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出河店之戰後(1114年),遼帝國被興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金國屢屢擊敗,以至於疆域日蹙,僅過了11年便滅亡。不過,在這段屢戰屢敗的屈辱歲月裡,被金兵打慘的遼國也有揚眉吐氣的一刻,曾在南方邊境地區兩度擊潰宋朝的精銳部隊,堪稱“菜雞互啄”式戰役的大贏家。那麼,這場戰事是如何引發的?殘遼如何能擊潰士氣如虹的宋朝大軍?
01 趁火打劫
宋徽宗在位25年間,雖然沉溺於酒色和藝術創作,對國家大政很少上心,但唯獨謹遵其父宋神宗的遺訓,對北伐遼國、收復燕雲故地念念不忘。為了實現這個光榮而艱鉅的目標,宋徽宗遣使渡海聯絡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並跟後者達成共同夾擊遼國的協議,史稱“海上盟約”。按照盟約,一旦攻滅遼國,宋朝會向金國獻納“歲幣”,而金太祖則答應放棄燕雲故地的主權。
宋徽宗畫像
依據雙方商定的作戰方案,宋金兩國應在宣和二年(1220年)同時舉兵攻遼,其中,金軍負責奪取遼國的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宋軍則進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然而,就在作戰方案即將實施之際,由方臘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在江浙一帶爆發,迫使宋徽宗推遲北伐行動,並全力圍剿農民軍。直到兩年後,消除內亂的宋朝,才正式騰出手來北伐。
宣和四年(1222年),金國再邀宋朝南北夾擊遼國。此時,在金國極為凌厲的攻勢下,遼國連戰連敗,不僅都城上京淪陷、主力幾乎被全殲,就連天祚帝也已逃入夾山(今內蒙古包頭市薩拉齊鎮西北大青山),其行蹤長期不為外界所知。為穩定軍心、民心,南京留守耶律淳在大將蕭翰、耶律大石等人的擁戴下,正式登基為帝,史稱北遼。
宋遼大戰前形勢圖
耶律淳雖然自稱遼國的合法皇帝,但統治區域僅限於南京析津府及附近的平州一帶,並且所部將士皆是被金軍打殘的敗軍敗將,戰鬥力可想而知。反觀北伐的宋軍,則是剛剛平定方臘起義、士氣如虹的精銳之師,並由能征善戰的太監名將童貫統領。在宋徽宗看來,我強敵弱的態勢是如此明顯,似乎只要宋朝的大軍一到,北遼便會立刻呈現土崩瓦解的態勢。
02 兵敗雄州
當年五月,由童貫為主帥,种師道、辛興宗等為大將,宋朝十萬精銳軍隊從雄州啟程,兵分東西兩路北伐。然而,宋徽宗萬萬沒料到的是,在耶律大石、蕭翰的指揮下,貌似羸弱不堪的遼軍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竟然爆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超強戰鬥力,先是在白溝河打得種師落花流水,隨即又在範村重創辛興宗。
童貫繡像畫
种師道、辛興宗難以抵禦遼軍的攻勢,被迫連夜退兵,然而當宋朝潰兵剛剛抵達雄州城下,北遼的追兵便已趕到。童貫因為擔心遼軍會趁亂攻入雄州,便下令關閉城門。种師道、辛興宗無法入城,只能捨命跟遼軍搏殺,結果一戰下來死傷無數,史載“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屍相枕籍不可勝記”(見《三朝北盟會編·卷八》)。
03 再敗燕山府
前線宋軍大潰敗的訊息傳至汴梁,宋徽宗既震驚又羞憤,恨不得把兩位敗軍之將撕成碎片。為了恢復天朝上國的顏面,宋徽宗並未叫停北伐行動,而是醞釀新的軍事行動計劃。恰在此時,北遼漢將、常勝軍統帥郭藥師投降宋朝,並向朝廷獻上偷襲析津府的計策,被宋徽宗全盤接受。
宋朝士兵裝束
當年十月,宋徽宗再次派童貫北伐,並提前將析津府更名為燕山府。這一次,童貫改用名將劉延慶為主將,督兵十萬屯於盧溝之南。按照作戰方案,劉延慶在正面戰場跟蕭翰、耶律大石鏖戰,而郭藥師則與宋將楊可世、高世宣等率軍數千人偷襲進入燕山府。而為了能順利地達成目標,劉延慶應當派其子劉光世率師接應郭藥師等人,以便儘快佔據燕山府,然後前後夾擊蕭翰、耶律大石。
但是,郭藥師等人攻入燕山府後,劉光世卻並沒有率軍援助,而蕭翰在得知後方有變故後,立刻派兵回援。結果,宋軍在城中苦戰三晝夜,終因寡不敵眾被擊殺殆盡,唯有郭藥師、楊可世及數百士兵縋城逃生。殲滅城中的宋軍後,蕭翰又派兵斷絕宋軍的糧道,並對劉延慶大施心理戰,宣稱將率三倍於敵的遼軍進攻宋軍。
契丹士兵畫像
宋軍糧道被截斷後,劉延慶本來已無鬥志,如今又誤信蕭翰釋出的假訊息,便慌亂間燒營而遁。將士們見主帥逃跑,便紛紛潰散奔逃,結果“相蹂踐死者百餘里。自熙、豐以來,所儲軍實殆盡。”(引文出處同上),可謂慘到家。蕭翰乘勝追擊,直到涿州城河邊方才駐軍。翌日再戰,士氣低落的宋軍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殘兵敗將倉皇逃奔雄州,再不肯跟遼兵對陣。
04 後續
這場“菜雞互啄”式的較量,以遼軍完勝、宋軍完敗而告終,而經過兩番大潰敗後,宋朝不僅損失20萬精銳部隊,並且把自神宗熙寧、元豐以來積攢數十年的軍用物資消耗殆盡,可以說慘痛、羞辱到了極點。戰後,北遼及燕地的漢民對宋朝外強中乾的表現無比鄙視,紛紛作賦及歌詩來取笑宋徽宗,令後者羞慚不已。
“靖康之變”形勢圖
更加要命的是,金國在看到北宋渣一般的戰鬥力後,心中除了嘲笑譏諷外,很自然地便滋生出入侵中原、滅亡宋朝的野心。果不其然,就在宋遼大戰3年後(1225年),已經徹底滅亡遼國的金國正式舉兵南下,僅用了2年時間,便攻陷汴梁、俘獲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變”。
參考書目
徐夢莘(南宋):《三朝北盟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脫脫(元):《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
脫脫(元):《遼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脫脫(元):《金史》,中華書局1975年版。
畢沅(清):《續資治通鑑》,中華書局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