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只見汪洋時就以為沒有陸地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 ”人類的好奇心就像是一個無底洞,需要不停地探索與挖掘去填充,地球遼闊,國家之間總是暗自較勁,對世界的摸索也包含在內。

就在前蘇聯,迫於美方壓迫,由政府牽頭展開的多項大型工程,其中一項是瘋狂的挖掘地心,,深入地底,卻不想在萬米的層面停了下來。

地心計劃推出背景

上世紀下半葉,二戰基本結束,但世界依舊不平靜,美國和蘇聯並列為世界“超級大國”,長時間保持著對峙。

雙方軍事實力相當,在爭霸東西方世界,成為全球第一方面,誰也不肯退讓,但若是一方妄想草率挑起戰火,爭奪霸主權位,必然讓全世界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在一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都渴望著和平與寧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承擔這樣嚴重的後果,宣戰與世界諸國。

於是,兩國只能各自加快核武器研發,儲備大量的毀滅性武器,彼此威脅、震懾。就這樣,他們一面避免世界大戰的再次爆發,另一面依舊保持著小規模的衝突與摩擦。

他們通常以其他領域的競爭來代替戰爭,堅守“相互遏制,不動武力”的原則,這樣的暗中較量被形象地稱作為“冷戰”。

這個時期,兩國除了在軍備武器上的較量,政治、經濟資源方面都有比拼,這樣的模式下,美蘇自身的綜合實力大大得到增強。

各個方面飛速發展,成績斐然,遠超其餘國家,無論是天上地下,飛的、走的、遊的,他們都要分出個高低,弄得你死我活。

當時兩國向上已經將宇航員送入了太空,舉世矚目,甚至於美國第一個登月,於是又轉向地下,展開了異常激烈的“鑽洞比拼”,要在地心處分出個勝負。

美國先在土質鬆軟的地方,向下挖了四千五百多米,研究過後,實在沒有了進展,蘇聯剛剛在登月的比賽裡落了下乘,這一次一定要扳回一局,大展威風。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蘇方正式動工挖掘地心,計劃命名為“科拉超深鑽孔”。

鑽孔計劃的投入

計劃開始之前,蘇聯通過石油等礦產資源,獲得了鉅額資金,國力雄厚,達到鼎盛,領導人想要大幹一番的心理得到膨脹。

就這樣蘇聯放心大膽地進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決定將位置定在俄羅斯北部的克拉半島,動工前,蘇聯共有十六個研究所,對土層岩石進行分析,作為強大的科技支援,當時的蘇聯地質部部長親自監工挖掘。

最開始的七千米比較容易,但之後,就像是遇到了一處大難關。越是往深處鑽井,難度越大,需要更加緊密尖利的儀器,否則一般的鑽頭進去,就像是麵條碰石頭,軟綿無力,根本沒有動靜。

據相關資料的佐證,蘇聯鑽地計劃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燒錢一般的投入,無數的器械被煉成鑽探裝置,加緊後續支援,當時富庶的蘇聯真是什麼都敢想,又什麼都敢做。

越是往下,溫度越高,鑽探裝置的耐高溫要求越是苛刻,蘇聯向當時的礦業開採大國瑞士,不斷採購相關裝置,財大氣粗的蘇聯前前後後流水般,僅僅是在進口裝置這一方面就花出去了數十億美元。在地底九千多米的地層,研究隊挖掘出數目繁多的稀有金屬。

包括數量可觀的黃金鑽石層,含量十分豐厚,極度具有經濟價值,果然一直挖掘是沒有錯的,這樣的發現讓他們感覺很是欣慰,數年的投入,總算沒有白費,儘管只是杯水車薪的收穫。

總是比沒有好,可是很快他們就發現,儲存的礦質過於深入,要想搬運出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真是給人希望,又一棒子打碎了。

1989年,蘇聯突然宣佈,終止挖掘地心計劃,之後直到蘇聯解體也再未復工。地球半徑大約為6371公里,地殼平均厚度約是17公里,蘇聯當時挖掘到12262米處,已近很接近穿透地殼了,為何不深入了呢?直到49年後才明白。

突然終止的原因

蘇聯這一巨集偉專案的終止早有預見,蘇聯本身的開採裝置跟不上挖掘深度,後來的瑞士進口也無法滿足要求,裝備上的瓶頸讓專家們一籌莫展,珠穆朗瑪峰就只有八千多米高,蘇聯這向下就是一萬兩千多米,全世界的研究者加起來也援助不了蘇聯繼續專案。

自從1979年,蘇聯派軍進駐阿富汗,蘇聯阿富汗戰爭爆發,戰爭最是消耗金錢,蘇聯駐阿富汗的十萬軍隊,就像是一個吞金怪獸,不斷蠶食著蘇聯的國民經濟體系,840億盧布的錢財投入戰爭。

或許這一項的花費並不能動搖蘇聯體制,但除了阿富汗,蘇聯在各國都有駐軍需要維持,越南方面也有很大的耗費。

另一方面,蘇聯幾十年與美國展開大規模的軍事競爭,只有美國經濟60%的蘇聯,不斷投資各種無用的專案,顆粒無收,這樣盲目地做大,其實也在架空蘇聯的經濟體系方面有很大的助力。

還有石油價格在那個時期不斷下跌,經濟來源大頭被切斷,蘇聯想要靠山吃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這個時候的他們終於清醒,相對於發展經濟、對外駐軍來說,科拉半島的挖掘計劃實在是投入成本大,卻又毫無意義、沒有價值。

好歹蘇聯在軍事上的投入能夠震懾他國,即便是放在現在,俄羅斯依舊是一個戰備強國,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來源於前蘇聯留下的軍資,但這個萬米深的洞卻是迄今為止看不出什麼有用的地方。

蘇聯這個毫無作用的大專案,向我們警示,凡事都要腳踏實地,不要基於空蕩蕩的想象,慕於外界的榮辱罵贊,而動搖自我。不能單單用眼睛觀察世界,要經過大腦的縝密思考,詳細的研究而展開。

“如果你希冀進入無限的境界,那就該對有限的眼前事物進行無限而徹底的探索。”大膽放肆猜想,腳踏實地工作,或快或慢,都會有成就。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943年潘廉漂流133天奇蹟生還 海南“魯濱遜”怒海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