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宋朝十八帝 之 宋仁宗: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8)被朝臣包辦的“二婚”
其一,還是喜歡民間女子
景祐元年(1034)八月十五,宋仁宗下詔,皇后郭氏“宜於外宅居止,更不入內。美人尚氏昨由下陳,列於近侍,素非令善,但肆驕矜,特貸刑章,令於洞真宮披戴,永不入內。美人楊氏自居左右,靡蹈箴規,宜令出內,別宅安置。”將郭皇后、尚美人、楊美人都趕出後宮。但在同一道詔書中,又說“長秋之重,陰教是宣,顧厥位以難虛,必惟賢而是擇;當求德閥,以稱坤儀。……朕常思恬素,動守端莊,固於聲色之間,絕無溺惑之意。每觀古籍,備鑑前修。……諮爾宰府,克輔善猷。”皇后之位難以久缺,一定“惟賢是擇”,且要從“有德之高門”選擇,以稱皇后應有的德行、儀姿。
但從宋仁宗在天聖二年第一次選後,第一個看上民間女子、富商王蒙正之女,和此後為“續絃”所作的第一個選擇看,宋仁宗似乎對所謂“有德高門”之女並不感興趣,詔書中所說“必惟賢而是擇;當求德閥,以稱坤儀”,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表面說辭。他真正喜歡的,恐怕還是民間女子。
因為,時間不長,一位民間女子就入了宮。
一種記載是,宋仁宗的身邊人將一位壽州(治今安徽壽縣)陳姓茶商的女兒帶入宮中,獻給了宋仁宗。
另一種記載是,“京師富民”陳子誠透過“保慶楊太后”即宋仁宗父親宋真宗的楊淑妃、宋仁宗的“小娘娘”楊氏把自己的女兒送入宮中,且楊太后答應,將把陳氏女立為皇后。
但無論如何,陳氏女入宮,明顯與上引詔書中宋仁宗所說將選後於“有德高門”的表態相悖,引起了朝臣的反對。
上引詔書原為參知政事宋綬當著宋仁宗的面所寫,現在宋仁宗竟出爾反爾,不但沒有求皇后於“有德高門”,反倒納商人之女入宮,宋綬當即向宋仁宗進諫:“陛下想以身份低賤的女子正位中宮,不是與前日詔書之語相悖嗎?”
宋綬
幾天後,樞密使王曾受召入宮,回答宋仁宗的政務諮詢。王曾藉機上奏,稱不可引納陳氏。宋仁宗說:“宋綬也這樣說。”二人就此再無言語。
其後,宰相呂夷簡、樞密副使蔡齊相繼“論諫”,總管國家最高監察機構之一“御史臺”庶務的“侍御史知雜事”楊偕、另一國家最高監察機構“諫院”副長官“同知諫院”郭勸又連續上書,宋仁宗“卒罷陳氏”,不得不終止立陳氏女為後。
而在“罷陳氏”一事中,也許大宦官閻文應的養子閻士良起到了關鍵作用。陳氏女入宮後,宋仁宗正準備“臨幸”,因為閻文應的關係而得到宋仁宗寵信的“勾當御藥院”閻士良聽到訊息,急忙去見宋仁宗。當閻士良趕到,宋仁宗正在翻閱歷書《百葉圖》,選擇“臨幸”陳氏女的良辰吉日,閻士良問宋仁宗:“陛下為什麼看這個?”宋仁宗說:“你問這個幹什麼?”閻士良沒有回答宋仁宗,而是接著問道:“臣聽說陛下想納陳氏女為後,是真的嗎?”宋仁宗答道:“是。”閻士良又問:“陛下知道‘子城使’是什麼官嗎?”宋仁宗說:“不知道。”閻士良說道:“子城使,是大臣家奴僕的官名啊!陳子誠正是大臣家的子城使!陛下若納奴僕之女為後,豈不有愧於公卿大夫耶?!”
宋仁宗聽了閻士良關於“子城使”的說法,“遽命出之”,急忙命人把陳氏女送出了後宮。
宋代女子
宋仁宗續娶之事,只得再議。
參考資料: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卷十》,清·徐松《宋會要輯稿·后妃四》,畢沅·《續資治通鑑·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