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背景:武漢是被佔領了,但同時起義軍也面臨著一個問題:誰有能力統治這麼大的一個城市並建立革命軍政府?當時,孫中山遠在海外,黃興和同盟會的其他重要領導人也分別在香港、上海等地。因此應當請一個有名望的人出來主持,才能保住勝利的果實。

於是革命黨人邀請諮議局議員和地方紳商舉行會談,共同推舉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相當於旅長)黎元洪為湖北軍政府都督。 黎元洪(1864-1928年),字宋卿,漢族,湖北黃陂人。早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後入北洋海軍服役。甲午戰爭後他投靠署理兩江總督的張之洞,頗受寵信,曾三次被派往日本考察軍事,由管帶升為協統職位。在傳統的教科書上,對黎元洪有點往黑的描,其實他這個人算不上壞,性格比較謹厚柔弱,能力也一般,但經歷非常傳奇,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因為黎元洪不是革命黨人,作為清軍的將領,在武昌起義當晚,他是持抵抗態度的,還親手殺死兩個響應起義計程車兵。起義勝利後,他躲在四十一標三營管帶謝國超家裡,但由於他曾以軍代表的身份參加過保路運動,所以給人的印象還算不錯。儘管如此,他還是覺得自己畢竟和革命黨人是天然的敵人,因此當士兵把他搜出來送到諮議局時,他嚇得面如死灰,說什麼也不肯在就任書上簽字。 被迫擔任都督的最初日子裡,黎元洪不反抗,不發話,一切文告均由別人書寫,連他的簽名也是別人代筆。

黎元洪不配合,但軍政事務還需要處理。為了應對這種狀況,起義時的骨幹蔡濟民、吳醒民、吳兆麟等15人組成了謀略處,擔負起實際的領導責任,裁決一切重要事務。謀略處議定,在諮議局所在地設立軍政府,下設參謀、軍務、政事、外交4個部,分別由張景良、孫武、湯化龍和胡瑛擔任部長。軍政府宣佈,廢除清朝皇帝年號,改國號為中華民國,號召推翻清廷,建立共和政體。因此,在起義後的一個短時期內,革命黨人還是握有相當大的實際權力。

然而軍政府的成立並不意味著革命最終的勝利,一些領導人也認識到,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有一場惡戰。那麼在惡戰來臨之前,需要趕緊擴充自己的實 力。10月12日,軍政府宣佈擴充軍隊,成立4個協,附近城鄉群眾和一些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紛紛前來應募,僅5天時間名額就已招滿。 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敵人還沒有來,軍政府內部的爭權奪利的鬥爭已經打響了。首先,黎元洪已經發現革命黨人對自己沒有什麼惡意,於是就開始積極 起來,以“開國元勳”自居,發號施令。其次,一些舊官僚和舊軍官見軍政府局面 趨穩,有利可圖,便紛紛混進軍政府。最後,以湯化龍為首的立憲派則開始透過改組軍政府的機構,排斥革命黨人。革命黨打仗還行,玩政治哪是這些人的對手,到最後,除了軍務部還攥在自己手裡之外,其他重要部門已完全被立憲派各個舊軍官所控制。

10月28日,黃興、宋教仁終於回到武漢。可惜晚了,領導的位置已經被瓜分完畢。宋教仁等人就想,我們是後來的,在中間插隊影響也不好,要麼排在最後,要麼厚著臉皮排在最前,尤其是黃興,除了孫中山,怕沒有誰能蓋住他的王者之風。於是他們經過商議,提出讓黃興接任都督,位居黎元洪之上,誰知結果一出,就立即遭到吳兆麟等人的堅決反對。宋教仁等革命黨人退而求其次,又提出讓黃興擔任總司令,和黎元洪平起平坐,但還是遭到憲派的否決。最後沒辦法,黃興只好接受黎元洪的委託,擔任戰時總司令的職務,帶領軍隊到前線擋子彈去了。

需要說明的是,武昌起義的發生是歷史的必然,但是武昌起義的成功卻帶有一定的偶然性。當時發動起義的那些革命黨人,是抱著魚死網破的心態去造反的,沒想到一不留神居然成功了,更加沒想到的是起義的影響會這麼大一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內地18個省中便有14個宣佈脫離清政府而獨立,建立軍政府。雖然這些軍政府幾乎全被立憲派和舊官僚掌控,但是至少和清政府撇清了關係。面對這種情況,北洋軍又不聽從調遣,無奈之下,清廷被迫“想起了那個曾被它罷黜的袁世凱。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東周雄主」戰國·魏文侯 戰國第一賢主 魏國霸業開啟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