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豐皇帝剛剛登基沒多久就爆發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運動太平天國,前後長達十餘年,巔峰時佔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與清廷分庭抗禮,大有推翻清王朝的勢頭,但是最後還是被鎮壓下去了,很多人都說太平天國會失敗是內部高層內訌不和,互相攻殺導致實力內耗嚴重,被清廷有可乘之機,當然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並不是真正的核心關鍵原因,就算太平天國內部沒有內訌也必然不會成功,但是也許可以多存活一段時間。
首先太平天國的前身是拜上帝教,是洪秀全等領導層用宗教來蠱惑窮苦人民大眾,屬於政教合一的一個組織,有點類似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而且用的還是西方的宗教,洪秀全也自稱上帝的次子,耶穌的弟弟,而後還打砸孔孟的雕像,將四書五經等孔孟之道的書籍都列為禁書,這與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就相背道而馳,而且當時天下的讀書人都讀的是孔孟之道,洪秀全這麼做直接就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是反對太平天國的,更不可能會有讀書人為太平天國而效力,劉邦、朱元璋他們能成功就是他們會重用文人謀士,別人也願意為他效力。
太平天國的起義軍基本都是以農民軍為主,農民階級有先天的侷限性,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都有突出表現,像之前秦朝時期的陳勝吳廣、東漢末年的黃巾軍、唐朝末年的黃巢、明末的李自成都是如此,只要給飯吃就拼命幹,所以太平天國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非常吸引窮苦人民大眾。
所以太平天國打壓地主階級,太平軍每打下一個城池就對當地的地主大肆搜刮,逼其交稅納糧,甚至將財產充公,土地上交,這嚴重觸犯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於是地主階級也都站在了太平軍的對立面,最後都幫助清朝去對抗太平軍了,清朝政府也讓曾國藩等漢臣和漢人地主組建地方武裝用於對抗太平軍,湘軍、淮軍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成為了抗擊太平軍的主力軍。
太平天國這一下把天下的讀書人和地主鄉紳都給得罪了,所以曾國藩用於對抗太平軍的口號就是保衛儒家、捍衛孔子、保障鄉紳的利益,這就有很大的號召力了,盡全力的輔助清廷鎮壓太平軍,因為一旦讓太平天國勝利了那他們就要遭殃了。
上述幾點都是一些外在原因,在說說太平天國本身,太平軍本身出臺的很多政策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可以說是荒唐至極反人類,太平軍在自己的管轄區域實行“男女分館”的政策,所有男子集中到男館,女子集中到女館,男女不得同居,就連夫妻都不行,這種行為可真是史無前例,但是太平天國的高層卻個個三妻四妾,納了一堆王娘,洪秀全的天王府更是全是女官伺候,據聞洪秀全的妃子達到了一千多人,每日都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極少踏出天王府,包括其他的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也是很多王娘,這讓太平軍的底層士兵內心充滿了不滿與怨言。
太平天國還不準過傳統節日,洪秀全自稱是上帝派下來的,推崇西方文化,連春節也不能過,太平天國“曆法”規定只有轄區內的軍民能過六大節日,它們分別是正月十三日太兄昇天節、二月初二報爺節、二月二十一日登極節、三月初三為爺降節、七月二十七東王昇天節以及九月初九哥降節。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模糊了君臣概念,大家都是王,洪秀全是最高領導人也是稱王,沒有稱帝,有點類似以前西周時期的分封制,每個王像是一個獨立的諸侯,有自己的府邸、軍隊、親信等,但是又同在一起上朝理政等,權力分配又不明確,讓東王楊秀清節制其他人,但是楊秀清囂張跋扈引得其他人不滿,而後更是直接逼洪秀全要將其加封萬歲,隨後洪秀全讓韋昌輝帶兵誅殺楊秀清,這也是天京事變的開端,天京事變中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都死於這場事變,死於這場事變的人多達十餘萬,大大消耗了自身實力。
洪秀全後期不知道是愈發糊塗了還是被嚇怕了,大肆封王,一下封了兩千多個王,王都成了不值錢的官職了,人人都想著建王府,納王娘,誰還有心思帶兵打仗啊。
另外太平軍還經常與洋人發生衝突,殺洋人進攻洋人租借,這一下也把洋人得罪了,徹底把洋人推到了清政府的立場去了,導致清朝八旗、漢人地主武裝、洋人軍隊一起聯合共同圍剿太平軍,而太平軍孤立無援。
所以太平天國的失敗是多方因素也是必然的,如若太平天國成功了那將對中華文明造成史無前例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