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俗話說: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後勤補給在大規模行軍作戰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東漢時期的官渡之戰,曹操正是憑藉著先發制人,奇襲袁紹在烏巢的糧倉,從而打敗袁軍主力,一舉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此戰也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所以在戰場上兩軍交戰之前都會備足糧食,這是能獲得戰爭勝利的必備條件,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也不例外。如果士兵們餓著肚子上戰場,別說跟敵人奮力拼殺了,可能連走路都沒力氣。不過成吉思汗有一法子能讓士兵不餓肚子,就是“蓄力行軍”和“掠奪”。

所謂蓄力行軍,蒙古軍隊在行軍途中會驅趕一大批牛羊,作為他們戰爭路上的糧食。因為與傳統糧草相比,牛羊的行軍速度更快也更方便。另外,這裡要重點提的一點是蒙古軍人平均每人有三匹戰馬,可以隨時更換,節省了馬力。

而除了“蓄力行軍”之外,更為重要的則是“掠奪”。他們每次攻下一座城池,就會大掠三日,搜刮殆盡。而且會分門別類,十分專業。

日本是一個彈丸之國,卻總喜歡學習和模仿別人。在大唐盛世之際,日本就派遣了很多的學者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和科學技術。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就曾想效仿成吉思汗方法,為了士兵不餓肚子。只可惜,只學得了皮毛,最終導致活活餓死5萬人。

在1944年,當時駐紮在緬甸的日本軍,打算穿過大約700公里的無人區,攻列印度的英帕爾。而當時的日本參謀軍都紛紛反對,在他們看來,後勤補給根本無法保證軍隊所需。可當時的15軍參謀長牟田口廉也卻叫囂道:“糧食可以從敵人那裡獲取”。

他想的是可以效仿蒙古軍的行軍方式,將大量猴子、山羊、水牛等動物帶上戰場並在它們身上綁滿糧食,作為行軍路上的食物。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點,只有經過訓練的牲畜才是最聽話的。

隨後在一次空襲中,由於受到爆炸聲的驚嚇,猴子、大象四處逃竄,根本拉不住。行軍才走了一小段,牲畜就已經逃了一大半,這讓日軍的前進變得更加困難。好不容易到達了英帕爾,早已沒有糧食的日軍正準備大肆掠奪,不曾想當地老百姓早就聽說他們要來,已經帶上糧食逃走了。沒有了糧食的支撐,很快大批日軍就被活活餓死。

在面對此種情況,日軍不得不選擇撤退,可當退回到緬甸時,10萬士兵只剩下了一半,可謂損失慘重。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被人推崇過,也被人憎恨過,到底該如何看待戰神白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