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
楚武王是一個武功赫赫的君主,他在位期間是南征北戰,極大的拓寬了楚國疆域。鬥伯比忠心輔主,只可惜當時的記載並不多,我們也只是從一些零碎的歷史記載中獲知他的一些情況。
比如他善於識人。史料記載,公元前699年,楚武王派當時擔任莫敖的屈瑕率大軍伐羅國。前面我們講過,在當時的楚國,莫敖是最大的官,而屈瑕更是楚武王的兒子,曾多次帶兵出征,每戰必勝,是楚國曆史上一位響噹噹的名將。
所謂常勝則志滿,屈瑕不免生出驕橫之意。大軍出征前,鬥伯比前去送行,屈瑕當時便表面出一種輕敵思想,當然,他是如何表現的沒有記載,大家儘可以發揮想象,一個經常得勝的將軍是如何驕傲自滿的樣子。
鬥伯比見此非常憂慮,他對替屈瑕駕車的將軍囑咐道:“莫敖心神不定,驕傲自滿,恐遭敗績,你作為車御,一定要當心,戰場上多提醒啊。”
然後,鬥伯比趕回楚宮見楚武王,建議楚武王一定要對屈瑕多多訓誡。史料記載“必濟師!”
楚武王很鬱悶,他認為屈瑕已率楚國主力出征,楚國那麼大,總得有留守部隊,哪還有兵力濟師?所以也沒多考慮鬥伯比的話。還是楚武王的夫人,那位赫赫有有名的鄧曼夫人,聽出了鬥伯比的意思,她說令尹大人的意思是要對屈瑕予以一定的訓誡,率軍打仗無小事,切不可驕傲自滿。主將驕傲則防備心理不足,那是要吃敗仗的。
鄧曼夫人認為,鬥伯比的“必濟師”並非“一定要派出援軍”,因為確實正如楚武王所想的,楚國的主力都已被屈瑕帶去了。濟師,既有軍事上的兵力援助,更有法制上的對主將約束提醒。
楚武王這才醒悟,忙派人去召見屈瑕,可惜已過去多天,屈瑕已率兵出征了。而結果正如鬥伯比和鄧曼夫人所預見的那樣,屈瑕果然因為驕傲而疏於防範,結果中了羅軍之計,結果在鄢地陷入羅、盧兩國軍隊的重圍,楚軍大敗。根據楚國軍規,屈瑕因兵敗而自裁。
這也是楚武王時代遭受的最慘痛的一次敗績,可以說,楚軍主力損失慘重,迫使楚武王花數年時間再組建強大的楚軍。在期間,鬥伯比傾力輔佐楚武王,修法治,強經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比如,楚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施縣制的國家,選擇的第一個縣叫權縣。其實權縣是楚武王滅了權國後設立的,鬥伯比認為,周王朝之所以越來越弱,關鍵就在於分封制。由於國家的土地就那麼多,子子孫孫以及功臣一點點的分掉,最終導致中央不集權,當然便會變弱了。
他提出設立縣治,即對新拓土地實施中央直接派官員治理,而不是分封給楚國貴族。鬥伯比的弟弟鬥被任命為史上第一個縣長。可惜這第一任縣長居然因為把這個縣長的定位弄錯了,以為自己就是權縣的諸侯一樣,結果搞分裂行動,結果當然是被鎮壓了。
縣的出現,在中國政治史上意義非凡。縣,它由國君直接掌控,國君直接地任命縣長,不可世襲,財政賦稅不可以留為已用,要上繳國庫,軍隊從屬於國家,這樣國君對地方的控制權就大大加強了。
歷史證明,創立縣制,對楚國的崛起與強盛起到了顯著作用。其一,國君直接控制戰略要地。首先設立縣制的地方,一般是比較重要的戰略要地。作為“特區”,便於國君直接掌控。
其二,加強了君主專制。縣之長官,一般由貴族擔任,但已不是分封,而是任命,國君可直接掌控,有效地削弱了世襲貴族勢力。
其三,極大地增強了國力。國君直接向縣徵收稅賦,充實國庫。並放心大膽地在縣建立軍隊,既成為維繫地方治安的重要力量,又使其成為國家軍隊的重要部分,可以直接調動,便於統一指揮。
公元前359年,秦國任用商實施變法,其中一條很重要的措施便是設立縣制。而這個時候,楚國實施縣治已經差不多快三百年了。
在鬥伯比的輔佐下,楚武王大力加強法治建設,在著名的制度建設上,比如出師大敗主帥自裁、群將自囚以聽刑等制度,這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問責制度。楚武王時代的法治雖然不同於現代意義上的法治,但的確使楚國走上了法治的軌道,從而讓國家內部更加穩定,有利於國富民強。近300年後,秦國才開始商變法,楚武王又讓楚國遠遠領先了秦國!
畢竟楚國最早實施的是巫神治理,就是靠巫師來判定,由神明來決定,所以,大家經常能夠看到荊楚一帶的與巫神相關的文藝表演,其實都是歷史的痕跡和傳承。到了楚武王時,才開始有了法治。
但楚國的法治,說到底沒有後來秦國那樣乾脆徹底,這是一種人治和法治的結合體,這對於周朝這樣的奴隸制國家來說,楚國的法治社會更加貼合奴隸制社會實情,相對靈活,是人治與法治的融合。在鬥伯比的輔佐下,楚武王時期的法治建設,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優秀治國道路的重大探索,為春秋戰國中的各諸侯國治理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法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