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陳寅恪,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關隴集團”是學者陳寅恪提出的一個說法,將北魏時期主要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周圍的門閥軍事勢力稱之為“關隴集團”。西魏是軍政合一的,這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出將入相,不光是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帝國的核心,還是當時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處於社會的頂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的開國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

一,新概念

筆者也提出一個新名詞,新概念,便於更好的研究與理解吃透三國。

首先三國是特指: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國家,

曹魏的前身是“曹操集團”;

蜀漢的前身是“劉備集團”;

孫吳的前身是“孫堅孫策孫權集團”(父兄三人一脈相承,簡稱“三孫集團”)

用“黨政軍”的概念,分別融入上面三個集團,詳細分類。

比如“曹操集團”可以分:

曹黨;

曹國(曹操的大漢魏公國,大漢魏王國,曹丕的大魏帝國);

曹軍(曹操的曹軍,曹丕稱帝后的魏軍);

比如“三孫集團”可以分:

孫黨;

孫國(吳侯時期的東吳,大魏吳王國,大吳帝國);

孫軍(江東子弟,一般都叫吳軍,或者東吳軍隊);

那“劉備集團”也可以分:

劉黨(“劉黨”,分不清是劉協的東漢還是劉備的蜀漢,劉備自稱備,那就是“備黨”了,但為了陳述方便,依然稱為“劉黨”);

劉國(這裡主要把蜀漢一分為二,蜀國與漢國,下文會詳解);

劉軍(劉備軍隊;同上,蜀軍與漢軍,下文會詳解);

二,董卓進京前的“劉黨”

《三國志劉備傳》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點評

1,劉備有漢室血統,在西漢末年的亂世,劉秀的血統雖然選,但還是完成了“中興大漢”的目標,因此劉備在東漢末年,也可以。

2,劉備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皇族後裔,獲得了富商的天使投資,建立了自己的信徒,也算“劉黨”的雛形或者說前身。

《三國演義》第1回

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

《三國志劉備傳》

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點評

1,“劉黨”要有“創業目標”。

結合《三國志》與《演義》,最初的“劉黨”由劉備本人與結拜兄弟關張組成,“創業目標”就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了。

還建立了“備軍(劉軍)”,也就是那“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自然也是認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目標”。

2,《三國志》提到的“率其屬”,自然就是結拜兄弟關張與三百多勇士,也算“劉黨”、“劉軍”的火種。

3,劉關張帶領三百多勇士,在當地參加“平定黃巾”的戰役,因為軍功,被東漢當局收編,獲得了“安喜尉”的合法身份,繼續實現“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創業理想”。

三,董卓進京後的“劉黨”

《三國演義第5回》

且說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路經德州平原縣。

正行之間,遙見桑樹叢中一面黃旗,數騎來迎。

瓚視之,乃劉玄德也。

瓚問曰:“賢弟何故在此?”

玄德曰:“舊日蒙兄保備為平原縣令,今聞大軍過此,特來奉候,就請兄長入城歇馬。”

瓚指關、張而問曰:“此何人也?”

玄德曰:“此關羽、張飛,備結義兄弟也。”

瓚曰:“乃同破黃巾賊者乎?”

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

瓚曰:“今居何職?”

玄德答曰:“關羽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

瓚嘆曰:“如此,可謂埋沒英雄!

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

賢弟可棄此卑官,一同討賊,力扶漢室,若何?”

玄德曰:“願往。”

張飛曰:“當時若容我殺了此賊,免有今日之事。”

雲長曰:“事已至此,即當收拾前去。” 玄德、關、張引數騎跟公孫瓚來。

點評

1,因為“黃巾之亂”,劉備才有了救國救民的理想,才和關張結拜,招募三百勇士。以為“黃巾之亂”被平定,“救國救民”的革命目標就實現了,結果因為吏治問題,劉備辭官,在老同學公孫瓚的幫助下,才到平原做了縣令。從基層管理做起。

2,在老同學兼貴人,公孫瓚的指引下,迷茫的劉備,有了新的目標,“參加諸侯聯軍,討伐董賊”。

四,聯軍瓦解後的“劉黨”

這段歷史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就不貼出處了。

簡單來說,

1,董卓派出華雄被殺,呂布被擊敗,避其鋒芒,火燒帝都,遷都長安。

2,孫堅率先攻入帝都,發現玉璽,想要單獨回江東,袁紹袁術不允許,聯盟名存實亡。

3,曹操單獨率領本部兵馬,單獨追擊董卓,卻被伏兵打敗。

4,討董聯軍諸侯們只會飲酒作樂,討董聯盟名存實亡,各路諸侯回到各自領地。

5,劉備像上次一樣,以為聯軍殺了董卓,就能實現“救國救民,中興大漢”的目標了,結果又迷茫了,只能先回平原。

《演義第11回》

正商議間,忽報黃巾賊黨管亥,部領群寇數萬殺奔前來。孔融大驚,急點本部人馬,出城與賊迎戰。

太史慈得脫,星夜投平原,來見劉玄德。施禮罷,具言孔北海被圍求救之事,呈上書札。

玄德看畢,問慈曰:“足下何人?”

慈曰:“某太史慈,東海之鄙人也。

孔融迎接玄德入城。

敘禮畢,大設筵宴慶賀。

又引糜竺見玄德,具言張闓殺曹嵩之事,“今曹操縱兵大掠,圍住徐州,特來求救。”

玄德曰:“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無辜之冤。”

孔融曰:“公乃漢室宗親,今曹操殘害百姓、倚強欺弱,何不與融同往救之?”

玄德曰:“備非敢推辭,奈兵微將寡,恐難輕動。”

孔融曰:“融之慾救陶恭祖,雖因舊誼,亦為大義。公豈獨無仗義之心耶?”

玄德曰:“既如此,請文舉先行,容備去公孫瓚處借三五千人馬,隨後便來。”

瓚曰:“曹操與君無仇,何苦替人出力?”

玄德曰:“備已許人,不敢失信。”

瓚曰:“我借與君馬步軍二千。”

玄德曰:“更望借趙子龍一行。”瓚許之。

玄德遂與關、張引本部三千人為前部,子龍引二千軍隨後,往徐州來。

點評

劉備錯過太史慈,真太可惜了!不過得了趙子龍!

如果公孫瓚不是借了兩千兵給劉備,估計後面也是被袁紹消滅。

這裡開始,迷茫的劉備,有了新的目標,就是以“漢室宗親”為“大義”,這是大儒孔融提醒的。

雖然孔融因為是孔子後代,當代大儒,沒有追隨劉備,但這也給“劉黨”第1次有相對清晰的革命路線,用“漢室宗親”的“大名分”解決“兵微將寡”的不足之處。

五,徘徊徐州的“劉黨”

《三國志劉備傳》

曹公徵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

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掠得饑民數千人。

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

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

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徐州也。”

謙死,竺率徐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

下邳陳登謂先主曰:

“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

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

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

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

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

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

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

先主遂領徐州。

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

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

點評

1,孔融不愧是孔子后羿,雖然沒有跟隨劉備,但是在“劉黨”的“三大”提出了“孔融路線”,也就是以“漢室宗親”為“大義”。劉備肯定用得很成功,不然麋竺不可能說“非劉備不能安徐州也”的話。

2,在陶謙病逝後,陳登、麋竺與劉備做個規劃,針對劉備的不自信,認為不敵四代三公的袁術,陳登提出了“陳登路線”——

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

相比諸葛亮詳細完整的《隆中對》,“陳登路線”連“小巫見大巫”都不算,直接就不能相提並論。

但是面對以前只有平原縣,一個縣份的面積,突然擴大到整個徐州,毫無管理能力的劉備和“劉黨”、“備軍”都急需一個“導航”的“路線”來具體實施。

“陳登路線”簡直就是錦上添花,所以劉備接下了徐州。

3,在劉備有了“陳登路線”的“導航”後,打敗了袁術發起的第一次反圍剿。

就連剛剛接管東漢朝廷的曹操,都不得不示好劉備,封侯拜將。

從此“徐州”就是劉備、“劉黨”、“劉軍”的第一塊根據地。

也是因為“陳登路線”就是以“徐州”為根據地,所以劉備一直在徐州徘徊。

六、徹底失去徐州的“劉黨”

《三國演義第20》

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

帝大喜,請入偏殿,敘叔侄之禮。

帝暗思:“曹操弄權,國事都不由朕主。

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

遂拜玄德為左將軍、宜城亭侯。

設宴款待畢,玄德謝恩出朝。

自此,人皆稱為劉皇叔。

點評

劉備作為“劉黨”的領袖,得到了天子的親自接見,將其“漢室宗親”的噱頭,合法化,並賜封“皇叔”,天下告知。劉備回去後,肯定傳達天子的“衣帶詔,奉旨討賊”的“最高指示”。

《三國志曹操傳》

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

備走奔紹,獲其妻子。

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

《三國志劉備傳》

五年(200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點評

根據地在“反圍剿”失敗後,“劉軍”土崩瓦解,被曹軍吞併或收編,劉備自己的妻兒和二弟關羽也降曹了,劉備帶著殘餘的“劉黨”投奔袁紹,與袁紹合作,共抗曹賊。

七、得到諸葛亮的“劉黨”

《三國志劉備傳》

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闢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闢等略許下。

關羽亡歸先主。曹公遣曹仁將兵擊先主,先主還紹軍,陰欲離紹,乃說紹南連荊州牧劉表。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

點評

劉備與袁紹共抗曹賊,袁紹在北方正面戰場抗曹,劉備南下汝南,與黃巾舊部會師,在敵後戰場抗曹。關羽也離開曹營,重回了“劉黨”、“劉軍”。

《三國志諸葛亮傳》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點評:諸葛亮批判“陳登路線”就是和曹操搶徐州,不現實)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點評:諸葛亮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有“統戰”意識,與東吳結成“抗曹統一戰線”,)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點評:天下四分,對付曹操不能以卵擊石,要“統戰”孫權,剩下的“兩分”就是荊州和益州,這是點評荊州的地理戰略)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點評:諸葛亮在荊州近二十年,還和士族聯姻,自然知道劉表這個人)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點評:分析完荊州,分析益州,再用西漢舉例子說服)

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點評:分析劉備目前已有的優勢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

點評:前提1有荊州,前提2有益州)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外結好孫權,

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點評:諸葛亮建議,上將以整個荊州的軍力,劉備以整個益州的軍力,夾擊曹賊,讓曹賊面臨兩線作戰,首尾顧不上)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點評:按上面的步驟,就能實現“劉黨”的“救國救民,中興大漢”的目標)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總評

1,“孔明路線”《隆中對》直接“降維打擊”之前的“陳登路線”。

之前的“陳登路線”成功了,只能做“春秋五霸”,失敗了,還要割地求和。

2,“劉黨”是一個新概念,一個新說法,不存在的,只是為了更好的研究三國,吃透三國,講薄三國,提出新概念,新說法。

3,“劉黨”從184年劉備桃園三結義,起兵算起,到208年,諸葛亮加入之前,整整二十四年的時間。做成什麼成功了?

①184年~189年,劉備一直做了五年平原縣令

②190年~192年,劉備又做了三年的縣令,一共八年了。二十四年,就浪費了三分之一的時間。

④200年~207年,“徐州反圍剿保衛戰”失敗,“劉軍”被曹軍全殲,關羽投降,宣告了“陳登路線”的徹底失敗。

4,諸葛亮加入“劉黨”後,提出“孔明路線”(隆中對),“劉黨”有哪些壯大?

①208年,“統戰”孫權,打贏赤壁之戰,曹操都差點戰死。

②劉備獲得荊州南部四郡作為根據地,還入蜀成功,得了益州。

④在曹操自封魏王后,劉備進位漢中王,擁有和曹操決戰的能力。

⑤在曹丕篡位後,劉備繼承大統,復國稱帝,從賣草鞋到開國皇帝的逆襲。

5,因此,只要人在蜀漢,不管是出仕蜀漢的官職,或者在蜀漢軍隊中,只要認可劉備“中興大漢”的目標,又認可完成這目標的“隆中對”,就可以算“劉黨”成員。

6,這裡回答開頭提出的“蜀國,漢國”與“蜀軍,漢軍”的說法,

①如果蜀漢的官員是“劉黨”成員,那他就是“漢國”官員,雖然“漢國”目前只有益州,但是總有一天,可以北伐長安,還於舊都,滅曹魏,中興大漢。

如果不是“劉黨”成員,那他就是偏安一方“蜀國”官員,北伐對他而言,有利就支援,沒利就反對,必要情況下,還可以背叛蜀漢,做出不利於北伐的事情,比如李嚴。

②同理也是,是“劉黨”成員,那就是“漢軍”將領,不然就只是“蜀軍”將領。

7,不要覺得上面的分類,很麻煩,很繞口,就是很有必要。

透過這樣分類,可以快速理清劉備死後,諸葛亮在位,諸葛亮死後的蜀漢內部的爭權奪利。

8,比如姜維,姜維就是孔明在第一次北伐,發展的“劉黨”成員。

雖然姜維沒有見過劉備,也沒有參加過劉備建國之前的任何“劉黨”事蹟,但是姜維以魏國人的身份、降將的身份,卻是“劉黨”的忠實成員,為實現“中興大漢”的目標,不斷北伐,完成大漢的國家統一而奮鬥終生。

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趙昚與趙琢爭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