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今天廣西西部邊境的防城港市沿海地區,至今生活著一群京族人(今天越南的主體民族)。儘管在文化習俗上不同於中國的漢族與壯族,他們卻始終保持著對中國的強烈歸屬感,甚至一度成為中國在邊境地區的重要守衛力量。這群與越南同文同種的京族人,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中華向心力呢?

圖/廣西京族

01 投桃報李的同盟

明萬曆年間以後,安南國內發生了王朝更迭戰爭。曾經盛極一時的莫氏王朝在與南方黎氏的軍事鬥爭中屢戰屢敗,最後不得不在明朝的干預下,偏居高平一隅。莫朝的軍事力量大部分歸順黎朝,小部分則割據自立。

在安南與明朝邊境地區(今天北部灣一帶的海島之上),由於黎朝尚難以深入控制當地,再加上依山傍海的地理形勢,這些越南割據勢力或盤踞在海濱的花封、塗山,或嘯聚海中島嶼,更有部分賊匪在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一度攻陷欽州府城,造成了明朝的巨大損傷。

圖/越南黎莫戰爭

不久,明朝組織反擊直搗進犯欽州的花封賊寇。負責清繳的楊副總兵查知入犯欽州的賊人中,塗山地區夷人不在其內。而塗山接近花封,其人眾而船多。於是,出於戰略考量,副總兵楊應春認為“莫若因而撫之,以散賊勢。”作為越南邊民的塗山夷人嚐到了甜頭,便承擔起護送明朝官員前往黎朝的任務。

然而,這一投桃報李的舉動在黎朝的眼中便成為了妥妥的明朝帶路黨,其首領扶忠直接被黎朝逮捕斬監候。即使如此,感念明朝恩德的塗山人依舊承擔了送明朝使者回國的任務。於是,楊副總兵支取花紅酒米給賞,諭令輸賊情形,出兵報效。如此一來,雙方遂達成了跨國界的同盟。

圖/西方人眼中的明朝兩廣地區

02 塗山來客

隨著雙方同盟關係的發展,塗山(桃山)夷人在黎朝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部分塗山民眾在與明朝的軍事行動中跟隨明朝官兵回到欽州一帶,得到了明朝官府的妥善安置,同時,塗山的一般民眾也有因為漁業、貿易上的需求而向欽州一帶遷徙。在今天部分京族大姓的歷史記憶中,他們原先便是住在越南桃山,做海為生。大概十多代前,劉、阮兩姓在海上打魚,趕著一大群魚來到島上。

圖/京族三島

當時的明朝政府為了保證這群京族民眾不與安南交通謀反,遂採取定居化的安居方法,“既給有牛種,資其生理,多方綏懷,銷其攜貳,彼亦樂為內附而無狡馬思逞之患矣。”於是,在欽州防城一帶形成定居農業的京族人,便逐漸向中原王朝屬下的編戶齊民靠攏,歸於廣西一帶的農耕經濟體系中。

03 向中華靠攏

清朝後期,中法戰爭在越南一帶打響,清廷不敗而敗,本來保留著濃重越南文化特色的防城港京族人遭到了法國人的掠奪燒殺。法國人甚至意圖強制將京族生活在沿海一帶納入法屬越南的土地中,“江平、黃竹耆老周敬襄等五十名暨男婦數百人來轅泣稟”,向清朝的勘界大臣痛訴法軍暴行。這群京族移民經過兩百餘年的邊境管理,已經自覺認同了本土屬性,再加上對法國軍隊的反感,更加促使自身族群的國家認同近華而遠越。

圖/廣西京族

隨著劃界的完成,留在中國境內的京族人自覺對越南習俗進行了改造,比如每年八月十五的越南“唱哈”活動,便停止了,改做‘伏波旦’。那天伏波廟前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宰豬殺羊祭伏波將軍兩天。整個京族的民族認同便進一步向清人與漢將後裔靠攏。

圖/廣西防城港一帶伏波將軍祭祀活動

當地的京族居民經過明清兩代,逐漸在經濟文化層面與中央和周邊地帶產生了密切的聯絡,當地的京族民眾多將孩童送入欽州地區學堂讀書應試,納入了中央的文化教育體系。而當地的民眾為了與周邊地區民眾進行田地訴訟,也習慣性借伏波將軍馬援後裔的“功田”分配作為合適的理由向官府呈送。

在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從桃山(塗山)而來的越南京族人最終成為了根正苗紅的中華子民。

參考文獻:

1.越南史

2.東南亞史

1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蒙古大軍為何打不過日本?對比兩軍的表現,蒙古人太令人失望了