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劉墉(1720~1804年)字崇如,是乾隆時代的名臣,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民間稱其為宰相,其實並不準確,清朝沒有相位,只有軍機處大臣才會被俗稱為宰相,劉墉沒有入過軍機處,這一點比起他的父親劉統勳是不如的。劉統勳(1700—1773年)歷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才是真正不折不扣地“宰相”。

劉墉在民間的名氣非常大,主要得益於幾部文學作品,清朝有公案小說《劉公案》,還有評書和相聲話本《君臣鬥》、《滿漢鬥》、《君臣鬥智》,還有現代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這些作品中劉墉雖然是個駝背,其貌不揚,但卻機智勇敢,憑藉智慧和一身正氣,嘲諷皇帝,戲弄權臣和珅,而且屢屢為民請命,是著名的清官、賢臣。劉統勳也在這些作品中出現過,但故事裡虛構出劉統勳為了不讓皇帝懷疑自己造反,殺死兩個兒子,還企圖殺劉墉,顯得非常殘忍。若是論在民間的名氣,劉墉遠遠強過父親劉統勳,但如果要比政績,劉墉就差得多了。

劉墉的羅鍋形象是虛構的,劉墉是透過科舉考中進士才踏入仕途的,科舉考試對考生的形象要求很嚴,駝背者並沒有參加考試的資格,不過嘉慶曾經稱劉墉為“劉駝子”,但此時劉墉已是個年過八旬的耄耋老人,彎腰駝背也算正常。文藝作品中之所以把劉墉安排成和珅的對手,是因為嘉慶四年,劉墉參與審理了和珅貪汙案,而且劉墉為官清廉,自然被塑造成了和珅的對手,其實和珅擔任軍機大臣多年,才是真正的宰相,劉墉在乾隆朝最高也只是吏部尚書,還沒有跟和珅斗的資格,到了嘉慶二年(1798年),年近八旬的劉墉才開始擔任體仁閣大學士(相當於副宰相),《宰相劉羅鍋》中劉墉跟和珅鬥智鬥勇的情節基本是出於虛構。

歷史上的劉墉像個書呆子,雖然為官清廉辦事認真,敢於仗義執言,在治理水患、賑濟災民,和改革弊端上取得不少成績,但很多時候不夠靈活,曾經多次被皇帝斥責,被言官彈劾,最嚴重的的一次是下屬官員貪汙,劉墉因失察之罪被革職並判處極刑,是乾隆看劉統勳的面子才加以赦免,改為流放。還曾漏洩與皇帝的密談被罷免職務;主持祭拜文廟,卻因沒有按照禮數被人彈劾;兼理國子監期間發生賄賂案,受到處分;皇帝到書房看見皇子和師傅久不到場,劉墉做為總師傅被降職。甚至嘉慶二年劉墉擔任體仁閣大學士時,還被太上皇乾隆責備幹活懶散,小錯不斷,只是朝中沒有人比他合適才能當選。

劉統勳的政績比劉墉要耀眼得多,在剛剛擔任御史就彈劾重臣,三朝元老大學士張廷玉,乾隆經過調查,將張廷玉和尚書訥親革職查辦,劉統勳因此一舉成名。劉統勳奉命治理水災,在全國各地修築河堤、疏通河道,盡職盡責,還查辦了不少在治水中營私舞弊、貪汙受賄的官員,這些功績讓乾隆皇帝非常賞識,被皇帝稱讚為當代的大禹,一再升遷,擔任東閣大學士、並且以漢官身份進入軍機處,是清朝少有的漢族軍機大臣,真正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七十歲大壽的時候,乾隆帝送上親筆御書“贊元介景”,一時間成為朝中大臣羨慕的物件。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公元1773年),劉統勳在上朝途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乾隆皇帝親自撰寫輓聯,前往劉家弔唁,卻發現劉家的院落簡陋,皇帝的八抬大轎進不了院門。乾隆十分感動,對劉統勳的離世更是哀傷不已,當場落淚,對身邊人說:“劉統勳是真宰相”“朕折一股肱!”乾隆皇帝將劉統勳列為五大閣臣之一,追贈為太傅,並賜諡號“文正”,這是古代對文官最高的認可,整個清朝也只有八位大臣獲得。相比之下,劉墉的諡號“文清”就遜色不少。劉統勳靈柩迴歸故鄉時,一路上都有官員和百姓沿途悼念,可見劉統勳是真正受到民眾的愛戴。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世人說:狠毒不過女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