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二戰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教科書的答案很簡單,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的世界。不過在二戰前卻不是如此,二戰之前,那是英法兩強把持國際局勢的世界。

殘酷的一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在經濟上已經登上了第一大國的寶座,可是在軍事上卻只是英法的小弟。雖然美國在一戰末期加入協約國,幫助英法戰勝了德國,但是美軍的表現只能說一般,遠不能和經驗豐富的英法軍隊比,更不用說德軍了。

戰後分贓

所以在一戰之後,美國總統威爾遜鼓吹建立的國際聯盟,偏偏美國人沒有加入,這表面上是美國國會不同意,實際上是美國被英法排擠在歐洲勢力之外,無法參與戰後格局分配所致。

雅爾塔會議還是英美蘇三強

雖然在二戰時期,法國遭遇幾近滅國,英國勢力也大幅衰退,美蘇趁勢崛起,可是英法並不甘於退出歷史舞臺,尤其是英國,本來美蘇都打算給英國一個位置,等於是美蘇英三強統治世界,可是英國想回到戰前格局,排擠美蘇,又覺得自己勢單力薄,就拉攏法國,試圖英法一起合作,對抗美蘇。

二戰前的世界格局是以英法為代表的殖民地體系,而雖然說二戰後的格局是美蘇爭霸,但是在另一個角度上,美蘇實際上都不滿意英法的殖民地體系,兩者雖然爭鬥,但是在迫使英法放棄殖民地方面利益是一致的,兩國都用盡各種辦法迫使英法一點點吐出自己的殖民地。

而英法不甘坐以待斃,他們做慣了多年的棋手,試圖進行反抗,而他們最大的一次行動就是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

蘇伊士運河是聯通地中海和紅海的交通要道,有蘇伊士運河,歐洲和亞洲的海運船隻就無需繞道好望角,極大的節省時間和燃料,英法在蘇伊士運河上面有特殊利益,尤其是英國,長期擁有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即便在埃及獨立之後,依然由英國掌握控制權,直到埃及納賽爾政府在1956年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這讓英國極為惱怒,英國當時已經失去了印度,假如沒有蘇伊士運河,英國對亞洲殖民地的控制將更為削弱,更不用說蘇伊士運河的高額利潤和特殊利益了。(英國在日俄戰爭中就不讓俄軍經過蘇伊士運河,迫使俄國艦隊繞道好望角,精疲力竭。)

英國就聯合法國與以色列一起進攻埃及,三國聯軍輕易地打敗了埃及軍隊,可是也就此為止了,因為蘇聯和美國出手了。

蘇聯直接對英法進行軍事威脅,這讓英國和法國驚慌失措,英法認為自己無法對抗蘇聯,馬上要求美國履行北約的義務,防止蘇聯的進攻。

可是美國對於英法的這次行動也不滿意,而且美國想和蘇聯爭奪反對殖民主義的旗幟,於是並不支援英法,反而要求英法停火,在英法不同意的時候,美國乾脆就利用經濟手段打擊英鎊。

蘇聯在軍事上威脅,美國在經濟上威脅,其實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要摧毀英法龐大的殖民地,蘇聯自然不需說,一直反對殖民主義,而美國也不喜歡英法的那種獨佔性的殖民主義,而是更喜歡開放性的新殖民主義,何況兩國都明白英法的力量根源在於龐大的殖民地,一旦把英法的殖民地瓦解,則英法就如同無根之水,淪為二流強國了。

而英法兩國面對蘇聯和美國的威脅,最終選擇了退縮,他們知道自己無法與美蘇對抗,而這一退縮,也讓各個殖民地認識到英法兩國早就不是當年的強國了,世界已經屬於美國和蘇聯了。而在此之前,很多殖民地尤其是訊息不靈通的殖民地依然認為英國還是舊日的日不落帝國,可是這次蘇伊士運河危機,讓英法的虛弱展示在殖民地之前,各國的殖民地紛紛開始獨立,英法的殖民帝國開始土崩瓦解。

最終英法兩國也選擇了不同的道路,英國徹底地認識到自己的實力,乾脆連二戰後三強之一的位置都放棄了,不再做棋手,甘於做美國小弟,美國的一枚棋子,法國則認識到英國人靠不住,美國人也靠不住,於是要獨立發展,自己開始研發核武器,並且和德國和解,開始組建歐共體,尋求歐洲大陸的聯合。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國的一位謀士,謀略不輸諸葛亮,被稱為曹操的“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