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寧遠城該不該用火炮守城?我認為可以,但是是可下擊的中小型炮,火槍為主,而絕不是袁崇煥的憑紅夷大炮守城!拿明寧遠城為例,城高12米,炮彈降低到敵人高度2.2米要1.41秒鐘。就算紅夷大炮0角度射擊,初速360米/秒,就算1.51秒鐘後落地前速度減為220米/秒,也會在城下形成至少406米以上的盲區。假如按記載明朝大炮常用的小射角一分(7.5度)射程三裡計算,盲區至少在1500米以上。1500米外,還打的準嗎??----結果自然是遠了打不準,近了打不著!!補充一下,明代後期炮規引進後,將90度幅等分12度(分),所以1度(分)對應現代7.5度。 而且更要命的是,經過這樣一弄,實心彈落地時的入射角絕對加大,很難形成跳彈了。而期望袁崇煥至於紅衣大炮20度的以上最大射程角跳彈殺野豬皮,更是沒道理!!如圖:
現在的高速鋼彈射擊鋼板都要法線夾角70度以上(水平20度以下)才形成跳彈。袁崇煥30度以上的射擊角(落地時更大)能形成跳彈?難道袁的炮彈比現代炮更快,袁的鉛彈比鋼彈更硬,還是野豬皮站的地方是超級鋼板地?????因為早期炮的這些不足。所以恩格斯的著作《炮兵》將炮兵理想射擊角度定為五度(“在5度以上的斜坡向下或向上進行射擊,或者從一個山岡的頂部向另一個山岡進行射擊,是非常不利的射擊條件”。裡面提到的大減大炮威力的兩個要點入射角不能大和炮位不能高,袁崇煥全佔全了。) 真正上城的守城炮是中小炮。至於大炮上城及相關分工,明代《火攻摯要》記載“若敵人屯營遠窺,必籍長戰銃遠擊以亂其營,使其不敢久停”。真正殺敵的是彖炮(寬口炮)“若蟻聚蜂擁逼臨城下又必籍大彖銃以為擊寬斃眾之計”。 如圖:
恩格斯在《稜堡》中也說的很清楚:“它們構築得很高,火炮可以從這裡超越稜堡的胸牆進行射擊。由於這種封垛的制高位置,通常在封垛裡放置射程最遠的火炮,以便在較遠距離用炮火騷擾敵人。"------呵呵!在超越明朝的時代,在超越明朝的稜堡上,在超越明朝的封垛中,使用超越明朝的大炮,起到的也只是炮火騷擾敵人而已!! 恩格斯還是稜堡時代,多少給明代的“憑堅城用大炮”留了點面子。而在城牆時代,軍事學泰斗T·N·杜普伊的書中對大炮上城的評價“正如人們已經注意到的那樣,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城堡和築有城牆的城市無法架設對付敵人炮擊的大型加農炮。城牆上的輕型炮又打不著敵人的攻城遠端炮,稍重一些的炮雖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以拖到城牆上面,但卻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為炮的後坐力會使牆基發生巨大的震動,嚴重影響城牆的堅固度,因此反而更容易被攻破。"(《武器和戰爭的演變》)---------呵呵“反而更容易被攻破”,卻連最後的遮羞布都給“憑堅城用大炮”拔下來了!!再補充兩點:1.對攻城器械的作用誇大:對於主杆式的投石車之類攻城器械,肯定是摧毀了。而對於後金常用的框架加木板加蒙皮的牌車,盾車,鵝車這類框架式攻城器械。拳頭大小(比喻不好不要見笑)的15~20斤的高密度實心彈,擊中後擊穿可能性遠遠大於擊毀。2.火力明顯誇大:當時的紅夷大炮除了剛開始時射速較快外,持續射擊時因為炮膛冷卻原因,每小時射速只有8發左右(還在沒故障前提下)。面對蜂擁而至的敵人無法形成足夠火力。-------真正的實心炮是第一攻城(攻城炮),第二破步兵密集陣(步兵殺傷炮)。至於守城??畏敵自保加聊勝於無的騷擾還差不多!!----根本達不到“憑堅城,用大炮”的高度!!
另外陸續將一些因為害怕沖淡主題和造成慵長感的輔助材料放上來!希望大家指正“一.為什麼大炮放置高度取12米!-------------現存興城內外城牆統高全是8.9米,其中牆高7米,垛口高1.9米,底寬6.5米,頂寬4.5米。------------只是在天啟三年(1623)袁崇煥重新把因地震倒塌的城牆,依原址向外擴建了3.2米。按照袁崇煥修繕寧遠故(外)城牆的斷面尺寸達到“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廣三丈,上二丈四尺”的規制。按照中國古代(明朝)的換算關係,修繕後的外城牆統高是12.16米,其中城牆高10.24米,垛口高1.92米,底寬9.6米,頂寬7.68米。由此可見,修繕後的外城牆比原內城牆,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古城牆寬了3.2米,高了3.26米。的確,在垛口的1.92米上你可能有你的疑問。覺得應該去掉垛口。但是---1.當時袁的紅夷大炮可是放在四角的角臺(城頭??)上的,這個角臺(城頭??)一般是要高於城牆垛口的。所以選12.16米。2.我也想過因為本人沒去過興城,袁的架炮地點高度情況可能有變化!!但袁的架炮過程中可是提到“築炮臺”的啊。既然是“築”而不是“撤”(垛口),就算出現地點變化,架炮高度也應該不會低於垛口,所以還是選12.16米。二.炮彈初速為什麼取360米/秒。是借鑑拿破崙時代來的,當時不同火炮發射彈丸的炮口初速差別不大(416米/秒),但由於大口徑火炮彈丸較重,動能較大,射程自然也就要遠些。法國的12磅炮和8磅炮以及反法聯盟方面的12磅炮有效射程約為800~900米,最大射程2000米左右。------------其實按照袁的紅夷大炮的最大射程最少5裡計算和炮彈加工技術,其實初速度應該大於12磅炮的,但考慮到但由於大口徑火炮彈丸較重,動能較大,射程自然也就要遠些。我還是按射程2000米的炮初速,再減10%為360方便計算。三。為什麼2秒後360的初速衰減到180米。這個我承認我是為了圖方便,達到500米盲區就好了的心理作怪。實際是對飛行2500米10多秒的炮彈來時,絕不可能2秒就衰減一半速度。所實際上紅夷大炮的盲區應該遠大於4,500米。(文\\貼吧作者“hcxman”)
-
1 #
-
2 #
戰列艦遠端對轟靠什麼?齊射覆蓋,命中靠運氣!古代攻城一方會把出發陣地設定在火銃和小口徑炮射程(一里地左右)內?紅夷大炮射程遠(2-3裡地)上城牆,集中火力覆蓋對方中軍大陣,尤其是主帥旗幟所在。目的是不讓對方從容進攻!打傷奴猷是運氣好,但是造成敵方中軍陣營潰散。
-
3 #
18磅炮彈啊!別說砸中一個差不多70歲的老頭,就是鋼鐵俠被砸中,也得抖三抖
-
4 #
這玩意本來就是打擊遠距離目標的,近距離有弓箭,壘石,還有一種草蓆上鋪滿火藥的萬人敵!紅衣大炮的作用是遠距離打擊對方重要人物,攻城兵器和人員聚集的地方!
城防打實球彈也是個矛盾,如果在城牆開孔又有減弱城牆強度問題,除非在城下設地堡平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