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756年六月八日拂曉,唐軍向駐紮在稠桑原的燕軍發動進攻,以期快速透過這段狹窄的谷地,向洛陽方向挺進,決定兩大帝國命運的靈寶之戰就此打響。

唐軍的戰鬥部署如下:

部隊分為三部,以大約五萬河西隴右精銳邊軍為主力,由王思禮率領,衝入谷中,爭取最快速度突破燕軍防禦;

大約三萬河西隴右邊軍部隊則作為北路軍,這支部隊一直在黃河北岸,沒有渡河,唐軍的指揮總部也設河對岸的高地上,這支部隊的主要責任在於保衛指揮部的唐軍高階指揮官。

以龐忠率領其餘不知道有多少的中央雜牌軍為後軍,重點是防禦南邊密林的豁口,防止燕軍從唐軍側背衝出。

這裡首先讓人們感到驚奇的就是,唐軍有戰鬥力的精銳主力,並沒有全部部署在主戰場,指揮部高官和三萬的精銳部隊都在遠離主戰場的黃河北岸待著。從好的方面去想,指揮部設在高地,擁有最好的視野,燕軍的戰場部署就全部在唐軍指揮部的掌控之中,唐軍還準備了聲音能夠傳很遠的戰場大鼓,透過鼓聲變化來指揮唐軍先鋒部隊的行動,這樣,唐軍主攻部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有效協同。而且,靈寶函谷舊地這段谷地,實在是過於狹窄,再多幾萬的部隊也只能採用添油戰術一點點往裡面擠,發揮不了作用。

但是無論怎麼說,唐軍指揮官的這種部署,多多少少是有貪生怕死的嫌疑的。指揮總部在黃河北岸,與主戰場隔著湍急的黃河,危險係數非常的小,是不是一定需要三萬部隊來保衛呢?為什麼不能抽出一兩萬部隊保護進入危險的谷地的唐軍先鋒的側背呢?另一方面如果唐軍內部不是如此的矛盾重重,毫無信任,那麼唐軍指揮官讓相對戰鬥力低一些的中央軍雜牌軍來保衛危險很低的指揮部,讓更多的精銳邊軍來保衛前鋒的側背,效果只怕也會比實戰要更好些。

我們看下上面的圖,紅色代表唐軍的進攻路線,藍色橫線代表燕軍的節節抵禦,藍色箭頭代表燕軍騎兵的進擊路線。

靈寶之戰是一場典型的破袋之戰。所謂破袋之戰,就是攻防雙方佈置在一個口袋狀的戰場,攻方由袋口往袋底突進,守方以袋底為生死線,節節抵禦。破袋之戰的關鍵在於袋底和袋口的攻防,如果攻方能夠率先突破袋底,那麼守方就會被切斷和包圍,攻方將包守方的餃子;如果守方能夠在留有決定性預備隊的前提下,堅守袋底,那麼攻方無論是被迫撤退,還是部隊逐步添油式進入袋中,守方都有機會立即從袋口衝出,包攻方的餃子。

那麼燕軍崔乾佑部將如何部署呢?

燕軍也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部隊全部縮到袋底的口子那,憑藉險要固守。但是唐軍兵多,燕軍兵少,一旦唐軍順利渡過充滿危機的谷地,那麼燕軍就變成在正面與唐軍添油式的作戰拼消耗,這將是唐軍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你燕軍戰鬥力再強,一個換人唐軍兩個三個,你最終也拼不過唐軍,何況唐軍前鋒的戰鬥力絕不遜色於你。

因此,燕軍採取的是第二種作戰戰略,那就是前出到袋口,搶佔袋口的山地,從袋口處就開始與唐軍接觸作戰,節節抵禦,這樣一來,燕軍就可以有正面和側面袋口山地兩個方向面對唐軍,而唐軍在谷底,只能一個方向向前,燕軍就獲得了局部以多打少的優勢。

有了作戰戰略,仍然需要相應的戰術執行。燕軍的正面防守同樣有兩個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正面以機動性相對較低的部隊(如超長槍兵)與輔助工事(如拒馬、柵欄、壁壘)為主實施靜態防禦,第二種選擇是以野戰部隊為主實施動態防禦。

由於唐軍指揮部就在河對岸的高地,燕軍的部署就都在唐軍視野之中,燕軍無論怎麼選擇,唐軍都會採取針對性的戰術。如果燕軍在正面以低機動性的固態防守為主,那麼唐軍就可以在鼓點的指揮下,以重甲步兵和類似氈車這樣衝擊力很強大的破甲裝備突前,遠端部隊隨後以密集的弓箭壓制防守方。這樣一來,唐軍雖然突進速度緩慢,但是無法阻擋,一點一點遲早會突破袋底,而且消耗也將變小。

因此,燕軍決定在正面戰場,以野戰機動部隊為主,實施動態防禦。

最終,燕軍做出瞭如下戰略部署:

以六千高機動性,高戰鬥力的王牌同羅騎兵埋伏在南邊C點的密林之中,作為最後袋口包餃子的關鍵勝負手,等待時機;

以精銳五千陌刀兵部署在最東側,作為守護袋底的核心主力;

大約四五千的輕重步兵以稀疏的散亂陣型,部署在陌刀兵前方的山腰平緩地帶,節節抵禦,且戰退,消耗和遲滯唐軍進攻;

大約四五千的輕裝步兵和射手,以及各色雜牌部隊,部署在南邊的山上,以弓箭和山石,居高臨下騷擾唐軍。

我們接下來欣賞一下戰鬥經過。

指揮部觀察到燕軍的動態防禦體系後,隨即指揮唐軍以騎兵作為前鋒發起衝擊,這是因為面對動態防禦,騎兵是最有效和最有衝擊力的,一旦第一波可以壓制衝亂守方陣線,敵人的步兵就很容易前面擠後面,被一口氣衝亂。而燕軍針對唐軍的騎兵先鋒部隊,做了精妙部署,核心的關鍵就在於其稀疏散亂的步兵陣型。

騎兵不同於步兵,馬匹高大,而且作為畜生,控制難度要遠遠大於人,所以騎兵的陣型要遠遠比步兵難於保持。步兵可以以很深的縱隊的方式列隊前進,騎兵這種縱隊前進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陣型必定會亂七八糟,所以唐軍的騎兵部隊就需要會拉開一個相對的寬度,才能不互相驚恐踩踏的前進,而燕軍此時的散亂的部隊就恰恰起到了阻擋和遲滯唐軍騎兵的作用。同時山上的燕軍部隊給予弓箭與山石的遠端支援,也能有效的殺傷慢下來的騎兵,唐軍為了保護前鋒,其步兵就需要仰攻山頭的部隊,只能一個個的逐點的驅趕散亂陣型的燕軍。

唐軍花費了相當的時間,不成陣型的逐漸挺進到袋底位置的時候,等待唐軍的是燕軍的精銳陌刀兵。陌刀是將正面放大到極限的長刀,陌刀就是把刀綁在長木柄上,增加了武器的攻擊範圍而又不失使用的便利性,而且其機動能力也不弱。騎兵的優勢就在速度衝擊力和攻擊範圍,陌刀剋制騎兵以至於達到“人馬俱裂”的效果,關鍵在於迫使騎兵速度慢下來從而失去衝擊力,再利用陌刀更大的攻擊範圍,和更強的正面攻擊力度,殺傷騎兵。

由於燕軍散兵遲滯加陌刀反擊的組合拳,唐軍騎兵已經失去了陣型,也就失去了衝擊力,面對主動出擊的陌刀兵,將遭受重大殺傷,因此,唐軍的騎兵衝擊策略就已經無法實施。

接下來,唐軍改變戰術,以重灌步兵發動了一波波的猛攻,而燕軍陌刀兵則拼死抵抗,戰鬥打得極其激烈,雙方必定無所不用其極,根據《安祿山事蹟》的記載,人少的燕軍也拼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主帥崔乾佑親臨前線發表演講,激勵大軍畢其功於一役,奮勇死戰。

唐軍打了一上午,始終沒有衝破袋底,疲累之下,決定使出自己的殺手鐧——以幾十輛馬車蒙上羊皮組成氈車,展開新一輪的衝擊。氈車是西北軍區的特有兵器,正面極其堅固,一般的兵器不容易讓批了風乾羊皮的戰馬受傷,陌刀兵也很難阻擋氈車。而且,即便勉強阻擋其衝擊,也勢必長時間與氈車僵持在山谷中,唐軍隨後的射手就可以大量的殺傷燕軍。

然而,燕軍陣中有很多在西北軍呆過的將領,顯然對西北軍的慣用戰術和工具都瞭如指掌,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氈車正面衝擊力非常強大,但是卻並不防火,容易被點燃,更重要的是,六月的函谷關一帶,以東南季風為主,這也是崔乾佑敢於選擇這裡作為主戰場的一個重要因素。

燕軍立即推出了準備好的草車,迅速點燃,燒燬了唐軍的大批氈車,而且,由於燕軍準備了特殊的燃料,在東風的吹動下,大火燃起了巨大的煙霧,這也是燕軍繼滍水之戰後,第二次在關鍵時刻祭出濃煙戰術,再次取得巨大收效。濃煙徹底遮擋了唐軍的視線,也阻攔了唐軍的前進,唐軍只好以弓箭手不斷放箭作為僅存的攻擊手段。更重要的是,由於吹的東風,唐軍逆風無法及時靠近滅火,煙霧很難散去,消耗了唐軍最最寶貴的時間。

濃煙過了大約半天的時間才逐漸散去,此時已接近黃昏,正面的前鋒精銳已經疲憊不堪,在狹窄的道路上擠做一團,而留在後方的那些缺乏紀律性的雜牌部隊,只怕已經完全失去了陣型,成了一大堆散兵遊勇,唐軍的末日正在慢慢逼近。

步兵阻擋騎兵,最關鍵的是緊密的陣型,而其中良好的視野異常重要,步兵要維持強硬的正面防禦,必須要小組間極其有效的協同,一旦進入夜間,失去了大部分照明,互相的協同就將無法施展,而黑暗的恐慌更足以讓步兵防線迅速的崩塌。打到此時,唐軍已經失去了選擇,只好孤注一擲,把所有有進攻能力的河西隴右精兵都添油式的衝入山谷,發起徒勞的衝鋒。然而,面對已經失去了陣型的唐軍,燕軍防線巍然不動,牢牢的守住了袋底,只等袋口方向傳來激動人心的訊息!

傍晚,埋伏待命了整整一天的六千同羅王牌騎兵,終於得到了指揮部傳來的指令,從南邊密林的豁口以橫掃千軍之勢,橫衝而出。如果此時的西原,還是由河西隴右邊軍這樣級別的精銳部隊防守,出於為前線戰場兄弟守護生命的責任感和情感,也許還可以組織起正面的頑強防禦,那麼唐軍也許還有挽回的餘地,至少可以做到敗而不亂,挽救回大部分的部隊。

殘陽如血,照射在西原到函谷關的十里山路中,注視著這場慘烈的戰鬥,唐軍的屍體堆積如山,敗軍不斷被追殺,燕軍緊隨其後,失去了戰鬥意志的唐軍四散奔逃,潼關已經失守在即。

靈寶之戰唐軍慘敗的核心原因,在於唐軍部隊之間缺少凝聚力,內鬥激烈以至於離心離德,無法有效協同。我們經常看到,軍人間最動情的表白就是,作為兄弟,我可以毫無保留的把我的後背交給你,這是一種最大的信任,而靈寶之戰的關鍵,恰恰就是唐軍主力的後背,完全不顧戰友間的責任與情感,一觸即潰!

如果唐軍各部可以一條心,各部之間有著基本的責任感,付出犧牲,通力協同,又退一萬步,如果唐軍不是內鬥的那麼厲害,如果哥舒翰能夠放心讓雜牌部隊守在北岸,讓精銳部隊押後穩陣,那麼戰鬥即便失利,也絕不至於被包餃子,潼關也不會立即失守。而唐軍手裡最精銳的底牌,河西隴右的幾乎全部機動精銳,也不至於遭遇如此毀滅性損失。

我們很難從某一個單一的點,去說玄宗皇帝,楊國忠等帝國中樞,去說哥舒翰、王思禮、李晨光、邊令誠這樣的前線將領們,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因為冰凍三尺,實在非一日之寒,我們只能說,玄宗皇帝和帝國中樞大佬們,為在他們的治下,帝國從上到下的管理失控和內部傾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而燕軍主帥崔乾佑,在此戰中一戰成名,透過對主戰場的精準選擇,戰術的合理應用,四支不同部隊的合理使用和精妙配合,細緻而全面的戰前準備(火攻破氈車和隨後的濃煙戰術,只有可能是站前準備,臨場根本來不及),富於節奏感的臨戰指揮,取得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輝煌勝利!

靈寶之戰,徹底改變了唐帝國和燕帝國的戰略態勢,安史之亂隨即進入全新的階段,新的精彩而慘烈的戰鬥,新的精彩而殘酷的政治鬥爭與經濟變革,都將迅速到來。

收錄於話題 #扁舟聽雨 晚唐系列之安史之亂

50個

上一篇扁舟聽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亂 (十)哥舒翰含淚出征下一篇扁舟聽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亂(十二)馬嵬坡的決裂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蒙古趣史 168.玉龍傑赤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