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南省鞏義市郊的荒野,埋葬著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趙匡胤。陵號:永昌陵。
陵前的將軍頭戴風翅護耳,當地百姓俗稱叫:大耳朵武士。扭著腰,有些調皮可愛*^o^*。雙手按在石斧上,目光炯炯有神。此時是北宋建國初期,石料的質地有些粗糙,石像生的雕刻還是有很濃厚的五代風格,身上的衣著很生動的體現了這一點。
從地圖上來看,位於鞏義的北宋皇陵離都城開封的距離實在太遠了。離洛陽反而近在咫尺。原因是宋太祖曾經說:開封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應遷都洛陽。而弟弟開封府尹趙光義則說:自古以來,治國安邦都是在德而不在險。一旦遷都必然勞民傷財,洛陽雖有險要,但南方的糧食運輸進來也很不方便。
太祖哀嘆:不出百年,中原大勢去矣!雖生前不能遷都洛陽死後也要安葬於此。說罷就射出一箭,箭中之地就是永昌陵。
宋太祖繼位之初,眼見古代帝王陵墓大多被盜掘,於心不忍,下令為秦皇漢武,唐宗女皇等二十八位被盜的帝王陵墓重新進行安葬。自己生前並沒有修建陵墓,死後的陵墓只用了七個月完工。之後宋代帝王都生前不建陵墓,死後七月葬制。
這位頭戴兜鍪的鎮陵將軍的身材瘦小,與之前那位形成了鮮明對比。石斧也高高舉起。
大家仔細看,這位宋朝文官的帽子不斷起伏。這叫:三賢冠,也叫進賢冠。手握的笏板也很寬大。
這位武官,手握的寶劍雕刻的非常細緻。身材高大,無比雄偉。
處於荒草之中的牽馬官。身上被雨水沖刷的痕跡顯而易見,一千年前的石像生處於露天之下,急需保護啊!
溫順的綿羊和長長的鬍鬚,靜臥在陵旁,猶如寵物一般。
這邊的牽馬官頭部缺失了一半,十分令人傷感。
牽馬官背後的衣著,腰帶擺放,馬鞍上的花紋雕刻的十分細緻。
瑞禽,之前的文章曾經說過:它有馬頭,龍身,鷹爪,大鵬的翅膀,孔雀的尾巴。象徵著吉祥如意。
宋太祖趙匡胤生於公元927年,死於公元976年11月14日,享年五十歲,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漢族,涿州(今河北)人。他的父親趙弘殷歷任後晉,後漢,後周三朝禁衛軍將領。也為兒子趙匡胤開創了一條輝煌之路。而兒子趙匡胤也很爭氣,年紀輕輕就結識了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許多優秀將領,結為:十兄弟。還留下了千里護送京孃的故事。
公元960年,隨著雄才大略的後周世宗柴榮駕崩,幼子繼位。身為禁軍將領趙匡胤謊稱遼軍進犯,率軍北上抗敵,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身邊將士把黃袍披在他的身上,高呼萬歲。隨即率軍回到開封,幾乎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奪取後周政權,建立了統治中國長達三百二十年的大宋王朝。
建立初期就有兩名節度使李筠,李重進不服,起兵造反。趙匡胤迅速將其鎮壓,但也對唐朝自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五代十國頻繁的武將奪權(他自己也是如此)深感不安。於是決定杯酒釋兵權。
有一次宋太祖召集大將,說:大家出生入死打天下,不就是為了能夠多有幾所田園養老,嬌妻奴僕侍候嗎?朕賞賜大家一大片田地和奴婢,請大家交出兵權吧!
這件事有效限制了武將的權利。但這完全是一種以腐敗換團結。這些武將不再幹政弄權,卻侵佔百姓田地,為虎作倀,欺壓百姓。這可以說是趙匡胤一手造成的!
趙普是宋朝最著名的宰相之一。在他的建議下,宋太祖採取先南後北的方式統一中國,這與周世宗柴榮提出的先滅契丹,再揮軍南下的先北後南的戰略截然相反。原因是宋太祖其實也害怕遼國,上臺後就讓士兵在開封城外多種樹木,一旦遼軍南下可以拖延時間讓自己逃走。
宋太祖以吃柿子挑軟的捏的方式,陸續滅掉了南方的荊南,南楚,後蜀,南唐,南漢等一系列割據政權。吳越,漳泉,大理政權也都進貢稱臣。
但宋軍也暴露出一系列的惡行,滅後蜀強姦民女激發民變,滅南唐大肆搶掠國庫,宋太祖又殘酷鎮壓農民起義。
但是在北方的戰事就不這麼順利了。宋太祖三次征討北漢,都因北漢頑強抵抗,遼國增援,宋軍糧草供應不上而以失敗告終;宋太祖曾派使者去遼國希望以大量金銀布匹為代價贖回幽雲十六州也遭到拒絕;西北党項部落也日益崛起,宋太祖也無可奈何,只能每年贈送財物,讓他們不要來騷擾自己。
公元976年宋太祖決定第四次進攻北漢,卻在此時突然暴斃而亡。之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