、唐睿宗或者唐玄宗的同仁,被兒子翻了天。李淵、李睿、李隆基失去權勢後的日子不太好過,史書雖未明載,卻依然有跡可循。一般情況下,東宮班子要麼是德高望重但無實權的長者,要麼就是學問優長但權力還沒有達到頂峰的中層官員。以一個不太成熟的班子輔佐太子,既可以讓太子得到應有的培養,也可以讓東宮班子在磨礪中成長,與太子形成默契,以便日後接班,還不至於讓東宮成為第二中央而尾大不掉,甚至一個不慎就讓老皇帝提前退休。

朱元璋讓自己的班子兼領東宮,這是對太子莫大的信任與栽培。在當時的東宮官屬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宗異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僉大都督府事吳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不久又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秦庸、盧德明、張昌為太子諭德,讓他們把“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和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朝夕向太子講授。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豪華的東宮班子。

朱元璋說:“朕於東宮不別設府僚,而以卿等兼領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導之,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賓客諭德等官者,欲輔成太子德性,且選名儒為之,職此故也。昔周公教成王克詰戎兵,召公教康王張皇六師,此居安慮危,不忘武備。蓋繼世之君,生長富貴,暱於安逸,不諳軍旅,一有緩急,罔知所措。”意思就是說,不設東宮班子,而以自己的輔政班子兼領,就是為了方便太子監國,與各大臣配合無間。

洪武十年,朱元璋“令自今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也就是說,到此時,朱元璋已經放心將政務交給太子處置,自己只聽彙報,頤養天年。這一年,朱標二十二歲,而燕王朱棣年近十七歲,還在當太平王爺。

由以上事實可以看出,朱標相比於朱棣,有壓倒性的優勢。從出生上來講,朱標是嫡長子,皇帝寶座的法定繼承人。從地位上來講,朱標是太子,名分已定,是未來的皇帝。從經歷上來講,朱元璋刻意培養,多次監國,深得朱元璋信任,年紀輕輕就代朱元璋處分政務,與勳貴集團關係良好。這些地位與資歷,不是一個庶出的排行第四的皇子可以望其項背的。

所以,如果朱標不死,必然會登上皇帝寶座,屆時,朱棣能做什麼呢?首先,他不敢也不能發現自己有當皇帝的潛力。其次,他即便發現自己有當皇帝的潛力,也只能暗暗裝在心裡,對誰都不敢說,包括他的王妃,大將徐達的女兒,後來的徐皇后。如果他有一天不小心說漏嘴了,後果一定非常嚴重。

如果朱棣說漏了嘴,他的王府僚佐得知後,一定以為燕王瘋了,於是往他嘴裡大灌人中黃(一味專治瘋癲的由來已久久負盛名的中藥),燕王瞬間就被燻暈。甦醒之後,一身冷汗,顧不上全身惡臭,大叫:“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教我領十萬天兵來殺你北平人。閻羅大王做先鋒!五道將軍做合後!有一顆金印,重八百餘斤,你也快躲了,我不時叫你們都死。”僚屬們聽了,搖搖頭,燕王果然瘋了。

我們知道,朱元璋創立了錦衣衛,用來監視百僚,恐怕也包括這些王爺們。錦衣衛得知後,第一時間上奏皇帝。朱標一聽四弟瘋了,這還了得,即刻派太醫前往北平燕王府救治,畢竟兄弟情深啊!太醫的醫術自然很高明,治療瘋癲自是恰到好處。若是皇帝陛下心情好,燕王殿下很快就容光煥發,能精精神神地入朝參加來年的新春慶典。若皇帝陛下過於注重手足之情,燕王殿下肯定就一病不起了。至於燕王到底是年前薨好,還是過完年之後薨好,太醫們恐怕還得跟錦衣衛密商一下。燕王薨後,太醫上奏:“燕王病篤,人中黃都治不好,殿下臨走之前,微臣還特意餵了他幾勺。臣已經盡力了,請陛下責罰。”皇帝聽了,將太醫大罵一陣。他一邊哭,一邊說:“燕王是朕手足,今不幸亡故,朕五內俱焚,恨不能以身代。”於是令燕王以下各藩王為之守靈。又以老十七寧王朱權“哭之不哀,對燕王大不敬”為由,削除王爵,降為郡公。而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等燕王諸子,念燕王藩屏北國多年,勞苦功高,特賜入京,封為郡王,推恩分享燕王食邑,皆大歡喜。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均誠惶誠恐上表稱讚皇帝陛下仁惠聖明。

所以,如果朱標不死,而燕王敢造反(哪怕是嘴上說要造反),劇情應該是這樣子的。

那麼,朱元璋後期為什麼要大肆屠殺功臣集團?原因很簡單,因為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死了,此時,朱允炆剛剛十五歲。但此時,朱元璋六十四歲,已經風燭殘年,卻失去了他苦心培養的接班人。朱標之死對他的打擊相當大。此時,一方面,他要緊急培養接班人皇太孫朱允炆這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另一方面,他不得不考慮自己百年之後,勳貴集團可能功高震主。這個勳貴集團盤根錯節,他老人家自己鎮得住,朱標也鎮得住,但年紀輕輕又未經歷練的朱允炆,恐怕不是這些老勳貴的對手。為此,他不惜以大力削弱帝國中樞為代價,幫助皇太孫日後坐穩位子。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以謀反,並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吏部尚書詹徽等皆坐誅。己丑,頒《逆臣錄》於天下。”他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名將,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逾一萬五千人,包括傅友德、馮勝、王弼等一公、十三侯、二伯在內,一律被牽連滅族。這也造成了中樞空虛,朱允炆即位後,身邊只有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李景隆等不成熟的班子,內不足以鞏固政治,外不足以削平叛亂。

事實上,即便是這樣的輔政班子,憑著合法的地位,只要自己不作死,朱棣依然死無葬身之地。但是,有著朱允炆這樣一個愛作死會作死的好侄兒皇帝和他的輔政班子,朱棣竟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造反成功了!

有人問,如果朱允炆不自殺,坐在大殿上等朱棣來,結果會怎麼樣?我想,畫面一定是這樣子的。朱棣抱著侄兒大哭,一直責怪自己來遲了,讓皇帝陛下蒙受“奸臣”欺騙。現在已經成功“清君側”,陛下不用害怕,您的地位已經牢固了,我還是回北平做我的燕王去。當晚,皇帝陛下因驚懼過度,駕崩了。燕王大哭之後,勉為其難接受群臣擁戴,做了這個最難做的皇帝,以免絕了正統。

我們常說,造反有理,但事實上造反真的不容易。在歷史上,絕大多數的造反都失敗了,造反成功且江山易主的案例,劉邦算一個,王莽算一個,劉秀算一個,楊堅算一個,李淵算一個,趙匡胤算一個,朱元璋算一個,曹丕、司馬炎等,只能算半個,總的來說為數並不多。至於藩王造反成功的就更少了,僅有明成祖朱棣這一例,也難怪大家對“靖難之役”那麼感興趣。

吸取了燕王造反的教訓,明朝兩朝對藩王的管理都極為嚴格,之後的五百多年,極少出現藩王造反的事情,除了朱棣的親兒子漢王朱高煦現學現賣想造親侄子朱瞻基的反以外。當然,朱高煦的下場很慘,他被罩在一口大鐘之下活活燒死了。這種當人肉燒烤食材的滋味,想必再沒有誰膽敢一試。(2019年11月5日)#歷史回眸##歷史雜談#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朱溫與李克用衝突內幕:入中原攪亂局勢,借酒宴引發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